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法国深刻认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局长布尔西科批准成立第七处,由莫尔旺任处长、勒鲁瓦任副处长,专门负责搜集外国情报。
勒鲁瓦来自法国布列塔尼,二战期间就以伪政府稽查员身份为流亡政府搜集情报,战后加入情报机构,凭借出色能力成为第七处核心。他构建秘密情报网,开办世界首个情报员培训班,传授撬保险柜、跟踪等技艺,培养出一批顶尖特工,第七处由此成为制造传奇的谍战机构。
初次行动:隧道里的意外
“东方列车”自1883年运行以来,以豪华闻名,横贯欧亚大陆。而这列“轨道上的宫殿”,成了勒鲁瓦和第七处的目标——他们要获取苏联信使携带的机密文件。
经过观察,勒鲁瓦发现苏联特工对文件保护严密,难以突破。转机出现,他们得知文件曾由芬兰情报机关转送,且有部分将随东方列车运送。勒鲁瓦团队制定计划:在列车经过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边境的长隧道时,在苏联信使隔壁包房的隔板打洞,喷洒高效麻醉剂,趁对方昏迷拍摄文件,再复原一切。
行动当天,精神麻醉医师莫拉里·达尼诺博士负责麻醉剂相关工作。当两个高个子苏联人带着公文包登上3号车厢,勒鲁瓦也紧随上车。列车驶入隧道,特工们迅速打洞、喷麻醉剂,可就在准备行动时,他们突然感到强烈困意,纷纷倒地。
醒来后,列车已驶出隧道。排查发现,问题出在包房的复合隔离板上。两层隔板间的“U”字形夹缝储存了麻醉剂,列车颠簸和气流将其送回法国特工所在包房,计划就此落空。
二次出击:邮政车厢的较量
首次失败并未让第七处放弃。他们得知还有部分文件通过东方列车的邮政车厢寄送,决定再次行动。
邮政车厢前端有信件分拣室,最里面的小隔间存放着苏联邮包,隔间门从巴黎出发时贴封条,到莫斯科才打开,偷窃难度极大。勒鲁瓦选中经验丰富的老特工阿迈尔执行任务,原计划让他将邮件从窗口扔出,由直升机接应,可行动当晚狂风暴雨,直升机无法出动,只能改为现场处理后撤离。
经过观察,他们发现半夜12点后邮政车厢无人值班。阿迈尔带着助手悄悄登上车厢,撕下封条进入隔间。两人分工合作,助手拆邮件,阿迈尔拍照,顺利完成所有文件拍摄。
就在他们贴好封条准备离开时,邮政车厢车长突然出现。阿迈尔临危不乱,谎称执行安全巡查任务,还警告车长要对此次秘密巡查保密,否则会有麻烦,成功蒙混过关。
收尾:掌控局面
为确保万无一失,勒鲁瓦决定彻底稳住列车长。当东方列车返回巴黎,阿迈尔将车长带到巴黎东站的警察站,勒鲁瓦假扮警察局长。
他严肃警告车长,此事关乎国家机密,若泄露,国家将遭受巨大损失,车长也承担不起后果。年轻的车长被震慑,承诺守口如瓶。接下来几个月,勒鲁瓦派人密切跟踪,确认车长确实守口如瓶。
传奇落幕
第七处在未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成功获取大量苏联珍贵情报,一战成名。这个案例成为世界谍战史上的经典,第七处的模式被全球模仿,却从未被超越。勒鲁瓦和第七处,作为谍战传奇,被后辈顶礼膜拜,尘封在历史记忆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