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老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挨打了以后不能还手,一旦还手就会被认定为“互殴”。
只要认定为“互殴”,那基本上双方就会都要受到惩罚了。
至于处罚的多重,就要看给对方造成伤害多重了。对方的伤情越重,自己遭受的惩罚就越重。
![]()
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
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还手是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的。一旦认定为正当防卫,只要对对方造成的伤害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
1.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同时规定:正当防卫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即便造成对方死亡,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2.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规定了正当防卫
2025年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也纳入了正当防卫的内容。
根据修订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9条的规定:
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依法给予处罚,但是应当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不予处罚。
3.两高一部对如何界定正当防卫有明确规定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第9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和互殴应如何区分:
9.准确界分防卫行为与相互斗殴。防卫行为与相互斗殴具有外观上的相似性,准确区分两者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通过综合考量案发起因、对冲突升级是否有过错、是否使用或者准备使用凶器、是否采用明显不相当的暴力、是否纠集他人参与打斗等客观情节,准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性质。
在此基础上,在第2款进一步规定:
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对于有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者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的,还击一方的行为一般应当认定为防卫行为。
4.可认定为正当防卫的三种常见情形
结合上述规定,以下三种情形是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的(挨打还手白打):
第一种是对方持械攻击的情况下。比如,对方使用砖头、铁棍、刀具等。
第二种是对方多人攻击的情况下。比如,对方纠集三五个人乃至十多个人攻击你。
第三种是对方持续攻击的情况下。比如,对方对你面部、腹部等部位拳打脚踢,你一直在避免,对方变本加厉,持续对你武力输出。
不过,你不能在对方(1人)用拳头的情况下,直接掏出刀子扎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