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话张晓刚 崔灿灿:时代镜像中的读者与作者

0
分享至


在松美术馆的布展现场,墙面未干,画作未定,艺术家张晓刚和策展人崔灿灿仍在一个个展厅中游走、交谈。空气里有一种熟悉的紧张,那是一种展览前夕特有的、混合了期待与不确定的气氛。而这一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这是张晓刚五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也是一次向记忆深处漫溯的回归之旅。


从1975年到2025年,整整五十年。张晓刚始终在场。他像一位沉默的旅人,走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一个关键路口:八五新潮、八九艺术大展、九十年代蓬勃的前卫艺术、千禧年后的全球视野……很多人中途离场,很多人悄然转向,而他却始终沿着内心那条模糊却坚定的路径,一步一步,画出时间的年轮。

他说,他的生活是他创作本身。不是出于某种宏大的“追求”,而是对时间厚重感的塑造。从早期的表现主义,到“手记”、“大家庭”,再到“失忆与记忆”、“里与外”、“舞台”,直至近年的“蜉蝣日记”与“光”系列,他似乎从不恋战,也从不迎合。他只是画,一次又一次,把生命投入画布,像是在完成一场无声的对话,既是对外部的回应,更是对内心的辨认。


这场展览在崔灿灿眼中是一场“挑战”,挑战人们对于张晓刚的固化印象。一提起他,就是拍卖场上的“大家庭”、就是集体记忆、就是中国符号。但很少有人真正走进这些图像背后的心灵世界:那个十一岁得知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男孩,那个总是警惕地观察母亲表情的少年,那个因胃出血入院、与生命、死亡面对面的年轻人。

母亲,是这次展览的起点。第一张“大家庭”,是张晓刚与母亲的合影。她从他的生命之初,就带给他一种模糊的不安与敏锐。也正是这种源自家庭的注视,让他后来的画面中的人,总是带着某种沉默的、几乎是忧郁的默契。他们不像是在表达什么,而是在隐藏什么,而那隐藏的部分,恰恰是最真实的部分。


崔灿灿并没有按时间线排列作品,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把不同时期的画作并置在同一空间。于是,早期的素描与近年的油画并肩悬挂、彼此呼应。时间被重新编织,过去不再是过去,而成为当下的某种宿命。张晓刚说:“旧作仿佛也成了新作。”这或许就是艺术最神秘的力量:它不被时间带走,而是在时间中不断重生。

展览题为“读者与作者”,源自张晓刚的双重角色。他是时代的读者,阅读现实、历史、艺术、母亲的面容、病房的夜晚;他也是作者,书写自己的故事,成为“中国的作者”,用画笔构建起一个又一个意象的世界。八十年代,他如许多人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西方哲学与艺术,是一个虔诚的“读者”;而九十年代之后,他逐渐成为真正的“作者”,不只是画出风格,更是画出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现代心灵图景。“蜉蝣日记”系列中,这种双重身份尤为明显。那是他对特殊时期的观察与回应,也是一个创作者在极限状态下的自我诘问。他说,好的作品都是在生命意识最饱满的时候出现的,它们不可重复,甚至难以解释。


崔灿灿坦言,这次展览,文章反复修改多次,展陈方案调整超过二十次。他想要剔除所有多余的东西,只留下最准确、核心的线索:一个人是如何成为他自己的。他说,这不是一个回顾展,而更像是一次深潜,一次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探访。因此,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成功艺术家”的辉煌历程,而是一个人的脆弱、敏感、坚持与蜕变。我们看到他是如何从母亲的目光中出发,如何在与死亡擦肩之后开始思考生命,如何一次又一次在画布上重启对话。

艺术行业太容易给艺术家贴标签,把艺术家符号化。但张晓刚拒绝被简单归类。他一直在画,画那些“不快乐”的东西:关于记忆、失忆、死亡、孤独,关于人如何在历史中存在而又不迷失自我。他的画里没有喧闹的色彩,没有轻浮的笔触,只有一层又一层的沉默与深度。正如崔灿灿所说,这次展览像是一次“环形逻辑”的旅行——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回归的主题与追问。而我们作为观众,也仿佛成为另一重意义上的“读者”,阅读张晓刚,也阅读自己与时代的关系。


五十年,半个世纪。张晓刚依然在画。他不再需要证明什么,他只是诚实地面向画布,而画面从不辜负人。五十年一瞬,艺术留下。不是因为它有多美,而是因为它真正地、诚恳地、一次又一次地,带我们重返那些至关重要的瞬间。

而我们,在他的画前,也终于安静下来,成为另一批读者,另一群作者。


芭莎男士:这次展览方式有什么不同?

张晓刚:崔灿灿是这次展览的策划人,他没按套路出牌,没有按时间顺序摆作品,而是用主题来串联。所以每个展厅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风格,新旧作品都混在一起。比如,那个关于疾病和死亡的展厅,就有我最近刚画完的两幅作品,其中一幅是前几天才完工的。我还特别为这次展览画了一幅新画,是我之前一直想画的,这次终于画出来了。在以物品为主题的展厅里,也有一些新作品,有去年的,也有前年的,这些作品之前都没展示过。所以,这里没有严格的时间先后,旧作品也好像变成了新的。


芭莎男士:每年至少一次美术馆级别大展,您还保持高强度工作量,现阶段有什么艺术追求?

张晓刚:艺术的追求,艺术是靠追求来得来的吗?前两年,先是龙美术馆的新作亮相,然后是昆明当代美术馆的回顾,最后是复星美术馆的回归,就像回家汇报一样。本来计划松美术馆的展览是在明年,挪到今年,结果没想到工作量特别大,现在我真是累得够呛。

我和灿灿合作得挺顺的,交流也很深入,为了这次展览,我们私下聊了十几次,每次都聊六七个小时。艺术家做展览,就是要展示最鲜活的那部分自己。好作品也不仅仅是技术活。

芭莎男士:在不同阶段面对一张画布,有没有什么样的心态上的变化?

张晓刚:画画不只是简单的手艺活儿,也不只是个工作。我们在画画的时候,经常要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对我来说,画布上的创作肯定是有不同阶段的,每个阶段的想法都不太一样,遇到的问题也会变。另外,怎么把你的想法准确又完整地表达出来,呈现给大家,这个过程也是技术活儿。

比如我最近一批新作品,就用了我不太熟悉的技术,所以我得学习,还得试验。这些新作品的进度比较慢,我得慢慢适应。每次画画的感觉都不一样,所以每次的创作也都是新的体验。不过总的来说,画画对我来说就像是生活里不能缺的那部分一样。


芭莎男士:晓刚老师的新作是为这次展览特意准备的吗?

崔灿灿:晓刚老师从70年代、80年代开始创作,一直到现在,他形成了一条独立的艺术线索,他不同阶段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总是在一个主题上不断深入,在个人、时代、艺术之间反复的拉远、趋近,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始于80年代的主题,现在还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所以,我觉得他的展览就像是一种禹步,不断进二退一的感觉。他的作品总是围绕着那些本质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始终关切的,比如生活的方向、存在的意义、现代性和哲学上的烦恼,还有人的诗意、记忆与失忆,心灵与外部世界、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在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展览里,就没有区分新旧、内外那么一说。他的艺术创作就像卡夫卡的城堡,或是谜团,是个环形的逻辑,而不是一条直线。

所以,这次展览里,新作只占了1/8,它被编入“一次旅行”的主题,和1992年那次旅行进行串联。“旅行”对于张晓刚有着独特的含义,它意味着时间、地点与现实的改变,也意味一位作者如何一次次的重返读者的状态,进而将旅行内化为新的作者结构。


芭莎男士:为什么是“读者与作者”?

崔灿灿:它仅从字面来看便显得异常简洁,这是张晓刚的双重身份,他既身为读者,又作为作者。何为读者?那便是对时代的洞察。他是艺术史的读者也是见证者,是他母亲的倾听者,也是他生活体验的感知者,但与此同时,他又是一名作者。

一个人在何种情境下才能称之为作者?他须拥有自己的故事与创作手法,他要将读者的目光内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目光与表情。因此,读者与作者的概念在张晓刚的作品中不断重现。80年代,张晓刚作为时代的求知者,那个年代人人皆是读者,西方哲学、艺术、文学、音乐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众人皆为读者。而到了90年代,“大家庭”的出现,一种独特的肖像的心理视角和语言,才使得张晓刚真正成为一名作者。

这也标志着一位艺术家的成熟,一种新的叙事性绘画的形成,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作者的成熟。中国当代艺术真正与世界产生了深刻联系。在疫情期间,张晓刚创作的浮蝣日记,他自然是一位时代的观察者,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呢?所以,关于读者与作者,我们不断进行深入的探讨。


芭莎男士:您觉得这次展览不同之处在哪里?

崔灿灿:这次展览想要探讨的,是在那些大历史故事中,张晓刚的艺术与私人世界的关系,而不是被大历史定义的那个集体中的一员。此次展览涵盖了从1975年至今近五十年的跨度,紧扣张晓刚个人与时代的交织关系,以及他与艺术史的紧密联系。此外,首次集中展示了如此众多的“大家庭”作品。

本次展览还首次公开展出张晓刚80年代的众多作品,并整理出两个独特的单元:“病的梦魇”和“物的辞典”,以及鲜少露面的关于其母亲的画作。

这些作品构成了展览的几个重要焦点:首先是作品的数量上的丰富,叙事上的新旧交叠,不断回溯、串联的展览结构。其次是与其他展览相比,我们更注重张晓刚的心理世界、情感纽带和人生故事,呈现了半传记、半研究的特质。


跟以前的展览不太一样,这次展览特别注重故事和情感的深层探索。说到大家庭这个概念,它以前被看作是某个时代的集体象征,但这次展览给它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重点讲述大家庭和母亲、中国肖像照、1992年的那次旅行之间的关系,以及是什么样的传播途径使得“大家庭”如此的经典。张晓刚第一次把大家庭和中国人的心理世界、肖像自身的情感羁绊联系起来。他以一种“简明”的图像,打破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深入描绘了中国人内心的忧郁和沉默,个人与集体,光明与阴影,期盼与创伤,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展览的核心是探讨心理结构,比如1984年张晓刚因为胃出血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在医院里,他离死亡很近,之后他创作了黑白幽灵系列,这个系列为他的后续作品奠定了基础,他的画作总是透露出忧郁、灰暗和对世界的担忧。也是从这时起,关于人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话题开始了一个环形的往复,形成了他贯穿至今的“作者观”:艺术不是知识的修辞,也不是观念的游戏,它要有严肃的初衷,才能抵达严肃的结果;自述性和个人主义成为他的核心视角,他开始主观的去体验和表达,用经验去替代材料,用情感去替代道德;孤独、死亡和悲剧,有时是内容,有时是光影,成为他反复描绘的主题。


芭莎男士:这次的合作,有什么不同以往的工作方法?

崔灿灿:这个展览想用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方式去讲述私人世界和集体的故事。我们不断地修改展览结构和文章,想表达得像诗歌一般的准确,把那些多余的词句都去掉,只留下跟这次主题相关的内容,和与之相关的精神意象。展览方案至少调整了20次,一次又一次地重构、链接、锤炼,这个过程跟我以前的经历完全不一样。所以说,这次展览真的是个需要我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大工程。

和许多艺术家不通,张晓刚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差不多近五十年的发展,他一直在场。张晓刚一直在深入探索一个主题,他的作品,不管早期的还是最近的,对他来说都同等重要,只是大家传播的时候给了它们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就像我们一提到梵高就会想到向日葵,但是等你真正去参观了梵高的展览,你才会意识到他的每一阶段都有它独特的含义。

我们希望这次展览能为人们理解张晓刚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展览的目的就是给我们认识这位艺术家提供更多线索和可能性。所以我们希望这次展览能够揭示一些以前被忽略,但很重要的隐线,这些“隐线”对于我们理解张晓刚是非常关键的。


策划 / Richie

特邀撰稿 / 宋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伊朗要重启“一项重大工程”,一旦启动,以色列和美国或再次轰炸

伊朗要重启“一项重大工程”,一旦启动,以色列和美国或再次轰炸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03 00:05:36
3-0!62岁穆帅激活本菲卡,3连胜狂轰11球,10轮不败+距榜首仅1分

3-0!62岁穆帅激活本菲卡,3连胜狂轰11球,10轮不败+距榜首仅1分

我爱英超
2025-11-02 07:00:44
郭碧婷41岁生日素颜出镜,老爸罕见露面破传闻,闺蜜夕又米更抢镜

郭碧婷41岁生日素颜出镜,老爸罕见露面破传闻,闺蜜夕又米更抢镜

TVB的四小花
2025-11-02 15:51:08
日本AV界的璀璨新星-彩城优里菜,身材眉毛集于一身(一个人在被窝里看)

日本AV界的璀璨新星-彩城优里菜,身材眉毛集于一身(一个人在被窝里看)

素然追光
2025-11-03 03:15:59
新疆: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新疆: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13:26:11
王艺迪女单夺冠献飞吻!突破外协围剿守住国乒荣誉,郭焱赛后大赞

王艺迪女单夺冠献飞吻!突破外协围剿守住国乒荣誉,郭焱赛后大赞

排球黄金眼
2025-11-03 02:52:56
蒋万安手腕够绝:上午与郑丽文握手发通稿,下午便端坐其对面

蒋万安手腕够绝:上午与郑丽文握手发通稿,下午便端坐其对面

蛙斯基娱乐中
2025-10-27 00:27:29
用了30年的不粘不锈钢锅要复产了,预售价60元!

用了30年的不粘不锈钢锅要复产了,预售价60元!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1 05:10:03
胡琏回忆:我差一点就把粟裕部包了饺子,可惜内部出了大问题

胡琏回忆:我差一点就把粟裕部包了饺子,可惜内部出了大问题

贱议你读史
2025-11-03 02:49:21
烦不胜烦!网友质问广州地铁“穷疯了吗”?花钱坐地铁须先看广告

烦不胜烦!网友质问广州地铁“穷疯了吗”?花钱坐地铁须先看广告

星河也灿烂
2025-11-02 20:59:17
32万年终奖变成3千我没闹,每天准时上下班,再也不维护公司程序

32万年终奖变成3千我没闹,每天准时上下班,再也不维护公司程序

小秋情感说
2025-11-01 18:30:30
欧洲直接迁怒中国!德法选择支持荷兰,要求谈判,中国提一个条件

欧洲直接迁怒中国!德法选择支持荷兰,要求谈判,中国提一个条件

林子说事
2025-10-31 09:15:10
6旬富豪专好''吃阴枣'',包养4个19岁女学生,民警破门后:禽兽不如

6旬富豪专好''吃阴枣'',包养4个19岁女学生,民警破门后:禽兽不如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2 09:26:05
美国富豪CEO遭员工绑架杀害,逼员工做500个俯卧撑才发薪水

美国富豪CEO遭员工绑架杀害,逼员工做500个俯卧撑才发薪水

潇湘晨报
2025-11-02 16:19:15
“上午立冬大雪封门,下雨立冬单衣过冬”,今年几点立冬?冷冬吗

“上午立冬大雪封门,下雨立冬单衣过冬”,今年几点立冬?冷冬吗

时尚的弄潮
2025-11-03 04:11:34
阿娇和皇甫圣华被曝挽手逛街,网友:皇甫圣华像极了女版陈冠希

阿娇和皇甫圣华被曝挽手逛街,网友:皇甫圣华像极了女版陈冠希

韩小娱
2025-10-31 17:28:41
D19正式亮相!网友:只要价格合适,全都不是对手

D19正式亮相!网友:只要价格合适,全都不是对手

汽车网评
2025-11-02 23:28:21
首日中国12胜6负收官业余选手2连胜,附3日赛程丁俊晖VS霍尔特

首日中国12胜6负收官业余选手2连胜,附3日赛程丁俊晖VS霍尔特

小彭美识
2025-11-03 03:43:26
杨紫啊!实在不行你就退圈吧!主要是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你都33了

杨紫啊!实在不行你就退圈吧!主要是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你都33了

乐悠悠娱乐
2025-10-28 15:05:14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电动星球News
2025-11-01 22:44:52
2025-11-03 05:35:00
芭莎男士 incentive-icons
芭莎男士
《芭莎男士》杂志
2848文章数 171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陈丹青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游戏
手机
健康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TES给Faker打困了!网友称第一次见到Faker打哈欠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