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笔墨定格家乡柿子红,用专业为文物保护、民生治理建箴言,她既是深耕乡土的画家,也是心系百姓的政协委员。她就是富平县十四届政协委员、富平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党晓婷。
走进党晓婷的画室,清润墨香裹着乡土意趣扑面而来。墙上的写意国画错落有致,石榴、荷花、葫芦等家乡元素鲜活灵动。党晓婷正驻足挥毫,毛笔蘸取浓淡墨色,在素宣上细细晕染、勾勒,待笔锋一转,又以朱砂轻点,一枚饱满的大尖柿便带着暖意栩栩如生,寥寥数笔间,既有草木的鲜活,更藏着对家乡的细腻情思。
![]()
县政协委员 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党晓婷:绘画不是炫技,是把心灵的温度落在纸上,我画柿子,画的是家乡的味道,更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份对“乡土笔墨”的执着,始于20年前的乡村讲台。2002年,刚从师范毕业的党晓婷回到曹村初中教美术。从讲台到专业创作,党晓婷的画笔始终绕着“富平元素”转。《仕女图》显大唐雍容,《铁佛造像》藏慈悲心怀,《柿柿如意》更将尖柿的“垂坠感”“通透感”揉进墨色,为了画好它,党晓婷用炭笔反复勾抹,最终让这幅带着乡土清甜的作品,走进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而她的另一佳作《如意图》,更是走出富平,亮相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政务接待大厅。
县政协委员 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党晓婷:我的作品《如意图》能挂在咸阳机场T5航站楼政务接待大厅,我特别激动。这不仅是对我作品的认可,更让富平的柿子、家乡的文化能被更多人看见。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来自富平的温暖与吉祥。
与此同时,党晓婷还参与考古绘图,跟着团队跑了近30个工地,西安郭庄韩休墓壁画描摹、《北周史君墓》器物画都有她的痕迹。她曾在潮湿墓道半跪作业,细笔描摹、精准标注,为考古研究留下珍贵依据;设计米家窑地下交通站展陈时,十余次踏勘旧址,连人物棉衣褶皱都反复调整。
县政协委员 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党晓婷:每次看到自己画的图能帮大家读懂历史,看到大家指着插图讲往事,我就觉得比自己的画获奖还踏实。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刘呆运:晓婷所绘的文物的器物图,不管是器物的形制还是尺寸的准确,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她能抓住文物的最关键的特征,就说我们一般人观察不到的细微的痕迹,她都能在图里清晰的呈现出来,这不仅仅是绘图的技术活,而是更带着考古专家的思维再次发现和展示,她绘出来的器物图,更具有韵味和灵性。
作为政协委员,党晓婷将艺术专长与履职实践紧密结合。提出的《关于复制传承我县古墓壁画的建议》等多项提案先后被纳入重点提案,有力推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
![]()
县文旅局对外交流合作中心主任 王丽荣:党委员的建议总是既接地气又有远见,她设计的柿饼礼盒图案、文创产品等都成了富平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党晓婷组织并参与“书画进基层”活动30余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送出作品近百幅,她还设计文创产品、拍摄教学短视频,让传统艺术走进百姓生活,先后获得2024年度优秀原创奖、文艺创作先进个人、全市2024年度美术创作先进个人、全国文艺作品征集大赛书画组佳作奖等荣誉。
![]()
县政协委员 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党晓婷:履职就像临帖,既要摸实情,又要想新招。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一名政协委员,我们要用专业特长帮群众解决问题,让文化服务生活。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入生活、投身时代,用画笔记录乡村振兴、传播文化强县声音,让富平故事走向更远的地方。
来源:富平微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