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一则关于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最终被收购的消息,再次勾起人们对中乌军工合作往事的回忆。
三十多年前,苏联解体那一刻,乌克兰这个新兴国家继承了3594家军工企业和300万从业人员的庞大遗产。
![]()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深水区中的中国,正迫切需要改善自身的军事科技。一个想卖,一个想买,这场持续20年的技术合作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中国军工?又留下了怎样的遗憾?
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约35%的军工产能,其军工企业数量多达3594家,职工300万人。这些企业涵盖了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陆海空各种装备,大部分产品性能居于世界前列甚至顶尖水平。
![]()
而乌克兰的军工实力不仅规模庞大,技术含量也令人瞩目。南方机械制造厂曾为苏联设计制造半数以上的洲际导弹,其研制的SS-18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被北约称为“撒旦”(恶魔),威力居世界之首。
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南方机械制造厂,乌克兰生产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导弹,可携带10个55万吨分导式核弹头以及40多个诱饵。
![]()
航空领域,乌克兰拥有安东诺夫设计局和马达西奇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安-225运输机迄今为止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其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安-124运输机,性价比极高,载重是美国C-17的两倍,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
而在舰船制造方面,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是苏联唯一能建造航母的船厂,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以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均在此建造。鼎盛时期,这个船厂能够同时建造多艘航母,展现出了惊人的工业实力。
此外乌克兰还拥有莫洛佐夫设计局这样的坦克研发机构,该局在60年代就推出了T-64主战坦克,开创了复合装甲、自动装弹机等技术的先河。这些成就使乌克兰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研制主战坦克的国家之一。
![]()
不过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几年内,乌克兰国内通货膨胀一度达到百分之一千,基本生活难以维持。与此同时,乌克兰轻工业基础薄弱,难以靠自身力量扭转经济颓势。
而另一边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许多项目有了明显起色,但军事科技领域仍相对落后。中国迫切需要改善自身的军事科技,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改革成果。
![]()
面对困境,乌克兰决定将手中的军事遗产变现。然而,周边国家对这些技术并不感兴趣,加上东欧国家与乌克兰关系微妙,西欧国家有美国技术支持,俄罗斯自身军事实力也不弱。正在这时,中国伸出了橄榄枝。
中国迅速派出人手联系乌克兰方面,启动 “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这项工程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当时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这是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双引工程”共从独联体国家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
![]()
且中乌军工合作覆盖了海陆空多个领域,对中国军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航母的引进。
中国不仅购得了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还获得了原始设计图纸、滑跃甲板技术及动力系统方案。在乌克兰专家的协助下,中国最终将这艘航母改造完成,迈入了航母国家行列。
![]()
而在舰载机方面,中国曾面临巨大困难。当向俄罗斯寻求苏-33舰载机技术受阻时,乌克兰提供了苏-33原型机T10K,使中国掌握了机翼折叠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歼-15舰载战斗机。
当然海军动力系统的突破更是合作的一大亮点。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并最终实现国产化。这款发动机成为中国新一代052C/D驱逐舰的“心脏”,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海军的“心脏病”问题。
![]()
甚至乌克兰在大型运输机、直升机发动机方面的技术积累,为中国的相关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报道称,国产运-20运输机的气动外形就留有乌克兰技术的烙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从乌克兰获得了“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并引进了全套技术。这些装备显著提升了两栖作战能力。
![]()
据统计,早在15年前,中国就已经从乌克兰引进了30余类、2000余项各种军工技术项目。这些技术几乎涵盖了中国军工发展的所有短板领域,为后续的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在所有合作成果的背后,有一个重大遗憾始终让中国军工界耿耿于怀,那就是未能获得图-160战略轰炸机!
实际上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19架图-160战略轰炸机。这种轰炸机是世界上最大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可携带巨量核弹头,攻击速度极快,30分钟内可将核武器投射到欧洲全境,不到半天即可抵达美国本土。
当时,乌克兰有意向中国出售这些轰炸机,中国也表现出购买意愿。然而,这一交易遭到了美国和俄罗斯的联合抵制。
![]()
美国不愿看到中国获得如此强大的战略打击平台;俄罗斯则担心地区战略平衡被打破。在双方压力下,乌克兰最终放弃了将图-160转让给中国的计划。
最终,乌克兰将8架图-160交给了俄罗斯,用以抵扣天然气债务;剩下的11架中,有1架被送入博物馆,其余10架全部被拆解。至此,全球拥有图-160的国家只剩下俄罗斯,中国永远失去了这次机会。
![]()
不够虽然可惜,但却不得不承认,当时的乌克兰技术帮助中国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解决了多个领域的“有无问题”。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克兰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而这些技术本质上仍是苏联时代的老本,毕竟已经20多年没有大的更新发展。
![]()
更重要的是,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类似的大规模技术转移难以重现。而今天的乌克兰政局持续动荡,东西方争夺加剧,军工人才大量流失。乌克兰军工体系本身已难以维持当年的水平,更谈不上为中国提供前沿技术。
虽然遗憾当年图-160战略轰炸机最终未能来华。但也许正是这一遗憾,激励中国航空人更加努力地研发我们自己的战略轰炸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