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发布一则产权转让预披露公告。
公告显示,中国大唐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资管”)作为委托会员,转让旗下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财务”)持有的9亿股富滇银行股份。目前该笔股权正处于预披露挂牌期,预披露起始日期为9月19日。
![]()
就在股权转让信息挂出的3天前,京东资产交易平台上,富滇银行第五大股东福建信通贸易持有的2亿股该行股权,因无人出价在9月16日上午流拍。前脚刚有股权流拍,后脚大唐集团又将富滇银行股权挂到产权交易所。
股权频频登上拍卖台,伴随着打折、流拍,一系列股权变动背后,是股东基于经营状况、回报率等多重因素,对富滇银行股权成长价值预期的动摇。
1
已是第四次转让
始终无人接盘
大唐财务是富滇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截至2024年末,大唐财务持有该行9亿股股权,占总股本的13.47%。也就是说,此次大唐集团拟转让的股权,是大唐财务持有的全部股权。
近两年,不少知名央国企响应“退金令”号召,主动转让持有的金融机构股权,聚焦主业。大唐集团也是央企集团,不过,从其转让股权的时间线来看,清仓富滇银行股权除了“退金令”,或许还有其他原因。
因为,这已经是大唐集团第四次转让富滇银行股权了。国资央企逐步退出非主业金融投资是早已有之的导向,这一导向在2024年6月成为明确提出的政策要求,也就是“退金令”。大唐集团首次尝试转让富滇银行股权则是在2021年2月,彼时转让总数便有9亿股,是大唐财务持有的全部股权。
但因为始终无人问津,最终不了了之。2023年12月,大唐集团再次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转让这9亿股股权(占总股本13.47%),转让底价为32.04亿元,截至2024年1月23日挂牌期满都未能找到买家。
第三次不算严格意义的直接挂牌转让,而是大唐集团将上一次的挂牌期延长,继续以32.04亿元的底价转让同一批股权,信息披露期延长到2024年4月22日,并且可以循环延长,但截至今年仍未成交。于是便有了如今这第四次挂牌转让。
大唐财务入股富滇银行是在2011年底,彼时该公司参与富滇银行的定增,斥资14.1亿元认购了6亿股股份,一跃成为富滇银行的并列第一大股东。2014年,富滇银行增资扩股,大唐财务增持3亿股,斥资7.26亿元,依然与云投集团并列第一大股东。
2019年,富滇银行再次增资扩股,但此次大唐财务并未参与,下降到第二大股东。两年后,大唐集团便将大唐财务持有的富滇银行股权挂牌转让。
总体来看,大唐财务早期购入这9亿股股权,共斥资21.36亿元,平均每股约2.37元。2023年的转让底价则是32.04亿元,平均每股约3.56元。若股权以该底价成交,大唐财务可实现10.68亿元的投资增值,溢价率高达50%。
不过,此次预披露信息并未披露转让底价,不知是否会较上一次的转让底价有所下降。毕竟,结合股权频繁流拍的背景来看,该底价似乎并未被市场接受,无法吸引到买家。
与大唐财务相比,富滇银行第五大股东福建信通贸易的股权起拍价更低一些。此前已流拍的2亿股股权,起拍价为5.138亿元,平均每股约2.57元,最终结果同样是流拍。
该股权流拍后,福建信通贸易持有的又一笔1.52亿股富滇银行股权又在阿里资产交易平台上架,将于10月25日开拍,起拍价约3.9亿元,均价同样是2.57元/股,成交可能性不太高。
2
上半年营收骤降
潜在经营风险不小
无论是股权转让始终未找到买家,还是股权拍卖屡屡流拍,都传递出资本市场对富滇银行股权的消极态度。
此前,财经野武士分析过利润分配、ROE等因素对富滇银行股权转让的影响——近几年,富滇银行的ROE和分红都维持在较低水平,2024年的ROE为3.45%,分红总额为1.002亿元,虽然同比有所增加,但与前几年相比都较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股东的长期持有愿望。
除了最基本的股东回报,富滇银行的经营状况、业绩表现等,也影响着资本市场对富滇银行股权的认可度。
8月16日,富滇银行在公众号“文化富滇”发布相关文章,称该行上半年的核心指标“全线飘红”。然而,半个月后发布的二季度报告则显示,该行上半年出现了严重的“增利不增收”。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富滇银行实现营收33.18亿元,同比下降13.59%;实现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加16.02%。这也是近三年里,富滇银行首次出现中期或全年营收下滑的情况。
深入分析利润表,营收端下滑的原因,一个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去年同期的盈利1.56亿元,转亏至亏损4.21亿元;另一个便是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了11.28%至26.18亿元。
富滇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在2024年开始出现下滑,2024年,富滇银行持续减费让利降低贷款收益率,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18bps至4.11%,但负债成本依然偏高,导致净息差和利息净收入都出现大幅下降——净息差下降14bps至1.58%,利息净收入下滑4.08%至56.7亿元。2025半年报虽未披露上半年的净息差,但利息净收入的下滑趋势进一步拉大,可推测净息差、净利差依然在下降。
营收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在增长,得益于富滇银行的降本增效及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其中,信用减值损失为16.72 亿元,同比减少19.42%,是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虽然减少计提可以为利润端留存更多空间,但同时,也加重了股东对富滇银行真实资产质量的疑虑。
按照惯例,富滇银行只在年报中披露截至年末的资产质量相关数据,截至去年末,该行的不良率为1.97%,虽然较去年初下降了2bps,也依然高于同时期城商行的平均不良率。此外,富滇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也高达4.79%。
年初不良率和关注率都较高的前提下,半年报又缺乏最新的资产质量相关信息,此时减少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是因为富滇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优化了,还是在资产质量并未优化的情况下减少计提留存利润,股东无从得知。
若是后者,那富滇银行不仅资产质量没能得到提升,风险覆盖能力也会下降。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担忧,潜在投资人在入手富滇银行股权之前,难免会出于谨慎的考虑选择继续观望。
投资回报偏低、分红不算大方,自身经营稳定性不足,盈利、资产质量等关键指标增长承压,外加中小银行股权遇冷的行业普遍现状,最近一笔股权拍卖以流拍收尾等多重因素下,大唐财务如果按照原先的定价转让,将依然很难找到接盘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