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星标我/
比大部分人早一步看见未来
当前,中国的大模型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向。早期的“百模大战”与技术炫技阶段逐渐落幕,行业焦点从追求参数规模和benchmark分数,转向更为务实的问题:如何将大模型的能力转化为真实商业价值?如何降低企业应用门槛?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与产业可控?
在这一背景下,近日,IDC发布中国大模型开发平台厂商评估报告,对来大模型平台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并对当前国内主要的大模型平台厂商进行了逐一分析和定位,而在这份报告中,中国电信天翼AI被定位为领导者类别,是央企中唯一跻身领导者的大模型平台厂商。
![]()
我认为,这背后的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厂商排名变更。它标志着,一种依托国家基础设施、深耕产业需求、提供全栈服务的“国家队”模式,正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确立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天翼AI的领导者地位,并非源于技术上的单点领先,而是其成功地将运营商的固有优势转化为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做对了几项关键的战略选择。
首先,是做对了“根基”:中国电信的AI战略并非盲目跟风,而是与国家战略深度契合。近年来,中国电信坚决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将企业战略升级为"云改数转智惠",这为AI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电信运营商,与纯粹的算法公司不同,天翼AI的起点是中国电信强大的“云网融合”基础设施。这使其在算力调度、网络质量、数据源头等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其打造的“星海AI中台”,以构建“算力+数据+模型+平台+应用”五位一体服务体系,集成算力调度、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等全栈能力,支持多模态数据处理和大模型工具链开发;同时,通过“基础大模型+行业插件”模式,针对政务、铁路等场景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如“星海·通达”铁路大模型),实现 AI 能力与业务深度耦合。自2024 年起逐步投入市场应用,目前已发展至覆盖政务、运营商、医疗、交通、能源、汽车等 10 余个重点行业,并在全国 10 多个省份落地。这种“算力+数据+场景”的闭环,是其他厂商难以在短期内复制或通过资本购买的,构成了其服务政企客户最坚实的护城河。
其次,是做对了“路径”:以“双平台战略”清晰界定了模型开发与模型应用的分工与协同。 天翼AI没有试图用一个平台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采用了极具洞察力的“独立双平台”策略。大模型开发平台面向的是AI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专注于“标-训-推”一体化、算力纳管等底层技术环节,支持多种开发框架和语言,确保了模型研发的专业性和灵活性。而大模型应用平台则面向业务人员和开发者,聚焦于模型纳管、在线体验和低代码应用创建,极大地降低了使用门槛。这种架构设计,本质上是承认了AI产业化落地的复杂性,既满足了深度定制的“专家需求”,也照顾了快速上手的“平民开发”趋势,通过平台间的资源共享和能力调用,实现了从技术到业务的高效转化。
第三,是做对了“产品形态”:将大模型能力封装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智能体”,而非仅仅是对话接口。天翼AI推出的“星辰超级智能体”,是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它超越了传统ChatBot的问答模式,定位为“赋能政企数字化升级的AI引擎”。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帮助用户拆解复杂任务、规划解决方案路径,并打通不同数字工具之间的壁垒。例如,一个城市应急管理指令,可能涉及交通监控、人员调度、信息发布等多个孤立系统,而超级智能体可以理解指令后,自动调用相关系统的API完成任务。这种以“智能体”为载体,深度融合行业知识库和业务流程的做法,使得AI从一个“聪明的玩具”变成了真正提升组织效率的“生产力工具”,精准击中了政企客户在数字化转型深水区的痛点。
![]()
第四,是做对了“生态与安全”:将“全国产化”和“信创适配”从挑战转化为机遇。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和政策指引下,数据安全、技术自主可控是大型政企客户的核心关切。天翼AI从芯片、操作系统(麒麟、CtyunOS)到数据库(人大金仓、达梦)的全链路国产化适配能力,已不再是简单的合规要求,而是强大的市场准入资格和信任背书。这使其在政务、政法、央国企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具备了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天翼AI的路径已经清晰,其更深层次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图景正在展开。 基于其“领导者”的基石,天翼AI的未来将不止于服务大型政企机构。我们可以预见:
一是从“赋能行业”到“构建产业共同体”,天翼AI有望将其低代码平台和API生态进一步开放,吸引更多垂直领域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和开发者,共同构建一个基于星辰大模型的行业应用创新生态,形成类似“AI时代的安卓系统”的产业影响力。
二是从“服务组织”到“触达个人”,通过“智能体入端”战略(如AI眼镜、AI手机),天翼AI能力将借助中国电信庞大的移动用户基础,渗透到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例如,一个基于星辰大模型的工业智能体,可以前端赋能一线工人的AR眼镜进行设备检修,后端联通企业的知识库和管理系统,实现“前端感知-后端决策-全程可控”的闭环。
三是成为社会级智能化“基础设施”,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深入,人工智能有可能与城市的水、电、网络一样,成为一种基础服务。无论是智慧城市的全域调度、能源网络的优化分配,还是基层医疗的教育与诊断辅助,天翼AI凭借其全国产、高可信、全栈式的服务能力,有望成为支撑社会经济智能化转型的“底座型”力量。
归根结底,天翼AI的成功,在于它跳出了纯技术的竞赛,选择了一条与国家战略同频、与产业需求共振的务实之路。它证明,在大模型的下半场,决定胜负的将不仅是算法的精妙,更是对产业的理解、对生态的构建以及对社会责任担当的综合能力。
这条路,天翼AI正越走越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