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刚过,印度就喊着要花大价钱买上百架阵风,可这看似疯狂的举动,真能扭转之前被歼 - 10C击败的局面吗?
9月13日,印空军确向国防部提交114架阵风F - 4采购提案,但需经国防采购委员会多轮审批,尚未签订正式合同。
![]()
之前印度搞军备采购,经常出现提案反反复复的情况,最后能不能落地还得打个问号。
当前现役阵风仅36架,2025年5月的冲突中,印军“阵风”被巴军的中国PL - 15E导弹击中,有消息称印度损失3架,可作战数量仅28架。
28架能作战的阵风,要应对边境局势本就有些吃力,现在还想着再买114架,先不说钱能不能到位,就算买了,后续的维护、训练也得花不少功夫,印度这步子迈得未免太大了。
![]()
俄国防部7月公告显示其现役苏 - 57仅30架,哪有多余的产能帮印度造140架?
而且苏 - 57这些年一直没大规模列装,性能到底能不能达标都不好说,印度把宝压在这上面,实在有点冒险。
且印俄联合生产需解决技术转让、HAL工厂产能等问题,最快2026年才可能启动交付。
HAL工厂年产苏 - 30MKI才12架,就算全力生产苏 - 57,140架也得十几年才能造完。
![]()
等印度拿到这些战机,说不定其他国家的五代机都更新换代了,到时候这些苏 - 57可能早就落后了。
不过,印军自认铁路、物流系统无法支撑30个师的地面攻势,故将空军定位为核心进攻力量。
印度这认知倒还算清醒,知道自己地面部队的短板在哪儿。
可问题是,铁路和物流这种基础设施,不是短时间能补好的,现在把宝全压在空军上,万一空军没达到预期效果,那岂不是两头空?
![]()
计划通过42个战机中队实现以空制地,但需淘汰200余架米格 - 21等老旧战机,缺口达200架以上。
现在才31个中队,离42个差了11个,还要淘汰200多架老战机,这缺口可不是一般的大。
印度想靠买战机填窟窿,可战机不是买过来就能用的,飞行员训练、配套设施都得跟上,这么大的缺口,短期内根本填不满。
![]()
虽然印军看重阵风F - 4的频谱电子战系统,却不满其缺乏超远程空战能力。
印度这选装备的思路有点矛盾啊,又想要阵风的电子战能力,又嫌弃它打不了超远距离,哪有十全十美的战机。
想要啥都有,要么得自己研发,要么得花大价钱定制,可印度既没这研发能力,又不想在定制上多花钱,这就陷入两难了。
转而寄望苏 - 57的300公里射程R - 37M导弹实施防区外打击,但俄制装备与法式系统的兼容问题尚未解决。
![]()
更有意思的是,还想把俄制的苏 - 57和法式的阵风凑一块用。
这俩装备一个是俄系体系,一个是欧美体系,数据链、指挥系统都不一样,到时候能不能协同作战都难说,搞不好还得互相拖后腿。
再加上226亿美元阵风采购款占印2025国防预算的18%。
226亿美元占了近五分之一的国防预算,这可不是小数目。
印度本来经济就不算特别好,把这么多钱砸在战机上,其他领域比如陆军装备更新、海军建设,预算就得被压缩。
![]()
而苏 - 57联合生产需额外投入超150亿美元,且按HAL产能,140架苏 - 57全部交付需耗时12年以上,远非短期形成战力。
苏 - 57还要再花150多亿,加起来就是370多亿了,更别说要12年才能交付完,说不定到时候这些苏 - 57都不算先进装备了,印度这钱花得也太不划算。
![]()
而巴基斯坦已列装161架枭龙战机,搭配空警 - 500预警机、红旗 - 9P防空系统。
巴铁这装备搭配真挺讲究的,不是盲目堆数量,而是把战机、预警机、防空系统凑成了一套。
光有战机没预警机,就像打仗没望远镜,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敌人。
有了预警机再配上防空系统,相当于又加了层防护网,这一套下来,战斗力可不是简单叠加。
实现歼 - 10CE与枭龙的数据链互通,2025年冲突中曾以6:0战绩压制印军。
![]()
最关键的是数据链互通,这就好比战机和预警机、防空系统之间能实时聊天,发现目标立马共享信息。
印军战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巴铁的战机锁定了,这就是体系化作战的厉害之处,比印度那种装备拼盘强多了。
尽管巴国防部长7月否认采购,但9月14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亲自登上歼 - 10战机的驾驶舱点赞,且总统还专程参观中航工业成都基地。
![]()
歼 - 35A是隐身战机,其隐身性能可直接压制非隐身的阵风。
巴铁这操作挺有意思,国防部长先否认,总统转头就去参观中航工业,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为采购歼 - 35A铺路呢。
毕竟这种军工合作,不可能一下子就官宣,先考察再谈细节,才是稳妥的做法,比印度那种上来就喊着买几百架的冲动劲儿靠谱。
![]()
印度现役装备涵盖俄制苏 - 30MKI、法式阵风、以色列预警机,数据链无法互通。
印度这装备库就像个国际杂货铺,俄制、法式、以色列的装备都有,可这些装备根本不是一个体系的,数据链不通,就像几个人各说各的语言,没法配合。
即便提案获批,阵风F - 4与苏 - 57的交付、形成战力需至2030年后。
印度这扩军计划看着吓人,可真要落地还差得远。
![]()
就算现在提案全通过,战机交付得等,飞行员训练得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得等,没个七八年根本形成不了战斗力。
2030年之后的事儿,谁知道到时候战场环境又变成啥样了,说不定到时候这些战机都算不上顶尖了。
而巴方同期可获得40架歼 - 10CE + 40架歼 - 35A,形成代际制衡。
巴铁就聪明多了,不搞那种一口气吃成胖子的计划,而是稳步推进。
![]()
40架歼 - 10CE加40架歼 - 35A,数量不算特别多,但胜在能及时到位,而且歼 - 35A还是隐身战机,正好能压制印度的非隐身阵风。
这一增一减之间,双方的差距其实就拉平了,印度想靠数量碾压根本不现实。
中国空军在南疆轮驻的12架歼 - 20,搭配PL - 15导弹,可对苏 - 57形成非对称优势。
12架歼 - 20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顶尖的隐身战机,再配上145公里射程的PL - 15导弹,苏 - 57来了也讨不到好。
![]()
印度就算买再多战机,也不敢轻易越过红线,区域稳定自然就有了保障。
更重要的是,中巴还经常一起搞雄鹰军演,战术协同都标准化了。
不过,印度军费占GDP比重达2.8%,远超巴基斯坦的1.8%。
印度为了扩军,把军费占比提得这么高,其实挺冒险的。
![]()
GDP就那么多,军费花多了,民生、教育、基建的投入就得减少,长期下来会影响经济发展。
经济不行了,后续的军费投入也会受影响,到时候扩军计划很可能就成了烂尾工程。
反观巴铁,虽然战机数量没优势,却靠中式作战体系、稳步的装备采购计划,稳稳扛住了压力。
其实说到底,现代战争早就不是比谁装备多的时代了,体系协同、经济可持续性才是关键,印度要是看不透这一点,再买多少战机也没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