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一个黑色的墨盒前,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墨盒背后,关于平北抗日根据地昌延联合县县长胡瑛的抗战故事也被揭开。
![]()
胡瑛使用过的墨盒。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写抗日口号的墨盒,他一直随身携带
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坐落在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韩郝庄村,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纪念馆、专题馆和群雕组成。其中的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1997年7月正式开放。馆内300余件文物,静静述说着1933年3月至1945年9月,平北军民反抗日军侵略的史实。
![]()
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直径9.5厘米,黑色,圆形,胡瑛使用过的墨盒就展出在馆内一层展厅里。墨盒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副主任夏霖特别将胡瑛的抗战故事娓娓道来,“抗日战争时期,平北抗日根据地昌延联合县第一任县长胡瑛在平北地区开展工作时曾使用过,胡瑛曾多次用它写过抗日政府布告、抗日口号。”
1939年,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及挺进军军政委员会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战略部署。为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根据上级的指示,1940年元旦刚过,中共平北地方干部就在平北游击大队掩护下,从平西出发,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于1月5日到达延庆东南山的霹破石村,宣告昌延县政府正式成立,胡瑛被任命为县长。
夏霖说,胡瑛到任后,他带领县政府干部深入各村,了解日伪军对这一地区干部和群众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情况,进而给予安抚、慰问和救济。在三四个月时间内,他几乎走遍了昌延联合县的每个村庄,通过深入开展工作,发展党员200余人,提拔了一批当地干部,50余个村建立了村政权及抗日群众组织。昌延联合县很快成为平北地区一块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胡瑛在县政府干部会上号召、动员青壮年群众参加游击队,不到一个月,一支40余人的昌延县游击大队就建立起来了,胡瑛兼大队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并积极配合部队开展游击斗争。他们先是配合主力部队,消灭了中心区的汉奸土匪,接着拔掉盘踞在中心区周围的一些重要日伪据点。”夏霖介绍。
面对敌军扫荡,他坚持不离开一线
昌延这一地区巩固发展后,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司令部逐步向平北地区增派兵力。1940年5月27日,白乙化率10团主力从平西出发挺进平北,他们突破了敌人一道道封锁线,抵达昌延中心的沙塘沟村,与伪满洲军35团进行激战。10团官兵凭借有利地形,英勇作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10团主力进入平北首战告捷。为甩开敌人纠缠,党政军领导在沙塘沟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白团长率10团按计划连夜东进开辟丰滦密抗日根据地。钟辉琨率平北游击大队跳过延庆川进到北山,开辟龙赤根据地。昌延地区就留下10团9连继续掩护地方干部开展工作。
沙塘沟反击战的胜利,引起了日伪军的极大恐慌和不安。日伪军集中五千兵力,从5月底开始,历时三个多月,对昌延地区进行“拉网式”大规模扫荡,妄图摧毁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根据地。“敌人寻不到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气急败坏,兽性大发,遇房放火,见人开枪。昌延地区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乡亲们流离失所,有家难归,在深山野岭里辗转逃难,忍饥挨饿。”夏霖说,当时,县区干部白天随部队活动,晚上还要出山筹粮筹款,常常因弄不到粮食,不得不以野菜充饥。昌延地区抗日斗争进入最困难时期。
“为了保存力量,9连奉命转移到外线作战。临行前,有人劝胡瑛也一同撤离,但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我是一县之长,县长不离县,离开不就失职了吗?我不能走。’”夏霖介绍,9连走后,胡瑛面对残酷的环境和重重困难,给同志们做工作。
8月27日晚,县长胡瑛和县委书记徐智甫在窑湾黄土梁王金喜家,研究部队走后如何开展抗日斗争,一直谈到后半夜。准备休息时听到枪声,胡瑛出屋一见有敌人,试图突围,他跑到半山腰时,日伪军用机枪扫射,胡瑛不幸中弹牺牲。县委书记徐智甫和通信员程永忠也不幸牺牲。敌人从胡瑛身上搜出县长印章,胡瑛身份暴露,他的头颅被割去示众。
老人追忆胡瑛,他总是晚上来进行抗战工作
如今,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内,留存了许许多多的实物资料,也悬挂着当年根据地牺牲的多位烈士肖像。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黑白照片,但昌延联合县第一任县长胡瑛的是一幅油画像。
![]()
胡瑛油画像。受访者供图
距离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20多公里的国道旁,延庆区窑湾村里的老人曾这样回忆胡瑛:“他可客气了。”老人说,她十几岁时就嫁到了这个村,抗战时期,她婆婆家正是根据地的一处落脚点。“他们都是晚上过来。”老人口中的“他们”,就是在1940年带着“开辟平北”任务而来的胡瑛一行人。夜色降临时,一行人匆忙来到老人的婆婆家,因胡瑛是县长,老人对胡瑛印象格外深刻。
馆内的珍贵物件自然不仅有墨盒,一层展区,一枚小巧别致的印章,为馆藏三级文物。印章为立式长方体,主体为鹅黄色,周身一面刻有风景图案,底部则端端正正刻着“徐万满章”四个小字,印章主人正是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平北交通员徐万满。印章的左侧,还有一个特制的皮套,是徐万满携带印章时所用。同样在一层展区,陈列着一个发黄的长条状的旧粮袋,其主人正是平北抗日根据地地下党员田玉亭。“田玉亭执行任务时,常背着这个粮袋掩护身份。1944年秋,他在延庆执行任务时被捕,经历酷刑仍严守党的秘密,最终惨遭杀害。”
![]()
“徐万满章”。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夏霖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走进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重温烽火印迹,每一件文物的背后,不仅是一段抗战故事,更是革命先烈抵御外敌时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精神。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