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宿迁市,有一位令人钦佩的老人刘复隅,虽已过耄耋之年,却怀揣着炽热的文学求知梦,在诗词的世界里逐光前行。
刘复隅老人与文学的缘分,起始于他的学生时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在安徽省宿县师范学校求学时,课本里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都让他深深着迷,让他喜欢诵读唐诗宋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前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自由诗等也让他十分青睐。当时语文老师邵体忠先生,是结合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教学的,没有展开讲,只是介绍诗歌四句式末尾一字的押韵常识,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师范毕业后,他先后在宿迁县龙河中学、宿城三中担任教师、校长。将自己的青春与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忙碌的教学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责任和担当让他在培桃育李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但心中的文学梦,时常在心底涌动,偶尔有感而发地写一些二四六句押韵的顺口溜,来过一把诗歌瘾。
一九九七年退休后,刘复隅终于有了时间去追寻习作诗歌的梦想。在友人斯高君的宣传和介绍下,他又重新走上了诗词习作圆梦之旅。便很自信地去宿迁市(县)老年大学诗词班就读。先后听取了李先凤、贺维翰、曹礼航三位老师的授课。又得到了臧公民、苏俊峰两位诗友的点拨修改,获益至深。为了系统的掌握诗词基础知识,在老年大学购买了苏州老年大学编写的《古典诗词读本》,在外地旅游时,又在宁波新华书店购买了王力先生专著《格律诗词》。有了教科书,学习写诗就有了依据和底气。
诗词班的学习也并不轻松,对于记忆力逐渐衰退的他来说,记住诗词格律、理解诗词内涵成了挑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每天清晨,他伴着第一缕阳光诵读诗词,用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记录诗词格律、平仄、韵律、对仗、写作技巧等重点知识;遇到理解不透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习作的诗稿,也经常在教室黑板上展示,时而与诗友中交流。
在诗词的海洋里,刘复隅不断汲取养分。他从诗词中领略到历史的兴衰、人生的百态,也学会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他写春日小区里绽放的花朵,“小区春日百花开,粉蕊娇姿映眼来”,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回忆儿时家乡的龙河,“儿时河畔戏清波,笑语欢歌岁月梭”,勾起人们对童年纯真时光的怀念。
随着学习的深入,刘复隅的诗词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他的作品不断在《诗苑》《楚韵》《宿迁晚报》《宿豫老干部》《宿城诗苑》等一些刊物和网络平台上发表,这让他备受鼓舞。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宿迁当地的诗词采风活动,与其他诗词爱好者一起交流切磋。在这些活动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谈诗论道,共同进步。
如今,刘复隅虽已耄耋之年,但宝刀不老,依然在文学的道路上执着前行。他的生活因诗词变得丰富多彩,那颗文学求知的初心,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定。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年龄从来不是追求梦想的阻碍,只要心怀热爱,无论何时都能踏上逐梦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