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虽然方便灵活,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操作。踩中法律红线,合同可能直接失效,辛苦借出去的钱也可能拿不回来。今天权胜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哪些行为会让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以及无效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一、哪些情况下合同会被判无效
1.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
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不能从银行贷款再转手借给他人。包括信用卡套现后转贷,或者通过虚构贷款用途从银行获取资金再转贷。这种行为本质上是规避金融监管,扰乱信贷秩序,不仅合同无效,还可能影响个人征信,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2.用非自有资金集资转贷
向其他公司借款、向员工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方式筹来的钱再转贷出去,合同同样无效。这类行为往往伴随较高风险,容易引发群体性纠纷,即便转贷利率合理,也会被认定为违法。
3.职业放贷
没有放贷资格,却频繁向不特定的人放贷牟利,会被认定为职业放贷人。司法实践中,通常以两年内多次向不同对象放贷为判断标准。职业放贷行为违反了金融许可制度,合同无效,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4.明知借款用于违法犯罪仍出借
如果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对方借钱是为了赌博、非法集资、贩毒等违法活动,还继续出借资金,合同直接无效。法院会综合资金用途、交易习惯、出借人职业背景等证据判断是否明知。
5.虚假借贷
通过制造假流水、虚构借款关系等方式签订的合同无效。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虚假诉讼中,不仅会被驳回起诉,还可能被罚款、拘留,甚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6.违背公序良俗
合同内容违背公共道德或社会利益,比如为了不正当利益或偿还赌债而签订的合同,会被认定无效。公序良俗是法律的重要原则,即使合同形式合法,内容违背公序良俗也会被否定效力。
7.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除上述情形外,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借贷行为,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这是一个兜底条款,确保所有实质违法的借贷行为都无法获得法律保护。
二、合同无效后的后果
1.借款人需返还本金
合同无效后,借款人必须把本金返还给出借人。这是恢复原状的基本要求,无论合同约定如何,本金都应返还。
2.利息、违约金等约定作废
之前约定的利息、违约金、律师费等全部失效,借款人无需按合同标准支付。即使约定利率低于法定上限,也会因合同无效而无法主张。
3.可能需要支付资金占用费
虽然合同利息无效,但借款人占用资金期间会给对方造成实际损失,法院可能支持按LPR计算资金占用费。计算基数为本金,从应返还之日起算至实际清偿日,通常比约定利率低很多。
![]()
4.担保合同也无效
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合同会随主合同一起失效。担保人如果对合同无效没有过错,就不用承担责任;有过错的,按过错大小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5.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某些导致合同无效的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比如套取银行贷款转贷牟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一旦涉嫌犯罪,案件将移送公安机关,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权胜小编提醒,民间借贷的核心是诚信与合规,出借人要确保资金来源合法,借款人要合理使用资金并按时还款。避开这些雷区,才能让借贷关系真正受法律保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