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旭

可以觉悟到雅俗之间动静之际、天壤之界的灰暗地带,既可与俗务共载推进,且保护着自我的“与世隔绝”“孑然独立”。当然不是行为举止,不仅是举止行为,而在于内心的宁静豁达,定力戒慧。不比往年的“闭关”:剃光头、不出门、戒酒肉、关手机,今年不同,儿子的实习,我的工作安排,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如是出门,一个人走在暑热可耐的街头,像一个幽灵,别人不知我的存在,我去平视或反顾着这属于他们的世界,择树荫而行,从公园一侧的绿荫道上走来,依然过劳动路中段,寻找楼宇遮蔽着烈日的八九点钟的凉荫,匆匆而往。事务办完后的归途,亦是如此。
依工作要求,一早上和儿子一块儿,他去我介绍的教体局体育股实习,我在邻里,单位防疫值班的家属院门口,为值班老师办理可饮水的事务,简简单单,礼让店主和值班同事的温和亲近,然后和逐步独立的不需我-操心的儿子通话,再去最熟悉不过的公园,可以站桩,预备打拳。
![]()
只因公园东门需核检方可入内,有点儿繁琐,便走出来,到公园西门南的柳荫道上,觅到邻水亭榭,不顾背后街道的喧哗,不计一丈开外的乘凉小歇的闲人,打拳站桩,听到心声,眼及柔波,瞭望那渡水而去的远处热烟蒸蒸的蔟蔟丛林,不时有风,不凉不热,浪浪吹来。
回到家里冲凉,温暖的水流,静意的书柜,平展的茶几,沙发上的历史书籍,书本杂论,三国哲学,已无丝毫的暑热,听到不歇的鸣蝉,看到依然热雾弥漫的楼宇和楼宇下的房屋,居民之外的民居,片片连连,连连片片,无阻绝断绝,绵延百年千载,这个古老的小城,这暑期之雨阵阵,酷热炎炎,也是冬雪纷飞的生命存在,生灵感悟。
此时的同事电话,不比往年的“闭关”,是可以犹豫一下也能接听的,不必躲闪避开,此心宁静,一边听他的询问,一边仍然书写,不去解释,只是说明,亦无热情,何必高声,不是冷静,实则是静气平心,只是说明,礼貌也不必,情感已隐匿或无需波动,只是书写着,放着扬声的音频,清澈而些许冷冷的说明,这个酷暑中的修行。
为了儿子的实习,也是单位一点儿事务,早晨六点起床,冲两碗米糊,一碟儿小菜,两片儿面包,算我们的早餐。办好单位的事务,十一点半儿子电话说,想邀同学一块儿出去。那就自己午饭吧,所谓的工作不会再来打扰,打扰也无所谓,因为五个小时和前七天的自我暗示与培育,很多事情只是说明,感悟的是书文里的历史,记述的是致远到平静的情愫,交替的是风月酷暑和我家人的来来回回,是开门的铁索声声。家,是我的心宅;定,是我的关隘。
![]()
☆ 本文作者简介:曹旭,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教师进修学校干部,笔名陈草旭变,近年来有数百篇散文、小说见散文在线、红袖添香、古榕树下、凯迪社区等文学网站,合著有人物传记《那年的烛光》。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