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反映

![]()

大丰区草庙镇乡村旅游景区“希望的田野”如今却一片狼藉,全是疯长的杂草,连“发展旅游农业”的大字招牌都被草遮了一半!门卫室的墙也破破烂烂,好多地方看着像是拆了设施,留下一个个斑驳的空缺。更离谱的是,大门里面还停了不少大型平板车,一点没有旅游农业该有的生态样子。
![]()
![]()
![]()
![]()
杂草从幼苗长到遮天蔽日,设施从完好到被拆、墙面从整洁到脱落,中间必然经历了漫长的“无人管”阶段。可问题是,当初的规划方案是如何通过的?项目推进中有没有人监督进度、检查质量?
当景区出现设施损坏、用途跑偏的苗头时,负责监管的部门在哪里?是没发现,还是发现了却懒得管?是项目资金断了链,还是相关负责人“甩了锅”?既然要搞乡村旅游项目,就要有始有终,从规划到建设,再到后期运营维护,每个环节都该有明确的责任人,如今项目“烂尾”,这些责任人岂能隐身?
![]()
![]()
![]()
大丰区草庙镇“希望的田野”项目,当初必然投入了不少资金——无论是招牌制作、门卫室建设,还是前期的土地整理、景观规划,每一分钱都可能来自财政投入,或是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专项资金。可现在,景区成了“杂草堆+停车场”。
“希望的田野”变成如今的模样,究竟是何原因?乡村发展项目不能是“一建了之”,更需要后续的运营维护、常态化的监管问责。希望大丰区草庙镇相关部门不能对这片荒芜视而不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让其重新发挥价值,不能让资源一直闲置下去。避免“希望的田野”变成“失望的荒芜”,才能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
田野本应载希望,
如今杂草盖招牌。
问责岂能无人管,
别让资源空耗埋!
素材来源:网络整理
声明:1.文章如注明来源,版权均属于原著,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权请联系删除!2.如转载本号文章,转载需注明“来源:扬子零距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