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何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出来?总台记者实地探访

0
分享至

今天(9月25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我国CCUS也就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实现从“万吨级示范”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的历史性飞跃。


这个工程究竟是怎样的?

如何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出来?

后续如何对海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

总台记者实地探访↓

总台央视记者古峻岭来到了捕集二氧化碳的吸收塔上,整座塔一共堆叠了25000层过滤网,每层过滤网都沾满了二氧化碳吸收剂。从旁边的火电机组排出的燃煤烟气,通过直径6米的管道进入到吸收塔的底部,这些烟气从下往上不断地升腾,沿途经过25000层的过滤网,被网上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所捕获,它的捕集率超过90%。



这项工艺的主角是二氧化碳吸收剂,主要成分是有机醇胺,就是它把燃煤烟气里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

通过试剂检测可以看到,不含二氧化碳的试纸呈现出颜色较深的蓝黑色,而捕捉了二氧化碳之后的试纸呈现出颜色较浅的蓝绿色。这么一小瓶吸收剂,就可以捕捉8听可乐里的二氧化碳。


海量的二氧化碳被捕集起来后,如何存放又成了一个大难题。在这里,我国首台八级多轴二氧化碳压缩机亮出了绝活。 总台央视记者古峻岭介绍:“一辆卡车大的棉花包,可以被压缩到一块砖的大小。压缩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它的体积缩小300多倍,这样一来运输和储存更加高效。”


“这个红色的装置看起来平平无奇,它其实是二氧化碳封存井,二氧化碳气体从这里被注入地下3500米左右的地方,被永久地固化。”


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温室气体减排部副主任 牛红伟:二氧化碳被注入到深部地层后,首先与地下的咸水结合,形成了碳酸根离子,然后和钙镁亚铁离子反应生成像钟乳石一样的石头。这样一来二氧化碳就被永久固化在地层深处,不会逃逸到空气中,从而减少温室效应。

我国CCUS驶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碳中和的“托底技术”,当前,我国CCUS技术已在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百万吨级工业应用,再到国际标准引领的跨越,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CCUS重大项目示范,在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也将CCUS列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业领域碳达峰及国际合作的重点内容。

“十四五”期间,我国相继建成投运了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首个海上CCUS项目、世界最大煤电碳捕集项目等。今年9月,我国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发布,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碳捕集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同时,进一步加速了行业产业化进程。


国务院国资委也组建了央企、国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内的央企CCUS创新联合体,通过搭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联动平台,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搭设碳捕集、运输、封存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架构,不断加快CCUS市场化、商业化步伐。

同时,不断通过材料创新、技术装备升级,创新探索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捕捉”环节大幅降低能耗,在“利用”环节深度挖掘价值,给CCUS装上更加强劲高效的“绿色引擎”。推动能源行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古峻岭 焦健 庆阳融媒)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北青网官方网易号
1030093文章数 8534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