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城市24小时 | 北大俞孔坚教授留下的宝贵遗产

0
分享至



持续推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路

■ 每经评论员 付克友

“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这是俞孔坚教授留给世界最后的告白。

9月23日,这位知名建筑学家、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遭遇坠机事故不幸遇难,终年62岁。

当天,他个人的微信视频号发布了最后一段影像,记录了他在这个地球上最大天然湿地、“最后的伊甸园”探索“海绵地球”的情景。

俞孔坚教授身穿红色T恤的背影,消失在潘塔纳尔的落日余晖中,但他给世间留下一份沉甸甸的遗产,值得后继者汲取并发扬光大,去持续推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路。

这份宝贵遗产,是从“海绵城市”到“大脚美学”的规划革命。

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他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这种理念从中国传统农耕智慧中汲取灵感,倡导利用自然系统实现雨洪管理、水净化与生态修复,解决城市内涝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问题。

这意味着,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在俞孔坚看来,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但当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面临污染、干旱断流、洪水等问题。与其耗巨资进行河道整治,不如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他进一步提出回归生态自然、强调天然质朴的“大脚美学”和“大脚革命”,批判过度人工化的“小脚主义”审美观。他表示:“所有用力过猛的‘设计’,都是对生命的误读。”这一理念挑战了追求奇花异木、形式至上的传统景观设计观念,引导行业重新审视什么才是健康、可持续的美。

这份宝贵遗产,是从理论构思到大地作品的实践行动的总结。

建筑学家不仅需要构建理论,更需要用作品说话。俞孔坚教授是建筑思想家,更是实践者。他创办的“土人设计”已在全球200多个城市完成1000多个项目,将生态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实际景观。

所谓“土人”,蕴含着深刻的乡土情怀和自然理念,既是“土地与人”的关系表达,也是对大地与自然的一种深切承诺。

比如,他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秦皇岛红飘带公园、上海后滩公园等项目,展示了如何将退化或废弃的土地转化为富有生态功能和审美价值的空间。这些项目不仅是技术创意的呈现,更是新生活方式的倡导。

按照俞孔坚教授的说法,城市景观是要发挥功能的,不是奢侈品,而是生存的艺术。在他的作品中,人们能亲眼见到这种“生存的艺术”如何在现实中生根发芽。

这份宝贵遗产,是从中国智慧到中国方案的政策实施过程。

学者的更大价值,需要写在大地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俞孔坚的影响力超越了学术和专业领域,直接参与到了国家生态政策的塑造。

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他的“海绵城市”理念在2015年被纳入国家政策,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推广实践。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是,他提出的“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建议被国务院采纳,并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些从学术理念到国家政策的转化过程,毫无疑问体现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者典范。

俞孔坚教授的“反规划”理论,即优先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再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已成为国内许多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这一颠覆性思路改变了“先开发后治理”的传统城市扩张模式,推动了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难能可贵的是,俞孔坚提供的规划战略,不仅服务于中国,还贡献于世界。比如,“海绵城市”理念就为解决全球城市水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丹麦哥本哈根正实施的项目中包含了他倡导的设计原则,泰国曼谷班加科特森林公园则成为东南亚“海绵城市”建设的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从理念创新到实践行动,再到政策实施,俞孔坚教授的批判精神贯穿始终。其核心在于对既有范式深刻的反思勇气、不妥协的质疑态度,以及破旧立新的建设性追求。他的批判并非为批判而批判,而是源于对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怀,目的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知行合一”是至高境界的实践智慧。俞孔坚用他一生的探索和实践,诠释了什么叫“知行合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在巴西寻求“海绵地球”的奥秘与真谛,这种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精神,也是他留给人们最为宝贵的财富。

“当最后的伊甸园也在退缩,人类还能从哪里得到生存的希望?”俞孔坚在视频中留下的追问,需要更多的人来回答。

“再怎么支持也不为过”,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工作

潮新闻客户端消息,9月23日,浙江省委在浙江大学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工作。

会议强调,做强浙江大学,就是做强浙江的战略竞争力,就是做强浙江的关键驱动力,就是做强浙江的核心软实力。省委、省政府对浙江大学的支持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各地各部门要秉持“再怎么支持也不为过”“支持浙大就是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完善支持工作机制,加快支持政策落地,深化紧密共生、互促共进的校地战略合作,为浙江大学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新华社消息,记者9月25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已在上海正式运营,并推出三大业务平台——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据介绍,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探索运用法定数字货币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存在的痛点;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为各场景和行业类区块链提供标准化的跨链交易信息转接和链上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数字资产平台可提供标准、即用的金融级数字资产服务,支持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将业务拓展至链上。

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启用

“北京石景山”官微消息,近日,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北京石景山正式投入运营,该训练场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年产数据量超600万条。这一重要基础设施的落成,既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键落子”,也为全国各地训练场建设提供了“北京样本”,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具身大脑”进化,推动其早日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规模化应用。

四川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四川日报消息,四川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支持成都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功能品质,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新标杆。根据《意见》,到“十五五”时期末,成都经济总量超过3.2万亿元,全国百强县百强区超过16个,形成新区引领、城区支撑、县市突破的发展格局。

杭衢高铁启动联调联试

9月24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由其投资和工程总承包建设的新建杭州至衢州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和动态检测已于23日启动,这条浙江省“大通道”标志性工程进入开通前关键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具备运营条件。杭衢高铁是国内首条采用“PPP+EPC”模式运作的高速铁路。线路位于杭州建德市与衢州境内,正线全长约13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郑州将发放5.6亿元购车补贴

大河财立方消息,从郑州市商务局获悉,为抢抓消费旺季,加速汽车消费潜力释放,郑州市将开展2025年“畅行焕新”绿色购车补贴活动。在郑州市范围内按照“总额控制、先到先得、用完即止”的原则,发放5.6亿元“畅行焕新”绿色购车补贴。新车购车价格5万元至15万元(不含)的新能源乘用车可申请补贴3000元。新车购车价格15万元(含15万元)及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可申请补贴4000元。

2025年数字百强市,北上深领衔

9月25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数字百强市”榜单,北京、上海、深圳排名前三,广州、杭州、重庆、苏州、成都、南京及天津也位列前十。


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推进与深度赋能相结合的新阶段。以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数据要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应用,不断为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根据研究,2025年数字百强市整体竞争力稳步提升,48个城市进入“效能驱动”阶段,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关键跃迁。城市竞争格局动态变化,48个城市排名上升,4个城市新晋百强。

本期编辑 | 刘艳美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613423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城市进化论 incentive-icons
城市进化论
城不知数知,数不知叔知。我是城叔,关注你的城。
1741文章数 8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