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焦点总是关注大城市的华丽繁荣,关注日进斗金的明星,关注那些光鲜亮丽的都市白领,甚至关注遥远的大山,以及那些新兴职业比如外卖员和出租车司机。
却鲜少给农村和县城的那些留守妇女们一点镜头。她们隐秘的痛和现状很少被看见。
去年,我们镇上开了个玩具厂,主要招聘女工,一天工作十个小时,中午管一顿饭,好像是面条。每天90块钱,留守妇女的时间,一个小时值9块钱。
就这样,一上午涌进来七八十个人,从20多岁到60岁的都有,最后他们筛选了40多个看起来年轻能干的女人留下了。
玩具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特别费手,一天下来,至少工作9个小时,再利索的人也要留几个伤口。
这样的工作在我们那叫小工,它具有不稳定性,价格也很便宜,但是依然有大把人每天早早去抢名额,因为去的晚了,就没了。
县城留守妇女,大多18岁到20岁左右就嫁人,然后生孩子,一胎二胎,有的甚至是三胎,从结婚后,没有正式工作过一天。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他们的丈夫外出务工还能赚点钱,每个月寄回来两三千,生活还算过得去。
最近两年,外面的工也不好打了,寄回来的钱逐渐减少,有时候到年底才拿回来点。但是一家人平时要吃饭,孩子也要上学,老人孩子偶尔生个病家里都要地震一下,于是她们不得不想办法多谋生路。
看到网上辣评县城留守妇女:他们每天不就是做做指甲,洗洗头,打打麻将,孩子都交给爷爷奶奶带。说这种话的人或许真的没见过县城留守妇女的真实处境。
网上所言过这种日子的是县城的婆罗门,是公婆都有退休金且丈夫在当地实权部门的县城贵妇。
但每天为生计发愁的才是大多数留守妇女的真实底色。
我姨的一个朋友,80后,她丈夫早年属于那种县城街混,年轻的时候就爱吃喝,靠着父母接济过日子,现在到了中年,没有一技之长,外出打工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好好干。
两个儿子眼看着都到结婚的年纪了,家里没多余的存款,她这个朋友非常着急,没办法,为了赚钱,每天打三份工,早上去早餐铺给人家炸油条,下午去送小区的快递,晚上去大饭店刷盘子。
上次偶然在路上碰到她,不到40岁的脸上满是疲惫,原生漂亮的容颜写满了委屈和皱纹。
然而,留守妇女的现实困境不仅是缺钱,还有缺爱。
结婚的意义,不就是彼此陪伴相依相守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雨彩虹吗?
但是为了家庭生计,丈夫远走他乡,她们在独自面对老人或孩子生病、哭闹、学习成绩下降以及被他人欺负的日子里,他们沉默的哭声有谁看到?或许,半夜睡不着的月亮知道。
她们的苦,从留守儿童开始,贯彻大半生。生活还在继续,留守妇女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还在故乡坚持的等待,用力的生活。希望她们都能等到自己想要的结局,尽力活出生命的尊严和香气。
废墟之上,也许会盛开绚丽的鲜花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