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安县一位魏姓农户近日反映,他通过中间人从当地的华旗种子经销处购买了约11万元的玉米种子,种植了上千亩耕地后却出现严重欠收,经济损失超过百万元。经农业部门鉴定,这批种子被判定为假种子,但由于购买过程中存在中间人,华旗方面不承认与魏先生存在直接交易,目前赔偿问题陷入僵局。
![]()
魏先生回忆,他的父亲之前分两次转账共18.7万元,其中约4.5万元用于购买玉米种子。种子由华旗种业送货上门,随后进行播种。但到秋收时他发现,每垧(约合10亩)产量还不到一万斤,远低于正常的两万斤以上水平。起初他并未想到是种子的问题,直到今年3月再次购买时,才发现种子包装混杂、缺乏统一标识,最终经农业局检测确认为假种子。
![]()
在后续交涉中,华旗种业声称所销售的是“金庆707”品种。但魏先生指出,经查证该品种属于早已禁售的转基因玉米,吉林省自2014年起就已要求退出市场。他还通过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发现,自己购买的种子确实含有转基因成分。面对质疑,华旗方面态度反复,先承认后又否认向魏先生出售过种子,始终未给出明确说法。
农安县农业局行政执法大队介入调查后,于8月23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根据信用中国(吉林)平台公示的信息,华旗种业因“经营假玉米种子”被罚款59.136万元,涉案种子总量达2640公斤,且存在分装和混袋交付的情况。
魏先生还提到,这些种子包装杂乱、没有标识,甚至有用饲料袋装填的情况,让人对种子的真实来源产生疑虑。尽管行政处罚已经作出,但他的赔偿问题仍未解决。他表示多次向农业部门索要书面处罚决定,却被告知已在信用平台公示,不再单独发放文件。由于双方就责任认定存在根本分歧,经济补偿问题目前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这起事件反映出农民在维权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实际困难,特别是当销售链条存在中间环节时,责任认定变得复杂。魏先生的遭遇也提醒广大农户,在购买农资时务必注意核对包装、标识并保留好交易凭证,避免陷入维权无门的困境。
您怎么看【农民购买到假玉米种子导致千亩欠收,销售方被罚近60万元却仍未赔偿】,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点赞!关注!转发给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