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中国城市化进行了定调。而在这次会议之前,很多与城市建设相关的重大审批,逐步关上了大门。
那么温州,在这些涉及重大审批方面的事项,做得如何?实现了多少?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
01
围垦填海
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禁围令,除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
土地资源稀缺,曾是困扰温州城市发展的头号问题,因人多地少而产生地价高问题,导致房价、工业成本急剧上升。
早在上世纪末,温籍知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就极力主张温州搞海涂围垦。他认为海涂围垦是世界潮流,温州陆地面积小,海域面积大,要抓住机遇。
![]()
瓯江口、瓯飞滩围垦示意图
很快,温州开始“向海要地”,启动围垦,主要位于龙湾永强、梅头沿海,即如今温州湾新区的空港、金海等片区。
后来,温州启动了半岛工程。2006年灵霓北堤通车后,灵昆以东便启动瓯江口一期围垦,形成了如今的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2012年,作为全国单体最大围垦工程的瓯飞围垦工程,一期围垦面积约13.3万亩获批。瓯飞滩位于瓯江、飞云江之间,结合此前的龙湾围垦,接近当时温州建成区面积。
如今,当温州湾新区未开发土地剩余已非常有限,瓯飞一期工程将为浙南产业集聚区的未来发展空间提供了充足的土地保障。
![]()
温州湾新区
即便2018年国务院发布禁围令之后,温州也实现了瓯江口二期围垦的批复。
尽管瓯飞二期、瓯江口三期围垦等,短期内难有获批的可能,但在已有围垦土地之后,温州土地资源已没那么紧张。
未来,这些土地也会在自然淤积中慢慢形成。
![]()
瓯江口
除了市区,乐清、瑞安、平阳、龙港等地也相继启动了围垦。
据不完全统计,温州获批围垦总面积超过38.73万亩(约258平方公里),接近温州现有建成区面积,相当于建了一个“海上新温州”。
![]()
温州部分围垦示意图
从乐清到龙港,温州沿海已初步形成滨海产业带,今后将成为温州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诸如瑞浦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以及金海、瓯江口等低房价新区,均建设在围垦土地之上。
02
超高层建筑
2020年4月,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对超高层建筑进行管控,要求一般不准新建500米以上建筑,250米以上建筑要严控。
![]()
建设中的新地标
温州恰好在2019年,出让了置地时代中心(滨江万象城)、城泰希尔顿酒店(339)、国鸿中心等含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地块,并重启了鹿城广场。
2024年,温州完成了青山全球总部地块的审查、备案等流程,并于今年年初出让地块、动工,将建设总高度约418米的新地标。
![]()
滨江CBD建设中的超高层建筑群
其实,2021年住建部曾下发一份征求意见稿,要求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以下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不过,从后来的一系列动作来看,这份征求意见稿里的相关要求,并未实施。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再一次明确了“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那么温州2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基本到此为止了。即便250米以内的超高层建筑,预计也不会新增太多了。
![]()
瓯江沿岸城市天际线
温州赶上了这趟末班车,目前这批建成、在建的超高层建筑,对温州而言,足够了。
近年,随着这批超高层建筑陆续建设、落成,温州的城市形象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接下来,温州有必要加快推进温州中心、凯迪中心等几个停工、烂尾超高层项目的处置,推动其尽快复工。
![]()
停工多年的温州中心
03
轨道交通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要求严格建设申报条件。
根据该意见,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需满足以下条件: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
- 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
- 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温州,完全符合以上条件。
然而遗憾的是,2017年起,国务院并未批复任何一座城市的首轮地铁规划。
在严控地方债务背景下,温州即便符合条件,也尚未获批地铁规划。
![]()
轨道交通S1线
不幸中的万幸,在于温州此前创新地以市域铁路形式报批,从而拥有了城市轨道交通。
当前,温州已建成轨道交通S1线、S2线,在建S3线,总里程达约150公里。
不过,温州现有轨道交通并未覆盖面非常有限,大部分人仍难以享受。因此,无论多难,温州地铁仍需坚持报批。
04
撤县(市)设区
2021年,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提到: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
2022年,在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此后,国内再无城市获批撤县(市)设区、设立县级市。
![]()
洞头区
2015年,洞头获批撤县设区,让温州市辖区增加到了4个,市区人口突破300万人。
然而,洞头规模非常小,远远满足不了温州城市发展需求,且温州城区人口未达300万人门槛,只是II类大城市,很多重大事项审批存在难度。
2019年,龙港获批撤镇设市,让龙港迎来了大发展。但是,鳌江流域依旧内耗严重。
![]()
龙港
在“十四五”规划中,温州将永嘉、乐清、瑞安部分街镇纳入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并曾提出行政区划调整。
当国家层面暂停批复行政区划调整,永嘉、乐清、瑞安的撤县(市)设区,短期内也难以推进,只能采取迂回战术。
目前,在温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中心城区范围依旧按照“十四五”规划的76个街镇进行,以打破行政区划形式,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
同样地,鳌江流域也以打破行政区划形式,推进温州南部副中心一体化。
![]()
最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按程序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似乎又为行政区划调整开了个小口,但依旧难度不小。
05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些重大事项,不是一座城市想做就能做,而是要做得早、赶上好时机。
一旦晚了,错过了最佳时机,难以获批,就与已经获批、建成的城市,拉开了差距,且很难再追回来。
在过去10多年里,在以上几个方面,温州或多或少都有些成就。
其中,围垦填海、超高层建筑方面,温州成就巨大,完全实现了城市空间拓展与城市形象提升,遗憾不多,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遗憾。
轨道交通、撤县(市)设区方面,尽管温州也有成绩,但步子迈得太小,未能实现关键性突破,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而地铁、行政区划调整的下一个窗口期,什么时候到来,谁也不知道。
![]()
温州
在新的窗口期到来之前,温州需时刻准备着,不能再次上演错过窗口期的重大失误。
对于现有市域铁路制式的轨道交通,需加快沿线车站TOD开发,新建重大设施尽可能向轨道交通车站靠近,让轨道交通走进更多温州人的生活之中。
永嘉南部、乐清南部、瑞安东部与北部,需成为三座县(市)的城市建设重点,推动与温州市区的一体化、同城化。
只有事实上的一体化、同城化,未来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性才会增强。
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