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胸怀家国 笃志卓越 | 党委书记靳敏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0
分享至


大学之道,如何启程?青年之志,何以安放?9月24日,党委书记靳敏以“胸怀家国 笃志卓越——做最好的西华人”为主题,向2025级本科新生讲授开学第一堂思政课,为初入大学的学子规划成长路径,用殷切嘱托引领同学们明确青春航向。


迷彩飞扬,歌声嘹亮。军训期间,近千名新生代表在郫都校区共同上课学习,在思想浸润和理论滋养中校准理想坐标、淬炼时代担当。党委常委、副校长费凌主持活动。



今年是学校建校65周年。靳敏紧扣校史脉络,带领同学们走进“西华的过去与现在”,她谈到,六十五载薪火相传,学校始终与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向同行,主动适应强国建设、治蜀兴川战略需求,推动形成跨学科、大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她重点讲述学校农机建校的“红色基因”,从“强工兴农”的学科特色,到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系列突破,让新生们快速了解“西华大家庭”的底蕴与活力,切实认识到大学不仅是读书治学的园地、涵养品格的沃土,更是理想启航的港湾、责任传递的纽带。


“扎根大地、兴校报国的办学传统,孕育出西华人‘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鲜明品格。”靳敏特别介绍了学校“为国铸器、强工兴农”的科技贡献,展示在智能制造与农业装备、能源动力工程、食品与生物科学等领域的突出成就,以及在人文社科、文体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的蓬勃风貌。以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奋进时代前列的具体实践,深刻诠释“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精神,寄语广大学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做求知、求真、求实的“求是者”;修身立心、止于至善,做知德、守德、弘德的“明德者”;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做静心、弘毅、致远的“卓越者”。


最好的铭记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奋斗。靳敏希望同学们从学校艰苦创业的办学历程、拼搏发展的深沉积淀中汲取奋进力量,成为“有信仰、有目标、能自律”的西华人。

“有信仰,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主动把‘小我’融入‘大我’。”靳敏引用大量生动案例,讲述一代代西华人爱国奉献、锐意进取的动人故事,并与新生探讨“青年与时代”的关系,鼓励大家将专业学习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有目标,就是要找准人生方向,让每一步都走得扎实。”针对新生可能面临的入学适应问题,她给出系列实用建议,引导同学们认识自己、走近职业、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定期复盘,叮嘱大家珍惜大学时光,坚持把“所想”转化为“所能”“所成”,在日积月累中完成“卓越”蜕变。“能自律,就是要学会拒绝诱惑,切实把优秀变成习惯。”她分享校内涌现的优秀典型,强调大学是自主成长的舞台、自律才能换来真正的自由。学校师生攻坚克难、务实笃行、善作善成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学子,进一步点燃了同学们的奋斗热情。


会学习,方能适应未来;懂研究,方能攻坚克难;善创新,方能脱颖而出。授课最后,靳敏勉励新生在西华扎根,向未来生长,在与家国同行的青春选择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这场内容丰富、情真意切、贴近实际的思政课堂,帮助同学们顺利扣好了大学“第一粒扣子”。大家纷纷表示,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全力以赴书写不负年华、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的人生答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新生王文博同学表示,校训的诠释让他对优秀有了新的理解,“自律才能自由,把优秀变成习惯。这对我是一种鞭策。大学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不能只满足于成绩达标,更要思考如何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在科研竞赛和社会实践中挑战自我,追求那份‘精益求精’的卓越。”

“认识自己、设定目标、定期复盘的建议非常实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秦弘富同学认为这堂“思政课”是一份及时的“大学生存指南”。“听完以后,消除了我对大学规划的疑虑,我准备马上行动起来,制定一个学期的‘小目标’,把长远理想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作者 | 冉世友 欧阳岑艳

摄影 | 龚骏凌

编辑 | 王舒 吴静

编审 | 王莉 陈彧 雷为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官方公众号
2201文章数 8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