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新高背后的县域经济“双核”动力:山东两县如何抢占产业先机?
黄金暴涨3650美元!山东两县城藏了中国一半金山,秘诀何在?
山东县域的黄金霸权:年产33吨黄金,两个小城打败所有地级市
金价狂飙下的产业真相:两个县城如何改变中国黄金格局
![]()
国际金价突破3650美元/盎司,国内品牌金饰价格逼近1080元/克,这场全球黄金市场的热潮背后,是中国矿产资源实力的持续提升与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在这场资产价值重估的浪潮中,山东两个县级市以惊人的产业实力成为黄金领域的“隐形冠军”:莱州与招远。根据《中国黄金年鉴2025》,两县合计矿产金产量达到33.43吨,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甚至超过许多地级市的产出规模。它们的发展路径,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富有启示的实践样本。
![]()
2024年度中国黄金十大产金省(区) 图片来源:中国黄金报
从全国黄金产业格局来看,山东、河南、甘肃三大省份占据了全国黄金产量的九成份额,其中山东以186.07吨的产量独占鳌头,贡献了全国黄金产量的半壁江山。而烟台市的莱州与招远两地,更是以37.7吨的产量(占烟台总产量九成)成为全国黄金产业的“双核引擎”。具体数据显示,莱州矿产金产量为18.57吨,招远为14.86吨,两县不仅稳居全国县域黄金产量前两位,甚至超过了传统产金大市河南灵宝(13.46吨)。若将两县视为一个经济单元,其黄金产量可排在全国地级市前三,这种产业集中度体现了胶东地区世界级金矿带的资源优势和数十年的产业链深耕成果。
![]()
2024年度中国黄金五大产金地(市) 图片来源:中国黄金报
虽然同属黄金重镇,但两县的发展路径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招远依托招金集团等龙头企业,构建了从勘探、采选到精炼、首饰加工、文旅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生态。2024年,招远黄金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其创新的“淘金小镇”文旅项目和“招金银楼”品牌已成为区域性知名IP。相比之下,莱州则更聚焦上游资源开发与规模化采选,依托山东黄金等龙头企业强化资源整合能力。近年来,莱州正在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拓展,形成“黄金+多元产业”的发展格局。这种分工协作使两县避免了同质化竞争,通过优势互补增强了区域产业韧性。有行业专家指出:“大多数县域的黄金产业仍以采矿和冶炼为主,招远的全链条布局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
![]()
2024年度中国黄金十大产金县(市) 图片来源:中国黄金报
金价上涨虽然带来短期利润增长——烟台黄金产业2024年利润同比增长17.1%,但资源型城市普遍需要面对“资源依赖”的长期挑战。矿山资源“多、小、散”的问题仍然存在,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精深加工与高端品牌建设相比深圳、上海等城市仍有差距;新兴产业培育需要突破路径依赖。针对这些挑战,国家九部门联合印发的《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在山东、甘肃等重点矿区推进资源整合,推广“分散采选、集中冶炼”模式。这一政策导向为两县提供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
面对行业变革,莱州与招远已经启动新一轮战略布局。招金集团宣布实施“资源国际化、品牌国际化、供应链国际化”三大战略,目标到“十五五”末实现矿产金年产量50吨、资源储量2000吨。莱州则着力构建“千亿黄金集群+百亿新能源集群”的产业梯队,招远强化黄金设计与文旅消费场景创新。两县还借助烟台万亿GDP城市的辐射能力,从单一矿产基地向综合性产业强县转型。莱州明确提出“2026年GDP过千亿”目标,招远则通过黄金产业吸附高端要素,推动产城深度融合。
![]()
纵观全球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从德国鲁尔区的工业转型到美国休斯顿的能源创新,成功案例都是实现了从“依赖资源”到“运营资源”的转变。莱州与招远的特殊性在于,它们既拥有世界级的资源规模,又背靠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与制造业体系。这些县城面临的真正挑战不在于如何开采更多黄金,而在于如何将地下财富转化为地上的综合竞争力——包括技术壁垒、品牌价值和人才生态。当金价 eventually 回归理性,只有那些提前布局“后黄金时代”的城市,才能真正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