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天山南北 丝路华章

0
分享至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晨曦掠过帕米尔高原的雪峰时,一架架银鹰正从天山南北的机场起飞,载着旅客穿梭于城市之间,运着货物连通亚欧大陆。

70年前,伴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新疆民航发展迎来了新篇章。从“跑道泥土筑、房屋干打垒”的艰难起步,到“28个机场织网、600余条航线通达”的枢纽格局,新疆民航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与祖国同呼吸、与新疆共成长的奋斗史诗,更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民航领域的生动实践。

作为连接天山南北的“天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空中桥梁,新疆民航以跨越式发展的亮眼成绩,为新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及对外开放注入了强劲动能,让这片广袤大地不再遥远,让各族群众的幸福梦想飞向蓝天。

疆内织网:环飞串飞惠民生

国产民机成主力

“以前从和田到乌鲁木齐要坐两天汽车,现在坐飞机两个小时就到了,票价还实惠。”家住和田的维吾尔族群众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的感慨,道出了新疆民航对各族群众出行方式的改变。

70年来,新疆民航始终把服务民生作为根本宗旨,从“航线不出疆”的困境中突围,逐步形成“东西成扇、疆内成网”的航线格局,让“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南北疆畅起来、进出境联起来”的目标变为现实。


2025年3月26日中午,雪后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区航站楼与天山博格达峰。(刘琰/摄)

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占据我国1/6的国土面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航空运输是破解“出行难”的最优选择。70年前,1条长1800米的土质跑道、6架里-2小型运输机、3条航线撑起了边疆的空中通道。如今,全疆28个现代化运输机场星罗棋布,机场密度达每十万平方公里1.75个(含在建的轮台机场),100公里服务半径覆盖96.2%的县级行政单元,新疆成为全国民用机场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2025年1月~8月,新疆区内互飞航线达168条,“环北疆、环南疆、环天山”的疆内航线网络不断织密。


2025年7月15日,随着G54215重庆—巴里坤航班平稳降落在巴里坤大河机场,巴里坤大河机场正式通航,成为新疆投运的第28个民用运输机场、第2个高原机场。(钟卫亮/摄)

从天山脚下的昭苏机场,到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机场;从沙漠边缘的且末机场,到边境线上的阿勒泰机场……一个个机场如同镶嵌在绿洲与戈壁间的明珠,将原本遥远的地州城市紧密相连。

“新疆机场集团充分借助政策优势,推动国产民机融入新疆地区‘干支通,全网联’建设,通过引进航空公司在疆内支线机场建立运营基地,逐步强化并完善了疆内支线机场间的网络连接,支线互飞更通达。”新疆机场集团营销委副主任李宏亮说,“目前,疆内有22个支线机场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通航,合计日均65.4架次,其中喀什—乌鲁木齐航班量最大,日均16.5班,单日最多22班。”

疆内航线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提升了旅游可达性与便利性。目前,新疆14个支线机场所在城市拥有5A级景区,共开通运输航空航线74条、通航短途运输航线16条,为广大游客畅游大美新疆提供了便捷的“空中巴士”。以伊宁为例,通过那拉提—伊宁—昭苏航线,旅客可在一天之内完成“草原+花海”双目的地打卡;借助乌鲁木齐—伊宁空中快线,乌鲁木齐旅客能够乘坐伊犁赏花旅游主题航班,一览塞外江南的风情;南北疆环飞、串飞航线串联起克拉玛依、图木舒克等城市,旅客可以一路观赏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景观、图木舒克的唐王城遗址……疆内航线网络不断织密,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协同发展,实现了“产业+旅游”的深度融合。

新疆支线航空的网络化运行还为国产民机规模化运营提供了得天得厚的条件。作为‘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试点地区之一,新疆率先探索国产民机干支联运模式,让自主研发的“中国造”飞机翱翔在天山南北。边疆快线的不断加密,推动了国产民机产业链的成熟。2024年,18架C909飞机在新疆26个机场运营,累计开通120余条疆内外航线,实现全国首次国产飞机飞抵高高原机场、首次向西飞出国门的突破;2025年,新疆C909飞机日均运营航班超100班,伊宁—喀什、伊宁—吐鲁番航线实现C909“公交化”运行,单机平均日利用率达8.2小时。


2023年8月24日,一架执行“环疆飞”演示飞行的中国商飞快线ARJ21-700飞机平稳降落在伊宁机场,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支线客机开启“新疆伊犁河谷首秀之旅”,正式拉开为期一个月的“环疆飞”演示飞行序幕。

“计划今年底前,新疆运行的国产民机总规模达35架,覆盖全疆所有支线机场,实现全覆盖、密航线、拓周边、促产业。”民航新疆管理局运输管理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李俊艳告诉记者。

随着“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疆内重要节点机场为辅助、支线机场为补充”的综合机场体系在新疆形成,曾经的“出行难”变成了“说走就走”的便捷。随着喀什、库尔勒、伊宁等机场加快改扩建,那拉提、博乐等机场的升级工程有序推进,新疆“地州有机场、县市通航空”的民航格局更加巩固,各族群众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心也越来越近。


2024年7月2日,一架成都航空的ARJ21飞机从喀什徕宁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标志着国产商用飞机首条高高原航线成功开航。 (图源:央视新闻)

国内连通:枢纽提质强辐射

产业升级促发展

“从乌鲁木齐飞北京每天有20多个航班,就像坐公交一样方便,上午出发,下午就能谈完业务。”经常往返于两地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张磊,对新疆民航的国内航线网络赞不绝口。

70年来,新疆民航始终紧跟国家战略,从“国内交通末梢”逐步成长为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通过加密干线、拓展支线、创新联运模式,构建起辐射全国的国内航线网络,为新疆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1986年,一架图-154客机从乌鲁木齐起飞,成功首航北京,彻底终结了新疆“航线不出疆”的历史,这一历史性起飞也成为新疆民航融入全国网络的起点。70年砥砺奋进,2025年1月~8月,新疆累计运营国内客运航线538条、货运航线10条,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直飞疆外航线169条,通达国内83个城市,支线直飞内地客运航线193条,通达国内39个城市,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枢纽、直达国内主要城市群、覆盖对口援疆省市、连接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线格局。

这其中,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的提质升级无疑是新疆构建国内航线网络的核心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76.7万人次,同比增长18.5%。

2025年4月17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区改扩建工程转场投运,北航站楼正式启用,“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现代化空港正式亮相——新增航站楼面积50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提升至4F,可保障所有机型起降,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的需求,枢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今年1月~8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967.5万人次,同比增长4.4%,其中国内中转旅客占比40%,成为西北地区较繁忙的机场之一。


2025年4月17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区顺利投运。(徐德磊/摄)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枢纽功能的增强,不仅让新疆与内地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乌鲁木齐至北京、上海、广州的品牌快线日均6班~8班,吸引了国泰航空等航企入驻,加密乌鲁木齐—香港航班,为新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架起了桥梁。

创新联运模式,是新疆民航服务国内市场的点睛之笔。针对新疆“地域广、节点散”的特点,新疆民航积极探索空铁联运、干支联运等新模式。2024年,启动粤新快线空铁联运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商品通过铁路运输至新疆,再通过航空运往中西亚,较公路运输时效提高15%以上,年节省物流成本超千万元。

为强化枢纽建设,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找到了“提升中转能力”这个核心抓手。在“干支通、全网联”试点推动下,新疆民航备案通程航班航线从2023年7月的1534条增至8963条,增幅达484.3%。2024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中转旅客数量达224.3万人次。通过“一票到底、行李直挂”服务,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与26个疆外机场、18个疆内机场联合开展跨航企“一票到底、行李直挂”业务,旅客经乌鲁木齐中转全程无须重新托运行李。

航空网络的完善,直接带动了新疆文旅、农副产品等特色产业的升级。每年冬季,搭载着滑雪爱好者的航班从全国各地飞往北疆,阿勒泰、富蕴等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增速超40%,让冰雪经济成为新疆新的增长极。于田机场以338天的“于田速度”建成投运,如今航线通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4万人次,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玫瑰酱等特色农产品通过航空走向全国。新疆经济总量从1955年的12.31亿元增至2024年的超过2万亿元,产业结构实现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根本性转变,民航的“乘数效应”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新疆民航人所说:“每一条国内航线都是一条连接新疆与祖国大家庭的‘情感纽带’,都是一条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放眼世界:货运领跑畅丝路

服务战略显担当

“从乌鲁木齐起飞,10小时就能把新疆的光伏组件运到欧洲,比海运快了20天!”新疆某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李娜对新疆国际航空货运的效率深有体会。

新疆民航始终牢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定位,从“国际航线空白”到“连通18国23城”,从以旅客运输为主到货运量增速领跑全国,逐步构建起“西出中亚、辐射欧亚”的国际航空网络,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空中门户,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民航支撑。截至2025年8月,新疆机场累计运营国际客运航线30条,同比增长20%,航线网络覆盖中亚五国及东欧、西亚、南亚、东南亚等18个国家、23个城市,有力支撑新疆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建设。

国际航空货运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新疆民航服务双循环的最大亮点。截至2025年8月,新疆全疆运营国际货运航线33条,与31个国外城市实现通航,新疆民航国际货邮吞吐量达6.8万吨,同比增长369.9%,占货邮吞吐总量的26.9%。新疆航空货运发展势头强劲,版图持续扩大。

近年来,新疆民航紧扣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建设部署,采取多种举措大力发展国际货运业务:完善基础设施,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转场投运后,货站总面积达13.58万平方米,扩大33%;拓展航线网络,开通乌鲁木齐至塞尔维亚、匈牙利、英国等货运航线,让国际货运飞得更远;创新物流模式,开辟“天山号”系列直飞国际全货机航线,与国内机场合作建立异地货站,稳定运营乌鲁木齐—鄂州等多条国内货运航线。


2025年4月17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货站启用,赋能国际航空枢纽升级。(贺英/摄)

“新疆的番茄酱、光伏组件、电子产品通过航空货运直达国外,中亚的矿产、农产品经新疆中转至全国,新疆正逐步成为连接全国、中亚以及欧洲等地区的关键航空物流枢纽。”李俊艳告诉记者。

政策创新与合作共赢,为国际航空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新疆民航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民航局《国际客运航权市场准入和配置规则》明确,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运营人在申请至中西亚和欧洲方向的国际客运航线时可优先配置航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24年出台《新疆机场集团国际及港澳台客货运航线补贴暂行办法》,为航空公司新开乌鲁木齐、喀什及伊宁机场国际及港澳台客货运航线提供有力支撑。

为积极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新疆连续两年举办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论坛,倡议成立丝绸之路民航合作联盟,承办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项目培训,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空管合作、技术交流,让“空中丝路”成为互利共赢的“友谊之路”。


2025年7月16日,新疆乌鲁木齐—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国际货运航线开通,标志着C909货机在新疆正式开启长期、稳定货运商业运营模式。(本文图片由民航新疆管理局、新疆机场集团提供)

国际航空网络的完善,为新疆对外开放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对外贸易看,新疆对外贸易伙伴从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和东欧少数国家,增至2025年的222个。2024年,新疆对外贸易额达4351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领跑全国,新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买卖全球”。

从产业升级看,连接全球的物流通道助力新疆企业高效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更带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截至2025年8月底,新疆机场集团保障电商出口货量3.73万吨,货值超45亿元,推动外贸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幅提升了新疆的国际吸引力与竞争力。

曾经,新疆是“路到头、车到头”的边陲之地;如今,一条条航线如纽带、似桥梁,缩短了时空距离,将各族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从“戈壁荒漠”到“空贯欧亚”,新疆民航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航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缩影。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新疆民航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天山南北的“空中动脉”更加畅通,让祖国西北的“开放门户”更加宽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的民航力量。(中国民航报 记者王诗彧 通讯员蔡志浩)

编辑|李海燕

校对|张 薇

审核|程 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民航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民航报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3865文章数 4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