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养老规划罗姐说」关注我
有网友问,平均缴费指数的高低对养老金影响大吗?大,且非常显著,它是计算养老金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决定了基础养老金的多少。
缴费指数越高,意味着缴费明缴费基数越高,进入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金额就越多。比如按300档(指数3)缴费,比按60档(指数0.6)缴费,养老金会高很多。以某省份为例,若平均缴费指数低于0.6,养老金计算遵循“多缴多得”的原则,指数越低,养老金积累越少。假设该省某年度计发基数为8000,缴费指数0.6的参保人员,与缴费指数1的人员相比,仅基础养老金部分就会存在明显差距。
而且,缴费指数是历年的平均值,只要没退休,就可以通过提高后续缴费档位来提升。比如当前指数0.47,后续按125档缴费一年,就能拉到0.6。所以,缴费指数越高,养老金越多,保持缴费指数不低于0.6,能为退休后获得更充足的养老金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保障退休生活质量。
我们来看一位江苏姐姐55岁2个月退休的养老金水平;
![]()
这位江苏姐姐参加工作时间为1992年12月,累计缴费年限32年10个月,其中参与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缴费年限为4年3个月;2025年10月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退休年龄约55岁2个月,计发月数169个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2.8269。个人账户储存额为557049.15元。计发基数为8785元。
养老金计算过程:
1. 基础养老金
公式:基础养老金 = (计发基数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代入数据:计发基数8785元,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8269,缴费年限32.83年(32年10个月换算)。
基础养老金:(8785 + 8785 × 2.8269)÷ 2 × 32.83 × 1% ≈ 5519.17元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计算:557049.15 ÷ 169 ≈ 3296.15元
3. 过渡性养老金
公式:过渡性养老金 = 计发基数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过渡性缴费年限 × 调节系数
代入数据:计发基数8785元,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5747,过渡性缴费年限4年3个月(4.25年),核定金额948.19元。
三部分合计:5519.17 + 3296.15 + 948.19 = 9763.6元
我们来看看高平均缴费指数对养老金的影响大不大?
该人员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8269(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1),从三方面显著推高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高指数直接拉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使“社平工资+指数化工资”的平均值大幅增加,再乘以缴费年限后,基础养老金体量显著提升。
• 个人账户养老金:高缴费指数对应高缴费基数(个人账户=缴费基数×8%),长期缴费使账户储存额滚存庞大,计发后金额自然更高。
• 过渡性养老金:高指数放大“指数×基数×年限”的计算项规模,在地方政策系数下,过渡性养老金也同步提升。
可见,高平均缴费指数是养老金待遇优厚的核心驱动因素,从基础、个人账户、过渡性三维度同步抬升保障水平,体现了“多缴多得”的养老保险激励机制。
祝退休人员退休快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