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拥有跨越时空的魔力,能够把瞬间定格为永恒。透过摄影师的镜头,我们得以走进一个个关于北大的故事,回望那些变动的人事与风景,感悟那些不变的初心与坚守。我相信,北大的精神将永远鲜活,指引着一代代北大人从北大出发、奔赴四海,植根于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投身于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让这束精神的炬火永远传续,照亮前方。”
——樊锦诗
![]()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校友樊锦诗为“百名摄影师聚焦北京大学” 新时代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及同名画册题字。黄昭华摄
翻开《百名摄影师聚焦北京大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樊锦诗先生的题字与序言。这位从北大考古专业走出、扎根敦煌六十余载的 “敦煌女儿”,在字里行间诉说着与北大的深厚情缘。
未名湖畔的一池春水,博雅塔下的一抹葱绿,低语着学术芬芳;黄叶撒遍亭台楼阁,日晷积满皑皑白雪,映照青春梦想。萌猫脚步窸窣,把清光踏碎;天鹅采撷一缕柔波,伴着含香菡萏,书就庭园记忆。日暮月升,云翳光影轮转,四时之景无边,北大之美常在,穿透时光流淌整年。
![]()
2024年9月26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校友樊锦诗与北大毕业生钟芳蓉在敦煌研究院一座名为《青春》的雕像前交流。这座雕像的原型是年轻时的樊锦诗。王天天摄
百名摄影师将刹那风光装入镜头,定格独家岁序影像,让瞬间化作永恒的风景。
![]()
夕阳余晖温暖地洒在朱门与石狮上,北京大学西校门静静矗立,守护着这座学府的历史与荣耀。王文泉摄
![]()
北京大学西校门,匾额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靳戈摄
![]()
日辉流转于华表云纹,将燕园春秋镌入云天,写成诗篇。王天天摄
![]()
阳光斜洒门扉,勾勒出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静静诉说着那些关于学问与梦想的故事。王天天摄
![]()
![]()
钟亭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西南的山坡上,亭内悬挂一口镌有龙、海涛和八卦图案的铜钟。董天玉摄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楼前的“斯文在兹” 石上,一只被师生爱称为“ 黄小孙女” 的小猫蹲坐其上。潘江辉摄
![]()
北京大学鸣鹤园中,黑天鹅和孩子们温情对视。邓安迪摄
![]()
一场秋雨过后,初晴,空中双虹挂起,与北京大学五四体育场的绿茵交相辉映。王东敏摄
![]()
北京大学恬园草坪绿意融融,白云漫卷万里晴空。葛书闻摄
![]()
岁寒映衬苍松劲色,学堂精神历久弥新。李尽沙摄
![]()
![]()
雪花纷扬,静静撒落在古朴的朱门与窗棂之间,寒风拂过,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曹毅摄
![]()
北京大学未名湖北岸的石屏风,坐落在葱郁林木间。曾佳佳摄
![]()
2016年初秋,晚霞照映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流动的车灯如同时光的河流。邱志维摄
![]()
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台上眺望,晚霞仿佛一幅壮丽的油画,令人叹为观止。林飞宇摄
合上书页,百名摄影师定格的那些瞬间仍在眼前流转:未名湖的四季波光、博雅塔的晨昏剪影,还有樊锦诗先生笔下 “植入精神深处” 的北大传统,都已化作滚烫的记忆,留在了字里行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