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防部回应核动力航母传闻,中国航母建设稳步推进!

0
分享至



作者 | 燕赤侠

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震动西方以后,外媒已经开始报道"中国首艘核动力航母开建"的消息。

这也能看出来,中国航母的发展始终牵动着国内外舆论的神经。

在昨天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面对关于中国首艘核动力航母开建的提问,发言人作出回应:"我不掌握具体情况。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推进航母建设。"

这个看似简单的答复,背后折射出中国航母建设"有所为有所不言"的战略智慧。

从辽宁舰的改造重生到福建舰的自主创新,中国航母工程正以"小步快跑"的节奏实现着历史性跨越。

回望2012年辽宁舰入列时的场景,这艘脱胎于苏联"瓦良格"号的航母让中国首次触摸到现代航母的门槛。

当时外媒评价其"落后美国半个世纪",但正是这艘训练舰培养出中国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和甲板调度团队。

十年后的福建舰下水则标志着完全自主设计的电磁弹射技术取得突破,其采用的电磁弹射系统与美军最新福特级属同代技术。

福建舰的进展最具说服力,就在同场记者会上,发言人证实福建舰已成功完成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的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

这项突破不仅标志着电磁弹射技术的成熟,更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舰载机电磁弹射回收技术的国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训练成果距离福建舰下水仅两年多时间,其进度远超预期。

这种发展节奏印证了发言人关于"根据装备技术发展推进建设"的表述,没有盲目追求数量扩张,而是扎实走好"研制一代、建造一代、预研一代"的稳健道路。



辽宁舰2012年9月25日入列,同年11月23日就实现了歼-15舰载机首次着舰;山东舰2019年12月17日交付,次年便展开远海训练;福建舰2022年6月17日下水,三年内攻克电磁弹射难关。

这种效率背后是扎实的技术积累,中国航母发展呈现鲜明的"阶梯式"特征:辽宁舰解决"有无"问题,山东舰实现"自主"突破,福建舰追求"赶超"目标,这种递进式发展避免了好高骛远的风险。

有意思的是外媒评价的转变,从辽宁舰时期的"海上博物馆"论调,到如今承认福建舰"改变了西太平洋力量平衡"。

这种认知转变恰恰印证了中国军工的实干哲学:用实力说话永远比口头争辩有力。

中国航母建设绝非简单复制,而是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辽宁舰侧重人才培养和战术探索,山东舰聚焦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福建舰则承担技术验证使命。

中国航母从未像某些国家那样长期停泊在港口充当"政治花瓶",而是保持年均200天以上的出海频率,用实际行动诠释"舰是用来用的"理念。



核动力航母的传闻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源于其战略价值。

相比常规动力,核动力航母具备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能支撑远洋存在和快速部署。

美国现役11艘航母均为核动力,法国"戴高乐"号则是其他国家唯一的核动力航母。

若中国开建核动力航母,将意味着海军建设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转型的关键一步。

虽然国防部未证实具体建造信息,但从辽宁舰的改装续建,到山东舰的自主设计,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跨越,中国航母技术已形成清晰的升级路径。

核动力系统作为航母技术的金字塔尖,其研制必然遵循"水到渠成"的装备发展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国防部回应中"国家安全需要"的表述,恰与近年国际形势变化形成呼应。

2024年底美国通过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155亿美元专项用于提升印太军力,包含3亿美元对台军售;2025年7月英国防大臣更公开宣称"准备介入台海冲突"。

这种军事围堵态势客观上强化了中国加强海上防御力量的必要性,在这种背景下,航母作为移动国土的战略威慑价值愈发凸显。

但中国航母建设始终保持着克制与理性,与某些国家渲染战争焦虑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军事建设从来都是防御性的,航母作为"移动国土"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危机管控而非武力扩张。



我们的航母建设始终遵循"科学稳妥"的原则,福建舰自2022年下水后经历三年系泊试验和海上测试,直到2025年秋才传出即将入列的消息,这种严谨作风与某些国家"边建边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在技术路径选择上,中国采取"蒸汽弹射与电磁弹射并行研发"的竞争模式,最终电磁弹射方案胜出,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智慧有效规避了技术风险。

对于核动力传闻,官方保持战略模糊既是对核心技术的保护,也体现了"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军工传统。

正如辽宁舰服役时,国产航母已在江南造船厂悄然开工。

西方常用"航母数量对比"渲染军力竞赛,却选择性忽视中国航母起步晚、基数小的事实。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而中国即便第四艘确为核动力,总量仍不及美国三分之一。

更关键的是,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航母建设服务于"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需求。航母对中国而言不是进攻的矛,而是守护和平的盾。

福建舰弹射起降的舰载机划破天际时,那些关于"中国能否造出先进航母"的质疑已随风而逝。

如今面对外媒关于核动力航母的猜测,我们已能平和回应"按需发展"。这种底气的背后,是十年来形成的完整产业链。

未来无论第四艘航母采用何种动力,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航母建设将继续遵循"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的双轮驱动,既不因外界猜疑而急躁冒进,也不会因技术封锁而停滞不前。

就像发言人所说"大家期盼的那一天不会太远",这种充满定力的表达背后,是综合国力支撑下的从容自信。

我们建造航母不是为了"亮肌肉",而是让某些国家听懂什么叫"以武止戈"。

毕竟,只有当豺狼确信猎枪已上膛时,它们才会认真听你讲道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燕梳楼频道 incentive-icons
燕梳楼频道
只为苍生说人话!
7186文章数 454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