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不知道,咱们每天用的纸本、甚至是家里的家具,可能有一部分来自几千公里外的日本山林。别以为日本只往中国卖电器、汽车,这几年他们悄悄地把大批整根整棵的木材往中国运。
光去年一年,日本对华木材出口量就突破了172万立方米,比2023年多出了17%,而2023年的出口量比2022年多出了41%。日本人的木材自己不用,反倒千里迢迢送到咱家门口来卖,图个啥?
![]()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超过百分之六十七,全国七成土地都被树盖着,尤其是本州岛中部和北海道那些深山老林,杉木、桧木长得又直又高,质量是杠杠的。按理说这种木材资源“大国”,自给自足盖房子打家具应该绰绰有余。
可现实是,日本国内木材市场常年不温不火,林场工人青黄不接,很多林子没人管,甚至荒着烂着。
为啥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那会儿,大量进口便宜的东南亚木材,像马来西亚、印尼的热带硬木,价格低、供货稳,本土林业一下就被冲垮了。
![]()
后来虽然日本有关部门想扶持国产木材,但人工成本太高,砍一棵树、运下山、再加工,算下来价格比进口的贵一大截,老百姓和建筑商自然不愿意买。
久而久之,林业成了冷门行业,年轻人宁可去东京送外卖也不愿进山伐木。到现在,日本林业从业者平均年龄已经奔六十去了,后继无人,大片林地没人打理,反而成了火灾隐患和生态负担。

那既然自家用不了,扔了又可惜,干脆卖出去呗。中国就成了最合适的买家。咱们这边情况正好反过来,木材需求大得吓人。城市化进程没停过,每年新建住宅、商场、办公楼数以亿计,装修市场更是火爆,地板、门窗、家具样样离不开木头。
虽然我国也在搞植树造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些国家战略一直在推进,但生长周期摆在那儿,速生林的材质没法跟几十年上百年的优质原木比,高端市场还得靠进口补缺口。
![]()
日本的杉木和扁柏,木质轻软、纹理顺、易加工,特别适合做室内装修、家具,还有寺庙、文化建筑这类讲究材料质感的项目。再加上日本原木分级标准严,每批木头都有溯源编码,品质稳定,中国企业拿过来省心省力。
中日之间海运距离近,从九州或本州南部港口出发,十天左右就能到上海、宁波、青岛,物流成本低,运输损耗小,比从北美、俄罗斯运过来划算多了。
![]()
其实日本也不是傻乎乎地“赔本赚吆喝”,他们是真正在下一盘大棋。为了激活沉寂多年的林业,日本农林水产省这些年推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补贴林道修建、资助机械化采伐设备、鼓励企业参与森林管理,目的就是为了自救赚钱,增加收入。
同时,他们还把木材出口当成外交和经济合作的一部分,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重建工作需要大量资金,而林业振兴被列为灾区复兴的重要环节。
通过向中国等国家稳定出口木材,不仅能带来外汇收入,还能反向刺激国内采伐、运输、加工产业链运转起来。
![]()
比如宫城县、福岛县这些重灾区,就有不少林场靠对华出口订单活了过来。此外,日本还特别注重可持续经营,法律规定采伐一亩林地必须补种两亩,确保森林总量不减少。
这种“边卖边养”的模式,既保护了生态,又盘活了资产,算是把资源用到了刀刃上。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那就是中日两国在木材贸易上的互补性越来越强。
![]()
中国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高端木材加工技术上,仍有不少地方要向日本学习。
比如干燥处理工艺,日本能精准控制温湿度,防止木材开裂变形;再比如防腐防蛀技术,他们的天然药剂处理法环保又长效。所以有些中国企业进口日本原木,不只是为了当原材料用,更是拿来做技术研究和产品升级。
![]()
反过来日本也看中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制造能力,他们的一些品牌家具、建材企业会在中国设厂,用本国木材生产高端产品再返销回去,形成闭环。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你卖我买”,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绑定。
日本向中国出口木材,表面看是卖资源,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自救行动,不挣钱,干啥都玩不转。他们用成熟的林业管理体系、高质量的林木资源和地理优势,找到了一个既能赚钱又能保生态、还能救产业的出路。
而我们中国,在保障自身供应的同时,也借机提升了木材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