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妈谈育儿
和一位36岁的职场爸爸聊天时,他告诉我:
“很多人都说我在公司工作十年了,怎么还是小小的普通职员,没升个职加个薪啥的,可只有我自己知道,职位越高,混迹圈子的为人处事要求也就越高,我们都是普普通通养家糊口的打工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平时再维系好和上司的关系,领导不找事,就是最好的牛马状态”
原来,这位爸爸之前有一个关系特别铁的哥们,因为工作能力出色,很快就被提拔成小领导
可这个人是个没心眼的老实人,特别是工作上的活儿,别人不干的,他去干,别人干不好的,他也会去干
正因为如此,他几乎每天都是公司最后一个离开的员工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为公司尽心尽职的人,后面居然被人挖了坑,丢掉了饭碗不说,还因此一蹶不振地好长时间不愿意见人
不仅如此,和爸爸无意间聊起各自家庭的育儿状况时,他结合职场的经验之谈,也对我说了一番肺腑之言:
“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尽办法教导孩子要遵纪守责、真诚善良,因为具备这些特点的孩子在学校会比较受老师喜欢,可事实上,单一的品质和善良将来到了社会上就是任人宰割的命,不想孩子到了社会上被各种道德和规矩束缚手脚,经常在自责和自卑中度过漫长和无尽的焦虑与痛苦,那可千万不要养出一个道德感太强的孩子”
![]()
是的,兰妈就是那个被养得道德感太强的“孩子”
小时候经常被父亲教育“这不行”、“那不能做”,以至于长大后事事都要替别人考虑,一旦别人不开心了,似乎都觉得自己罪孽感很重
直到,被强势婆婆伤了心,不管怎么做都不对,只要一件事没做好就忘记你之前所有的好之后,一颗唯命是从、通情达理的心就开始叛逆不服起来了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善解人意、温柔善良都会被人喜欢,有时候太善良的人就会做得越多,而你做得越多、别人想要得到的也就越多
一旦人心不容易被满足,你的善良就会成为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情绪牢笼,别人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你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那身为父母,我们该如何避免把孩子养得太善良呢
很简单,正确的道德观培养、还有强者思维灌输是必要的引导手段
比如,以下几个不同场景的不同引导策略,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强者思维的善良与道德感品质
![]()
01
关于“帮助别人”
及时提醒孩子:“你可以帮忙,但凡事一定要量力而行”
帮助别人,是一件发扬善良和品质美德的大好事,但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把自己保护好
女儿之前有个好朋友,每天上下学的路上她们都是形影不离,回到家所分享的新鲜有趣事情,也几乎都和对方有关
可有一天,班主任突然给我打电话,表示女儿上学路上带着同学去精品店闲逛,以至于上课铃声响了20分钟还没有进教室
而在大致情况了解时,我意外发现那个同学就是女儿最好的朋友,一开始还以为是两个孩子贪玩,不小心耽误了上课时间
![]()
没想到,女儿放学回家后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我诉苦说:
“不怪我,和我没关系,是我的那个朋友担心迟到了会被老师骂,就求着我陪她一起,否则她就不跟我玩了,可是我们俩刚到教室就被拦着了,朋友也告诉老师,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非拉着她去精品店的”
不仅如此,女儿还满脸不可思议地不停重复说“她怎么可以那样呀?我们不是最好的朋友吗?”
事实上,这里就是帮助别人之前没有考虑到自身维护的心眼单纯,别人能套路你一次,就会为了自己利益而甩锅推卸责任第二、第三次
不想孩子随随便便就被挖坑套路了,我们家长一定要早点告诉孩子“帮别人忙时一定要量力而为,明知道别人在犯错的忙不帮,对自己有难度的忙也不忙,这不是自私,是我们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任,特别是遇到他人身处险境时一定要尽快呼叫更多人前来帮忙”
![]()
02
关于“被欺负了”
明确告诉孩子:“没事不找事,但有事绝不怕事”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别看学校里的孩子似乎都那么童真可爱,可有些娃就是喜欢惹事生非、专门霸凌别人来寻找优越感
亲戚家有个胖乎乎的儿子,才刚满12岁,就已经有120多斤了
这样的体格,听上去应该就是不容易被欺负的孩子了,可男孩已经好几次都被吓得不敢去学校了
原因是学校有人霸凌他,知道他有零花钱,才故意每天在半路拦截霸取
刚开始的时候家里面家人得知这个情况,都是鼓励孩子告诉老师,希望老师能从中调解、避免矛盾的放大和激化
可没想到,男孩就是一个软绵绵的性格,不敢告诉老师,甚至为了回家不被批评,还专门隐瞒他在学校被霸凌的事情
![]()
直到有一次,还是隔壁邻居在半路上看到孩子被欺负,出手制止后又把这件事告诉家人才知道
也是从那以后,男孩的爸爸彻底怒了,直接带着孩子到学校门口大喊:
“谁家孩子让我儿子给他带零花钱来着,今天我亲自送过来了,不够的话,我明天再送一些过来,只希望你别半路拦截我儿子了,你不怕迟到,我家儿子还害怕迟到呢”
一番话下来,半路拦截霸凌的事件在学校也传得沸沸扬扬了
至于那个喜欢霸凌人的孩子,看到家长如此厉害后,自然后面也不敢随便造次了
这就是所谓的没事不找事、但有事绝不怕事,也是我们家长必须要告诉孩子的社交准则
如果孩子能听得懂,那就经常在耳边灌输,如果孩子听不懂,那就像例子中的爸爸一样,带着孩子把事情真实上演一番,孩子亲身体会之后自然就明白了应该怎么去做了
![]()
03
关于“麻烦别人”
鼓励孩子:“麻烦也是勇气,别人需要也会来找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卑的孩子都有一个共性:害怕麻烦别人
是的,当孩子自卑不够自信时,总是会有太多害怕的事情,不是害怕别人的看法,就是害怕会麻烦别人,以至于他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忘记了自己需要什么、最应该怎么做
认识一个男孩,从小被妈妈严厉管教,只要是有损形象、或者不利于优秀品质的事情,那绝对是禁止孩子触碰的
比较典型的一次,男孩在街上看上了一只仓鼠,当时都走不动道了
为了能把仓鼠带回家,也是各种撒娇卖萌地请求妈妈买一只仓鼠
可妈妈非但没有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反而当街对男孩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当时被围观的时候男孩也突然变得倔犟起来
妈妈拉她走,他不走,妈妈和他讲道理说话,他也不理,随后就是情绪暴躁地用右手抓左手,直到手臂上出现一道又一道深深的指甲痕印
后来,多年之后再次见面时,我又意外发现男孩嘴里说过最多的话就是“随便”、或者“我自己可以”
![]()
从表面形象来看,男孩确实是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乖巧小孩,就连不小心把自己反锁在门外联系不上妈妈了,也从来不愿意麻烦一下隔壁邻居,非要在门外等妈妈等到半夜才进屋
这种情况,也许在别人眼中看来是坚强、不愿意麻烦别人,可如果能轻松简单处理的事情,非要复杂、付出更多时间等待,那等待和苦熬的过程是漫长的,孩子的心灵承受也会一次比一次沉重
所以,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孩子“麻烦别人”,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求助别人,就是一种难得的勇气和社交能力
只要是不违规、不找事、也不给别人找为难的事情,那就大胆让孩子去“麻烦”别人吧,也让孩子在“请…”、“麻烦…”,还有来自别人“求助”的相互奔赴中,尽情绽放语言魅力吧
![]()
04
关于“分享东西”
引导孩子:“分享不是任务,你喜欢就一起玩儿吧”
分享,是一件很美好的东西,分享可以让物品的价值翻倍,分享也是维系一段感情的必要前提
不过,分享一定是建立在相互奔赴的感情基础上,我愿意向你分享,而你也愿意向我分享
小区里有个妈妈,是个特别热情的母亲,走到哪里都喜欢和小朋友打招呼,遇到自家女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时,还会大方地让她女儿把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分享出去
对此,很多人都喜欢这个热情的妈妈,很多小朋友也喜欢找女孩一起玩耍
可有一次,一向慷慨大方的女孩,却和另一个小女孩闹得不可开交,两个人甚至为了一颗棒棒糖像个泼妇一样扭打在一起
只看到,不一会儿的功夫,两个人都蓬头散发地出现在众人眼前
妈妈呢,看到那一幕,想也没想地就开始批评自家闺女,也就是那一刻,女孩突然破防了,把手里喜欢的玩具一扔就哭着跑回家了
再后来,妈妈与其沟通时才知道,原来和女孩一起玩儿的那个伙伴,是一个特别自私又霸道的性格,拿别人的玩具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儿,别人想要玩一下她的玩具时却护在怀里碰都不让碰
如果你不让她玩自己的玩具,那对方就会硬抢,如果你提醒对方玩玩具的时候要小心一些别损坏了,对方听了反而还会故意把玩具摔坏
![]()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掏心掏肺地付出,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像你一样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对方开心
而我们身为家长父母的,自然是一求孩子平安健康,再求孩子平安喜乐了,如果孩子遇到不喜欢分享的人或者事,那也一定要对孩子说句“没事,分享不是任务,你喜欢分享就分享,喜欢一起玩儿就一起玩儿吧”
如此,孩子有了充足的底气之后,才不会遇到事就胆怯害怕,有自己的思想主见,也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
那么,关于如何避免养出“道德感太强”的孩子,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