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宜长期服用的4类常用药,或会导致心脏衰竭,很多人都不知道!

0
分享至



“你是不是又一口气把三种药全吃下去了?”清晨的厨房里,68岁的王阿姨顺手拿起药盒,熟练地倒出降压片、止痛药和一粒用作消炎的胶囊。孙女在旁边小声问:“姥姥,您吃这么多药,安全吗?”王阿姨呵呵一笑:“年纪大了,管不了那么多,医生给的总错不了。”可最近王阿姨上楼梯总是喘不过气,两只脚肿胀得穿不进鞋,上床平躺时胸口闷得像压了块石头。家人起初以为只是年纪大了腿脚不中用,没想到医院一查——心脏衰竭。医生反复追问用药史后,疾言厉色地提醒:“有些药你绝对不能随便长期吃!尤其是第三种,很多人忽略了,太危险!”



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王阿姨家,也正在千家万户悄然上演。中老年人日常习惯于多种慢病长期用药,却很少有人警觉,某些常见药如果超期、超量、无监测服用,实际上已悄悄成为“心脏杀手”。你还以为,是不是药就一定安全?真正的风险,其实藏在日复一日的无意识“积累”。今天,我们就带你揭开这4类看似普通却极易被忽视的常用药背后隐匿的心衰危机,告诉你哪些信号绝不能忽略,学会如何安全用药,帮你和家人远离心脏衰竭的阴影。

心衰早已不是“小概率事件”。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心衰患者已突破1000万,发病率持续攀升。令人警觉的是,30%-40%的心衰与药物诱发相关,尤其中老年人群风险更高。究竟哪4类药最隐蔽?答案就在下面——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见于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止痛消炎药,许多中老年人“关节痛、腰腿痛就随手来一片”。权威数据显示,长期服用NSAIDs心衰风险提升12%-19%。原理在于,这类药会影响肾脏排钠,令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升高,心脏压力持续增大,最终诱发或加重心衰。对本身有肾功能问题、高血压的人更是雪上加霜。

含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广泛用于抗炎、防过敏、慢阻肺等。“激素治病立竿见影”,却藏着巨大隐患。长期大剂量使用,心衰发生率比未用者高15%,特别容易引起水肿、血压升高,让心脏苦不堪言。

部分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降压、消肿、调理心功能经常离不开利尿剂。但大剂量且无监护的长期服用,心脏并发症风险上升约18%。突然感到体力虚弱、心慌胸闷、头昏眼花?有可能是低钾血症、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减弱在悄然浸蚀。

某些抗肿瘤化疗药物(如多柔比星、顺铂等)这类药物毒性极强,部分方案在用药后6个月可引起不可逆性心肌损伤。虽然化疗多在医生严格管理下进行,但大量患者及家属容易忽视用药后心脏不适的早期信号,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最危险的是,很多感冒药、常见复方止痛药、OTC“家庭常备用药”中就含NSAIDs成分。长期、无节制“家里随吃”,积少成多,“伤心”隐患悄然形成。



很多人误以为“心衰都很突然”,其实早期信号极易忽略。相关医学研究统计,过半药源性心衰患者最初表现只有轻度乏力、下肢肿胀,未引起家人注意。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一定要警觉:

活动后气喘加重、上下楼梯明显乏力,甚至感觉“喘不过气”;下肢和脚踝水肿,鞋子感觉挤脚,早上轻晚上重;夜间阵发性憋气、平卧时胸闷咳嗽;心悸、头晕、反复乏力易疲劳,体力状况逐步下滑;记忆力似乎在变差、莫名心情低落;特别提示:NSAIDs和利尿剂联合用药时,“伤心”概率更高,感到不适要尽快就医排查。

心脏功能定期监测,主动查心慢病用药者建议每3-6个月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血压评估,药物调整或身体状况波动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绝不能自行加药或多药叠用任何药物都应遵医嘱服用,尤其中老年人要警惕“今天不舒服,自己多吃点”的粗心思维。随意叠加只会大幅提升心脏毒性。

家人协同监督“信号”,发现异常主动报医多留意老人喘憋、脚肿、体力变差,发现“和平时不一样”立即告诉医生。用药过程中症状变化,不能等“变重才去医院”。

用药先查“心脏毒性”,优先低风险方案慢性病长期用药者,结合自身基础疾病,优先选择对心脏副作用小的药,有任何疑虑请主动咨询医生或药师。

一旦怀疑药物相关心衰,不得自行停药或换药突然停药可能使心功能雪上加霜,要由主治医生根据病情科学调整方案。

还有一点极易被忽略的是——感冒药、常用止痛药都可能“藏着”高心脏风险。日常药品“越熟越大意”,但药品说明书中的心脏不良反应必须认真对待。健康生活不是“万事求药”,而在于科学预防、规律随访。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每一粒药既能治病,也潜藏副作用。只有维持规律监测、科学选药、及时发现,才能守护家人和自己的心脏安全。不要让“救命药”变成伤心的利刃,更别等问题严重到无可挽回那一天。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牛鬼蛇神现原形!刘欢女儿大婚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牛鬼蛇神现原形!刘欢女儿大婚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牛牛叨史
2025-10-31 14:32:11
开房事后临时涨价,男子拒付,女子谎报遭强奸被判12个月缓刑监视

开房事后临时涨价,男子拒付,女子谎报遭强奸被判12个月缓刑监视

可达鸭面面观
2025-10-29 10:33:02
“荒诞”的事一直在发生,老百姓还能撑多久?

“荒诞”的事一直在发生,老百姓还能撑多久?

槽三刀
2025-11-02 22:33:59
保级大战踢成了友谊赛,乔老板的赢球奖不能只发给青岛海牛

保级大战踢成了友谊赛,乔老板的赢球奖不能只发给青岛海牛

姜大叔侃球
2025-11-02 17:55:47
最快美术生,李大林2小时11分26秒获得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最快美术生,李大林2小时11分26秒获得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懂球帝
2025-11-02 12:39:30
乌克兰特种部队机降红军城后遭团灭!俄方不解:怎么会这样用兵?

乌克兰特种部队机降红军城后遭团灭!俄方不解:怎么会这样用兵?

阿龙聊军事
2025-11-02 19:19:15
最可能对俄开战的10国,大鹅的世仇占一半,前三名和大鹅必有一战

最可能对俄开战的10国,大鹅的世仇占一半,前三名和大鹅必有一战

黑洞观星
2025-11-01 16:10:09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鋭娱之乐
2025-11-02 08:22:31
医生提醒:70岁以上老人,宁吃热乎馒头喝稀粥,也别碰4类食物

医生提醒:70岁以上老人,宁吃热乎馒头喝稀粥,也别碰4类食物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5-11-02 23:46:04
有人账户余额全没了!警方紧急提醒:卸载!卸载!内江人注意!

有人账户余额全没了!警方紧急提醒:卸载!卸载!内江人注意!

创作者_1479191106636
2025-11-02 20:13:51
复出即巅峰!全红婵时隔183天王者归来,夺冠实至名归,超级自信

复出即巅峰!全红婵时隔183天王者归来,夺冠实至名归,超级自信

君马体育
2025-11-03 04:49:55
德转列右边锋身价榜:亚马尔2亿欧居首,萨卡第二奥利塞第三

德转列右边锋身价榜:亚马尔2亿欧居首,萨卡第二奥利塞第三

懂球帝
2025-11-03 02:51:32
紫牛头条|土木工程硕士摆摊卖创意烧饼,“小孩哥”“小孩姐”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

紫牛头条|土木工程硕士摆摊卖创意烧饼,“小孩哥”“小孩姐”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

扬子晚报
2025-11-02 22:05:59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雷速体育
2025-11-02 12:47:23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0-28 09:12:19
成“老赖”不到72小时,于谦资产被扒底朝天,杨议的话有人信了

成“老赖”不到72小时,于谦资产被扒底朝天,杨议的话有人信了

科学发掘
2025-10-31 14:06:52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观点机构
2025-11-03 00:30:14
趁着不少人还在观望,中国家长迅速出手,不到300万把文京区卷成“新海淀”

趁着不少人还在观望,中国家长迅速出手,不到300万把文京区卷成“新海淀”

掘金日本房产
2025-11-02 18:05:23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03 00:20:08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乐聊球
2025-11-02 21:45:47
2025-11-03 05:43:00
萧鮖记录风土人情
萧鮖记录风土人情
小伙在内地上学,记录风土人情
1118文章数 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艺术
手机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亲子要闻

我发现一个带娃永远不生气的理论

艺术要闻

瓦迪斯瓦夫·谢维尼茨基:19世纪波兰杰出的画家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