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凡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9月25日,在四川内江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白乌鱼养殖培训示范基地,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市区凌家供电所员工钟洪平、余超一早就对基地智能温控系统、增氧设备、循环水过滤装置开展用电检查。“现在正值白乌鱼鱼苗生长关键期,每一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都至关重要。”基地负责人丁胜利对钟洪平说。
![]()
供电所员工向养殖户宣传供电政策
朝阳镇黄河水库位于内江主城区以南,库区群山环绕,四季苍翠,得天独厚的水域环境孕育出被誉为“水中人参”的白乌鱼,打造出了“中国白乌鱼之乡”的亮丽名片。
作为白乌鱼的核心产区,朝阳镇依托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的养殖培训示范基地,创新采用鱼菜共生模式,构建“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基地在12个标准化大棚内配套建设蔬菜种植槽和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实现白乌鱼高密度养殖与绿色蔬菜无土栽培的协同发展。
“鱼菜共生系统对电力稳定性要求极高,增氧泵、恒温控制系统等设备必须24小时运转。”丁胜利指着大棚内的智能控制柜介绍,“以前用发电机发电应急时,不仅噪音大、成本高,遇到故障还会影响鱼苗成活率。现在供电公司帮我们改造了线路,设备运行稳定多了。”
该基地采用鱼菜共生模式后,白乌鱼亩产可达3000至5000斤,同时收获空心菜、生菜、折耳根等蔬菜400斤左右,每亩综合收益提升40%以上。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收益越来越多,而电气化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也让基地原有的供电线路运行压力加大。丁胜利赶紧向凌家供电所求助。
得到供电所情况汇报后,国网内江供电公司迅速组织人员现场查勘,结合黄桷桥村白乌鱼养殖培训示范基地远景发展用电需求,为基地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先后改造高低压线路1千米、安装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并为每个养殖大棚安装独立计量装置和智能控制箱。
“电力改造后,不仅大棚内的水泵、尾水处理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我们还可以通过网上国网APP实时监测用电情况,及时调整负荷避免浪费。”丁胜利展示手机上的监测数据说道。
今年6月,基地养殖户刘从友新增5000尾鱼苗培育池后,发现电费比以往多了不少,几番查找始终没找到原因。他正着急时,凌家供电所员工将服务“送上门”。经两人专业细致排查,很快发现线路存在漏电隐患,当即协助更换故障线路200米,并加装漏电保护装置。
充足的电力供应,是产业蓬勃发展的底气所在。刘从友表示,现在他不仅自己养殖10亩白乌鱼,还向本村3户村民提供鱼苗和技术支持,成鱼回收后他们每亩能赚近万元。
“我们将持续优化供电服务,加强电力保障支撑,助力白乌鱼产业向产业化、智能化、生态化升级。”凌家供电所所长何木说。
从20世纪80年代在野外发现白乌鱼至今,内江市市中区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布局,持续推动白乌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从亲本选育、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白乌鱼养殖不仅为当地农户开辟了增收新路径,更成为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生动范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