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近日美媒披露,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科技巨头晚宴,扎克伯格、库克等大佬纷纷承诺砸下数千亿美元投资美国。
与此同时,78岁的克林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中国总有一天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希望到时候不会对美国不利。"
一边是拼命要钱的现任总统,一边是看透现实的前任总统,美国到底怎么了?
![]()
白宫"鸿门宴"
9月4日晚的白宫玫瑰园确实热闹非凡,但这场晚宴的氛围可一点都不轻松。特朗普开场先是一顿彩虹屁,夸来宾们是"最杰出的人才",但话锋一转就开始逐个点名要钱。Meta、苹果、谷歌、微软,一个都跑不了。
扎克伯格第一个表态,承诺Meta在2028年前投资6000亿美元,库克紧随其后,苹果也砸下6000亿,还顺便拍了个马屁说特朗普是"制造业的定调者"。其他科技巨头也不敢怠慢,投资承诺一个比一个夸张,生怕说少了出不了白宫大门。
![]()
这哪是什么晚宴,分明就是一场明目张胆的"要钱大会"。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谁不在美国建厂就加税,而且税率"相当可观"。
表面上看,这些科技大佬是"自愿"投资,但个个心里都明白,这是"用钱换命"的交易。美国制造业回流确实是特朗普的核心政策,但这种强迫式的投资能带来多大效果,恐怕连特朗普自己都没底。
而就在几天前,英国驻美大使曼德尔森刚刚在华盛顿发表演讲,警告西方如果放任中国发展,中国将赢得全球霸权竞争。特朗普这个时候召集科技巨头,明显是想通过巨额投资来证明美国还有底牌。
![]()
但问题是,这种"用钱砸出来的制造业"到底有多少含金量?6000亿美元听起来很多,但分摊到几年时间里,再考虑到通胀因素,实际效果可能并没有那么夸张。而且这些投资很大一部分可能还是会用在自动化设备上,对解决美国工人就业问题的帮助有限。
克林顿的清醒
就在特朗普和科技巨头"共进晚餐"的同时,78岁的克林顿接受了《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他的话像一杯冷水泼在美国精英脸上。克林顿直言:"美国的相对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终会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
![]()
更让人意外的是,克林顿还说了句让很多人觉得"认怂"的话:"希望中国在那一天到来时,不要对美国不利。"但仔细想想,他其实是看得最透的那一个。
克林顿回忆起当年力推中国加入WTO的初衷,说是希望通过经济融合影响中国的战略选择,甚至在意识形态上带来改变。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结果大家都看见了,中国没有按"剧本"走,美国却被自己设定的游戏规则反噬了。
他还点出了关键问题,美国自己没处理好全球化带来的内部撕裂。底层工人丢了饭碗,中产阶级焦虑加剧,结果就是民粹主义崛起,社会分裂加深。他太太希拉里2016年败选,不是输给了特朗普,而是输给了这个时代。
![]()
克林顿在采访中承认,部分问题在于私营部门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公共部门。随着资本流动性增强,各国政府很难通过向企业和富人征税筹集足够资金,进而无法推出能缓解工人不满的社会福利项目。
最让人唏嘘的是,78岁的克林顿身体已经撑不住了,走路要人搀扶,随身带着除颤器,可即便如此,他还在为中美关系发声。他说的那句"希望那时中国不要对美国不利",本质上是一个老政治家对未来世界格局的认知。
![]()
这种坦诚其实反映了美国政治精英内部的分化。特朗普还在想着通过强硬手段维持霸权,而克林顿这样的老政客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体面地适应新格局。两种思路的冲突,正是当前美国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
美国的三重困局
现在的美国到底有多焦头烂额?看看最近的新闻就知道了。首先是挥之不去的爱泼斯坦案,2024年初法庭文件一解封,200多个大人物被点名,包括特朗普、克林顿、安德鲁王子等等。这案子像"定时炸弹",让整个美国精英阶层的信誉崩塌。
![]()
再看乌克兰战场,局势继续拉锯,美国援助大减。今年初乌克兰外交部竟然找上了中国,请求三件事:劝俄停战、恢复和平、帮忙重建。这不就是把"世界调解人"的角色直接丢给了中方吗?
中国回应得很职业,说一直在沟通、在斡旋,但对"重建"这事没明确表态。毕竟这不是简单的人道主义,而是涉及各种国际问题。
欧洲这边也乱成一团,欧盟说要派军队进乌克兰,德国立马跳出来否决说没授权。一盘棋下得乱七八糟,没人说得清谁该出手,谁该收场。而特朗普这边,减少军援、推动和谈的计划也搁浅了,说白了美方现在已经失去了控制节奏的能力。
![]()
中国的从容与美国的焦虑
从白宫的晚宴到克林顿的采访,再到乌克兰局势,整个事件其实就一个关键词:焦虑。
特朗普焦虑于中国的"制造崛起",逼着科技巨头砸钱,以免科技霸权易主。克林顿焦虑于美国的"信誉衰退",希望未来还能保住一点面子。
而唯一没有表现出焦虑的似乎是中国。这不是说问题不存在,而是中国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展现出一种"内外有序"的状态:该谈判的继续谈,该合作的推进合作,该拒绝的也不含糊。
![]()
面对西方媒体连番渲染"中国将让世界变天"的说法,中国官方并没有进行任何高调回应,既没有出面批驳,也没有借机炒作。因为中国知道,西方的这些论调更多是自我焦虑下的剧本。
中国从未公开宣称要赢得什么战争,相反,中国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强调"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与"多边秩序"。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就非常清晰:不介入、不供武、不站队,同时多次呼吁和平谈判。
![]()
中方的这种节奏感,正是在全球乱局中构建信任的关键。这不是中国要让世界变天,而是世界在适应一个变了的中国。特朗普的白宫"要钱大会"也好,克林顿的无奈感慨也好,都说明一个道理,美国的焦虑来自于对自身实力下降的不适应,而不是来自中国的主动挑战。
未来全球的权力结构会如何调整,并不取决于谁喊得响,而取决于哪个国家真正能稳定、持续、有效地兑现发展承诺。
![]()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从容不迫恰恰体现了一种战略自信,而美国的各种焦虑表现,反倒暴露了其内在的不安全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