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红梅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还记得她那次直播小插曲,结果就直接从台前转到幕后去了。可你仔细想想,这不就是职场里常见的转折吗?一步错,步步对,她后来稳稳坐上副主任的位置,55岁那年的事儿,现在看来,哪有啥好惋惜的。
![]()
贺红梅1968年出生在河北秦皇岛一个普通家庭。家里爸妈一个搞汽车工程,一个在医院上班,条件不算富裕,但教育她上心。从小她就对播音感兴趣,初中时候就进学校广播站帮忙,高中在秦皇岛一中读的,1986年高考考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那时候学院叫北京广播学院,现在是中国传媒大学。四年学下来,1990年毕业,直接分到央视新闻中心编辑室,从新闻编辑和播音干起。
![]()
刚进央视,她从基础做起,每天剪报纸、校对稿子,慢慢接触播音。1991年,她开始主持《新闻30分》,那节目是晚间时段的常规新闻,她负责播报国内国际内容。接着1995年,调到《新闻联播》主播组,轮班上节目,每天晚上七点半准时出镜,播报头版头条和经济数据。那些年,她出镜率高,经常去一线采访,比如1990年代末去大庆油田现场,报道石油生产情况,或者到基层调研农业政策,带回素材自己剪辑成片。
![]()
2000年左右,她主持范围扩大,接了财经类节目,解释股市走势和行业报告。同期,她还参与公益报道,走访社区做专题,记录民生故事。央视内部,她积累经验,帮新人审稿,指出发音问题。整个过程,她从实习生到一线主播,用了十来年,步子稳扎稳打。2007年,她继续在《晚间新闻》轮值,那节目是晚上十点多的新闻回顾,她和搭档分工播报当天热点。
这些年,她的工作节奏就是早起审稿,中午小憩,下午排练,晚上直播。采访任务多的时候,她坐火车或飞机去外地,带笔记本记录现场细节,回台后整合成脚本。央视的播音要求严,她适应下来,成了部门骨干。总的来说,早年她靠专业技能站稳脚跟,没走捷径,全凭积累。
![]()
2008年3月19日晚,央视一套《晚间新闻》直播出状况。那天节目正常推进,贺红梅播完国际快讯部分,镜头切到搭档特写。她在间隙补了个妆,动作很快,就两秒钟的事儿。结果导播室切换信号时按错了键,画面意外切回她那边,直接把补妆瞬间播出去了。观众通过电视看到,网上马上传开,论坛和热线电话炸锅。
![]()
央视第二天就内部通报,这是导播操作失误,灯光热导致主持人常规补妆,但切换没按规程走。事故持续0到5秒,贺红梅本人没直接责任。外部反馈多是批评专业形象,她面对审查时主动说明情况,承担了部分影响。很快,她减少台前任务,基本退出直播,转到编辑岗位。整个事件处理花了一周,央视官网发声明澄清,导播组加强培训,避免类似问题。
![]()
这事儿在央视历史上算小事故,但对她影响大。从那以后,她出镜机会锐减,2008年下半年就专注幕后。部门调整让她从播音一线移到支持角色,审阅脚本和指导新人。舆论平息后,她低调工作,没公开回应细节。央视内部,类似直播小错不是头一回,但这次因为是黄金时段,放大效应强。贺红梅适应变化,继续干活,但焦点从镜头前转到台后协调。
事件根源是技术环节疏忽,央视后来优化切换流程,模拟演练加码。贺红梅在那段时间,处理完反馈,就投入编辑任务,分类稿件和校对数据。她的转岗是自然结果,央视播音部需要幕后人才,她正好填补空缺。总的看,这次意外成了她职业分水岭,从公众视野淡出,但工作没停。
事件过去后,贺红梅扎根幕后。2009年起,她负责新人选拔,组织试播考核,逐一评估发音和稿件处理。2010年,参与播音培训,制定课程标准,监督学员练习。2012年,她加入部门档案数字化,整理旧胶片和磁带,导入系统备份。工作量不减,她协调资源,推动效率提升。
![]()
公益方面,2015年她加入北京红丹丹文化交流中心,组织为盲人讲电影活动,描述剧情细节。2018年,去社区办讲座,分享播音技巧,现场示范咬字方法。2023年6月9日,她去吉林延边和龙市头道镇,参加“放飞梦想的翅膀”公益活动,和康辉、王音棋一起,朗诵诗歌,分发奖学金给孩子们。活动聚焦阅读推广,她带绘本讲解故事。
![]()
同年,她升任央视新闻播音部副主任,55岁那会儿的事儿。任命后,她统筹人才培养,制定考核机制,参与节目创新策划。日常管部门会议,讨论培训计划和资源分配。她的角色从执行转管理,推动播音团队更新换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