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闻喜城西小学的一则“陪餐”通知,短短两天就把家长群搅成沸水。
9月24日傍晚,有家长在群里甩出一张截图:学校要求“不报名陪餐,孩子中午就别想在校吃饭”。消息像火星掉进油锅,瞬间噼啪作响。
“我朝九晚六,哪有空天天来?”
“一次五十,一学期下来快赶上一门补习费,这不是薅羊毛?”
质疑、吐槽、表情包齐飞,城西小学连夜喜提本地热搜。
闻喜县教育局连夜拉响警报。调查结论让人哭笑不得:校方原意只是“欢迎家长进校陪餐,顺便监督饭菜质量”,压根没写“强制”二字。
![]()
可几位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自由发挥”,把“欢迎”升级成“必须”,还补上一句“不陪餐可能影响孩子评优”。一句话的添油加醋,成功把家校关系推上火山口。
第二天上午,教育局发布通报:涉事教师被诫勉谈话,校长作书面检查,全校重新学习“自愿陪餐”四个字。
闹剧收场,余味却久久不散。
一次“口误”背后,是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也是学校对家长的“怕慢”。双方都在猜,猜对方是不是又要“挖坑”。
当“共育”变成“共怼”,再好的初心也会长出倒刺。
城西小学的午餐风波提醒我们:家校不是甲方乙方,而是同一条船上的桨手。
学校开口前,先掂量话的重量;家长回身时,也别忘了看看学校的难处。
把“陪餐”还给选择,把“沟通”留给日常,让教育回到双向奔赴的轨道——
这样,孩子才能安心吃饭,家长不再闹心,学校也不必委屈。
备注:本报道仅基于现有公开信息整理,事件真相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倡导网友勿轻信传言,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