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产业大市、人口大市,东莞在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升市民文明程度这项任务上,必须到位。说白了,一座城市光有经济硬实力还不够,文明的“软实力”也得跟上趟,建设全域文明就是东莞接下来必须干好的事。
为此,近日东莞出台《东莞市全域文明建设行动方案》,以“九大行动”为支点,为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其中许多行动,已然勾勒出市民未来的生活图景。
首先是文明创建,如何常态、长效?通过推广《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民日常行为将有更清晰的文明标尺,“两个文明共享计划”将文明积分与公共服务挂钩,激励市民从垃圾分类等小事做起。“友善东莞”品牌建设也将常态化,并深化“寻找2亿分之一”“城市之光”等活动推进市民对文明创建的价值认同。
市容市貌的改变,从精细雕琢开始。以美丽圩镇建设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推动60个省级典型村完成“七个一”品质提升,未来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有标准化文体设施和公共空间。构建“城市-社区-口袋”三级公园体系,“推窗见绿”将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小确幸”。
![]()
交通治理方面,兼顾静态与动态管理。推进全市停车“一张网”建设、建成使用市级停车信息管理系统让市民实现一键找车位、便捷停车,并且推动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慢行系统等公共交通体系融合衔接等等。系列措施直指东莞交通管理短板,让城市脉动更加顺畅。
衣食住行,那说了行,就要说到住。
人居环境品质怎样提升?东莞融入了“生活美学”的概念。既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项目改造,又推动植树增绿、美丽田园建设;既改善农房等硬件设施,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市民将享有更洁净的生活环境和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是头等大事。虎门炮台旧址公园等文化遗产项目让历史记忆可触摸。“素人写作”计划扶持民间创作力量,把“中国潮玩之都”等产业名片可转化为城市软实力。这些既能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又能通过文化认同凝聚城市向心力。
![]()
基层治理则主打一个“多元共治”。“社区合伙人”机制吸引市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运营,“骑手友好社区”体现对新业态群体的制度关怀。同时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平台,推动“人人做志愿”的文明风尚逐渐成形。
![]()
![]()
由此,文明建设不再是宏大叙事,而是渗透在市民生活的暖心细节。
文明建设就像煲汤,必须持之以恒地“小火慢炖”,才能更好滋养着市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可以预见的是,东莞将以全域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打造一座有广度、有厚度、有温度,和美宜居、崇德向善的现代化文明城市。在未来的东莞,文明不仅是这座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本地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品质。浸润在生活烟火气里的全域文明,有你也有我。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奕静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曾奕静 实习生 周子婷 曾宇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