梨园神,娱乐大众人生
“梨园十部调笙簧,路人驻足观赛老郎。老郎之神究竟何许人也?原来是李氏天子唐明皇。”戏曲艺人都将唐玄宗奉为祖师,尤其是演丑行的艺人,更尊他为始祖。
现代人一提及梨园,便会联想到中国的传统戏曲。在旧时,演员这一行业并不受人尊敬。因此,他们更愿意相信这个行业有一位守护神存在,这位神祇能够庇佑他们,使其顺利平安地度过一生。这位守护神便是梨园神,亦称老郎神。相传,老郎神正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
那么,唐玄宗作为唐朝的皇帝,又是如何成为梨园神的呢?
![]()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领悟力,自幼便酷爱歌舞。6岁时,他的祖母武则天在宫中大设宴席,款待群臣,李隆基即兴表演了歌舞节目《长命女》,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在座皇亲国戚及群臣的交口称赞。继位后,李隆基选定宫廷内的一片梨园作为排练歌舞的场所,这便是“梨园”的由来。在梨园中,唐玄宗亲自教授舞乐技巧,并亲授乐曲。当时,人们将唐玄宗组织的舞乐人员称为梨园弟子,这支戏曲队伍规模庞大,人数多达千人。有时,唐玄宗还会亲自穿上戏服,与弟子们同台演出。在“梨园”戏班中,唐玄宗尤其喜爱扮演“丑角”,每逢有“丑角”角色,无论大小,他总是认真登台。由于他身为国君,出演丑角有失皇帝威仪,因此在演出时,他特意在脸部挂上一小白玉片以遮面。后世丑角艺人在演戏时,纷纷效仿唐玄宗,在脸上勾画类似白玉片的白粉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日戏曲舞台上常见的丑角脸谱。因唐玄宗钟爱丑角,旧戏班里对扮演丑角的艺人尤为推崇。据梨园名宿和老前辈相传:“昔日戏班中的演员,无论唱功多佳,演技多高,地位皆为次席,唯有唱丑角的演员方能居首,因尊‘丑’即是尊皇帝。”
![]()
元明清时期,梨园文化在民间广泛流传,达到了最为鼎盛的阶段。当时,从事梨园行业的人数逐渐增多,人们以此为职业谋生。因此,梨园神的庙宇在民间各地也陆续兴起并得到扩建。不仅梨园行业的业内人士会去祭拜梨园神,那些希望加入梨园、对戏曲和音乐怀有浓厚兴趣的人,也会前往梨园神的庙宇祭拜老郎神。
过去有一首诗这样描绘:“梨园十部调笙簧,路人走看赛老郎。老郎之神是何许?李氏天子唐明皇。”关于“老郎”这一称呼的由来,有着这样的说法。相传在梨园演戏时,唐玄宗技痒难耐,不时上台一展身手,但需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戏子们在演戏时不便直呼其为皇帝,又不能让唐玄宗失了身份,于是有人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以“老郎”来称呼演戏时的唐玄宗。老郎的称呼由此而来。梨园的后世弟子们纷纷祭拜老郎神,希望他能庇佑梨园行业繁荣兴旺。梨园的艺人们,有如此一位皇帝作为他们行业及自身命运的保护神,内心深感欣慰。
![]()
历史上,戏曲艺人均尊奉唐玄宗为祖师,尤其是演丑行的艺人更是将其视为始祖。在过去,众多戏楼、戏台、剧场及各类演戏场所的后台,常供奉着唐玄宗的泥塑或木雕金像,演员家中亦不乏敬奉其牌位与塑像的情况。旧时,每逢演出前后,演员及乐队的所有伴奏人员,乃至后台的舞美服务人员,都会向祖师爷唐玄宗的塑像行礼、作揖,而丑角演员还需单独磕头跪拜,以感念祖师爷赋予他们的身份与地位。鉴于唐玄宗在音乐领域的确颇具天赋,当时有人将其与古代音乐大师夔和师旷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唐玄宗作为梨园神,绝非浪得虚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