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股市里的风向,说变就变。2025年8月26号,寒武纪股价顶破天花板,1587.91元,超越贵州茅台,一夜之间把资本市场的权力杠杆打得稀碎。
![]()
曾经那个游戏差点玩到挂科的陈天石,眼下成了中国芯片圈的“带头大哥”,站在5000亿市值的寒武纪背后。好家伙,说句实在的,要不是亲眼见证,谁信一个被华为踢出来的小厂能折腾成A股新“股王”?
![]()
记得一切还要从几年前说起。那会儿,寒武纪刚刚靠华为的麒麟970芯片混到了风口浪尖,整个中国AI产业圈都拿它当大腿。华为贡献寒武纪营收高达97%,这依赖掺着些无奈又显得顺理成章。这种扩张的日子,说实话,挺舒服,像是打王者荣耀时有大神带队,天塌了也不慌。
但江湖里的天,没人能一直顶着。2022年冬,美方干脆将寒武纪拉入出口管制清单,台积电供货瞬间断了,海外设备说停就停,仿佛AI赛道突然塌了一截。可更横的还是华为——出于战略的考虑,自己动手造芯片,寒武纪直接失去主要客户。这就像突然失业,银行卡只剩一位数,没有退路。亏损盘子越滚越大,能不能活下来,全靠一口韧劲。
![]()
那段时间,寒武纪选择了“硬刚”。做硬件IP授权这路子,原本是“螺丝钉”精神,指望靠给人做底层零部件过日子。可陈天石带头拍板,决定把旧业态全砍了,转型走云端AI芯片这条难路。
你细品,这操作离谱。2020年收入才4.59亿,研发敢砸7.68亿,亏损高挂,谁敢这样干?公司账面上亏超30亿,那种焦虑,就像考试前晚上失眠,天明能不能交出答卷都说不准。
人往往在绝路上才激发潜能。寒武纪一伙人日夜泡实验室,磨芯片、调软件。当时国内大厂对AI大模型刚有点动静,寒武纪顶着压力,把自家芯片兼容主流AI框架,硬是做到“插拔即用”。
![]()
这就像福特T型车那段历史——1908年,福特用流水线造车,把奢侈品变成了大众货。寒武纪这波,有了点福特当年的味道,把技术困境变成市场优势。
2023年,AI大模型浪潮冲进中国,美国又加码限制英伟达高端芯片出口。一时间,所有大厂都在抢国产芯片,谁能顶上,谁就是王者。寒武纪的思元590芯片冒头,阿里、字节、腾讯、中国移动这些巨头接连找上门。
这种感觉,像是精工舍打破瑞士钟表垄断那一刻——凭石英技术弯道超车,整个行业生态都要重排。
8月26日这一天,寒武纪股价蹿升到1587.91元,市值突破6600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0.38亿,半年营收28.81亿,同比暴涨4347.82%。妥妥的,寒武纪把生死危机变成了华丽逆袭。在AI赛道里,这不是单纯的技术秀,而是供应链与市场需求三重合奏。泡沫破裂后能重新站起来,很像荷兰郁金香产业——泡沫碎了,靠真正的价值品种,又迎来了繁荣。
![]()
但是风光背后,暗流涌动。寒武纪能从内卷到登顶,靠的是“高韧性”——敢亏钱扛压力,还能不断自我重构。可仔细想想,芯片这行,到底有几家能扛过外部打击,继续拼技术?
现在AI大模型刚爆发,国产替代窗口期很美好,未来国际市场变动、供应链重新洗牌,谁不能变通,就可能被淘汰。寒武纪如今获得的机会,是全球巨头被禁卡、国内市场临时需求顶着。但如果只靠政策温室和技术本土化,到底能走多远?
![]()
技术优势要转化为营收和利润,商业壁垒才算扎扎实实。寒武纪需要持续拼研发,不断推新,哪怕日新月异,也不能停下脚步。历史有一次次说明——福特能成为巨头,是靠持续规模化与产业链整合;精工舍靠技术路线革新逆袭;郁金香泡沫后选择务实,又重获新生。科技赛道里,真正的赢家不是静止的雕塑,而是能应对变化的江湖老手。
说句自家体会:产业链的博弈,从来不是“赢了就能安枕”。寒武纪的逆袭不是一场偶然,而是中国芯片生态底层重塑的必然。无论将来AI还有多少未知风暴,企业能不能活得漂亮,最后看的就是敢不敢在绝路上犯险,能不能在泥里滚一身,爬起来铸成自己的护城河。
![]()
人怕没选择。企业也怕死守红利不变通。寒武纪这回,算是把“中国芯片的生死赌局”打出了新范本。未来如果还有人问,逆袭到底靠什么?我的答案就是:底层的江湖智慧,还有扛风险的韧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