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年,这样打开宿州②|“慧”种田,科技开良方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陶伟 陶涛 赵越

初秋的皖北,天高云淡。

走进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连片的示范田里,玉米挺立、豆荚饱满,一片金黄铺向天际。田间不见农民挥汗如雨,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矗立的“黑科技”。

通过这些设备,几公里外的工作人员只需一面电子屏幕,便能轻松掌握土地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状况等实时数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从宿州的一块田,观春种秋收,所见不仅是皖北“粮仓”的丰收,更映射出农业现代化之路背后厚重的科技含量。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谷内,南京农业大学生物育种中心的多名研究生正专注于大豆基因编辑工作。质谱分析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人工气候室……在不同实验空间里,一粒粒大豆在显微镜下被精密操作,在仪器低鸣中接受分析,在模拟光照与温度中悄然生长。


种业科技谷人工气候室。人民网 陶伟摄

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的基因挖掘与编辑技术优势及专家团队资源,学校与宿州合作共建了皖北首个生物育种中心。目前,该中心正系统开展大豆系列新品种——“南农47”“南农57”“南农66”和“南农77”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南农77’亩产已突破350公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

宿州,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是国家重要的大豆产区,肩负着端牢“中国饭碗”的重任。

得益于此处的“天时”与“地利”,这片种业科技谷已吸引19家高校、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签约入驻。

“宿州市持续培育和壮大优势种业企业,全力支持种业‘保、育、繁、推、服’全产业链发展。”宿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宿州已有近170家种子持证企业,数量位居安徽省第二,小麦省审品种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辣椒制种量更是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有好种,仅是第一步。种好粮,更需“良技”支撑。

同在这片种业科技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研发的微生物根瘤菌和联合固氮菌,通过侵染大豆根部显著提升作物产能——可使大豆增产8%至20%,同时减少5%至25%的氮肥使用量,投入产出比高达16:1。

截至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安徽、河南、黑龙江等全国17个省份的大田作物中推广应用,累计面积突破800万亩。“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因其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已成功入选安徽省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相关负责人表示。

种好粮,还需有“良法”。

作为种业科技谷运营方,华升智慧农业打造了数字化平台,融合物联网、AI视频监控等前沿技术,构建“1库+1图+1平台+N系统”的完整架构,为农作物生长装上“智慧大脑”。


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人民网 陶伟摄

在这一平台赋能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水肥管理等数据可实现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

“有了‘北斗+智慧农业’系统,种植基地的玉米出苗率达到95%以上,亩均株数增加超1000株,平均每亩增产10%以上。”宿州乡村振兴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刘强举例介绍。

从“粮仓”到“果海”,智慧种植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

走进砀山“一号梨园”,科技感扑面而来。

园内设有小型观测站,梨树遍布传感器与摄像头,全天候采集光照、温湿度、风力、土壤墒情等数据,并实时回传至数字管理平台。


砀山“一号梨园”遍布智能设备。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有了这些智能装备,梨园管理就像吃下了‘定心丸’。”砀山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田娟点开“砀山数字果园”App,各项数据一目了然,“一旦温度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农户可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依托物联网设备,“数字果园”实现了远程操控与在线会诊。农户通过平台直连专家,专家借助实时数据远程诊断。“以往下地查病害,如今线上就能监控、指导,大幅提升了效率。”田娟说。

在宿州,科技的触角,正从沃野良田延伸至现代化养殖工场。

宿州市埇桥区海璟水产养殖车间内,24个圆形池中石斑鱼游弋。RAS智能系统将淡水变“海水”,探头实时监测pH值、盐度、氨氮含量。

“传统养殖靠经验,我们靠数据。”公司副总经理赵旭轻点屏幕,溶氧量、水温瞬时完成调节。


海璟水产养殖车间的海水养鱼。受访者供图

目前,宿州类似的物联网养殖示范点已有300多家,人工成本降低过半。

科技赋能,正推动宿州农业从“单一种植”走向“全产业链”整合。

围绕“一颗梨、一只羊、一只鸡、一碗粉、一株菌”和优质小麦、大豆、肉牛、未来食品,宿州打造“5+4”产业集群。2024年,宿州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规模达1619亿元,预制菜产业规模114亿元,居全省首位。

“我们要让宿州不仅产出好粮食,更产出好产品、好品牌。”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5年,这样打开宿州① | 造“膜”,别出“新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73岁的谭咏麟近照曝光惊呆网友,简直若判两人,这还是当年那个谭咏麟吗?

73岁的谭咏麟近照曝光惊呆网友,简直若判两人,这还是当年那个谭咏麟吗?

今古深日报
2025-10-31 11:02:26
热搜上炸裂的“小鱼丸子”事件:“假富家千金”翻车,坑惨多少人

热搜上炸裂的“小鱼丸子”事件:“假富家千金”翻车,坑惨多少人

小椰子专栏
2025-10-22 13:05:54
正式退出,肖战发声,做出决定,去向曝光,国乒批准

正式退出,肖战发声,做出决定,去向曝光,国乒批准

乐聊球
2025-11-02 13:29:06
加纳乔被换下后显不满,球迷批:别以为踢90分钟是理所当然

加纳乔被换下后显不满,球迷批:别以为踢90分钟是理所当然

雷速体育
2025-11-02 12:47:25
6旬富豪专好''吃阴枣'',包养4个19岁女学生,民警破门后:禽兽不如

6旬富豪专好''吃阴枣'',包养4个19岁女学生,民警破门后:禽兽不如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2 09:26:05
打捞一艘沉船花掉三亿人民币,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呆了!

打捞一艘沉船花掉三亿人民币,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呆了!

阿器谈史
2025-10-30 18:57:22
陈涛:很遗憾没从自己手中保级,但结局还好不辱使命

陈涛:很遗憾没从自己手中保级,但结局还好不辱使命

懂球帝
2025-11-01 22:25:12
丫蛋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王天琦是她与王金龙所生,于2011年出生。

丫蛋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王天琦是她与王金龙所生,于2011年出生。

百态人间
2025-10-31 14:43:12
女人30后不要太节俭,常吃这3样,补充雌激素,皮肤光滑气色好!

女人30后不要太节俭,常吃这3样,补充雌激素,皮肤光滑气色好!

江江食研社
2025-11-01 14:30:03
62329人挤爆决赛,“苏超”大结局,多少人意难平?

62329人挤爆决赛,“苏超”大结局,多少人意难平?

每日人物
2025-11-02 12:10:09
张召忠终于承认了!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局座解开谜底

张召忠终于承认了!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局座解开谜底

boss外传
2025-11-01 14:55:03
中年夫妻的婚姻状态都是啥样?网友:我34,老公54,一个月八九次

中年夫妻的婚姻状态都是啥样?网友:我34,老公54,一个月八九次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24 00:20:03
灰调辣妹风,吊带背心加微喇牛仔,都市街头酷飒感!

灰调辣妹风,吊带背心加微喇牛仔,都市街头酷飒感!

白宸侃片
2025-11-02 15:51:40
2026年起,家里存款超100万的家庭,这5个“麻烦”可能找上门

2026年起,家里存款超100万的家庭,这5个“麻烦”可能找上门

小蜜情感说
2025-10-27 09:39:20
国补确认恢复继续!国补政策2025年最新消息:新一轮国补690亿11月发放领取中,国补截止到年底结束

国补确认恢复继续!国补政策2025年最新消息:新一轮国补690亿11月发放领取中,国补截止到年底结束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
2025-11-02 15:48:57
玉石“骗局”: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把它当宝贝?

玉石“骗局”: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把它当宝贝?

白夜若梦
2025-10-29 16:59:27
国防部下通牒,点名收拾赖清德,美国也出手了,扣留千亿售台军火

国防部下通牒,点名收拾赖清德,美国也出手了,扣留千亿售台军火

Ck的蜜糖
2025-11-02 10:02:38
老年人行房最晚到多大年龄?或许很多人想错了!

老年人行房最晚到多大年龄?或许很多人想错了!

深度报
2025-09-11 23:05:16
他在狱中亲眼见吴石将军,受电刑不吐一字,最后那餐只说了一句!

他在狱中亲眼见吴石将军,受电刑不吐一字,最后那餐只说了一句!

云霄纪史观
2025-11-01 09:13:37
从选调生提拔为区委常委,“85后”蔡哲分享成长历程

从选调生提拔为区委常委,“85后”蔡哲分享成长历程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10:34:57
2025-11-02 17:08:49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3481文章数 559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小区因千万接口费欠款致600户居民3年未供暖 多方回应

头条要闻

小区因千万接口费欠款致600户居民3年未供暖 多方回应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教育
旅游
数码

推广|| 每天都在穿!这件外套,轻松搞定秋冬所有搭配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教育要闻

初中竞赛题:同学们以为简单,答对的寥寥无几

旅游要闻

济南蝎子山,深秋 “鸳鸯火锅”景如画

数码要闻

从单塔单扇 4 热管到双塔双扇 6 热管,乔思伯推出 5 款塔式风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