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主动性是指在深刻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之前提下,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高度的历史自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主动谋划、积极作为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洞察大势、擘画蓝图、开创未来的战略主动与实践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逻辑清晰,在对历史规律和社会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自觉运用上,在面对复杂矛盾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决心和智慧上,在建章立制、系统谋划、着眼长远的战略能力上,在带领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开创美好未来时打破西方政党制度迷思而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价值旨归上,均充分彰显了强烈的历史主动性。
深刻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引领党的建设方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邃洞察力,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准确分析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潮流,强调必须立足历史方位,坚持历史自觉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
科学判断历史方位,明确党的历史使命。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历史方位来展开,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历史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体现了党对所担负历史使命的主动责任担当和高度清醒的认知,赋予了党的建设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深沉的历史厚重感与急切的时代紧迫感。
总结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兴党强党规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从历史特别是党的自身发展史中汲取经验,深刻阐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党的建设规律,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进而以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口。这种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一种基于历史逻辑的主动理论建构。
清醒洞悉面临的风险挑战,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居安思危,反复强调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大党独有难题”这一重大论断,并在二十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以“六个如何”进一步阐释这一论断。这种对党面临的风险挑战的深邃洞察和清醒认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成绩面前始终保持充分的历史清醒和战略主动。
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破解管党治党难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历史主动性,核心体现在面对复杂矛盾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决心和智慧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刮骨疗毒、去腐生肌、壮士断腕的勇气,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锚定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事关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一重大举措,从根本上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观念淡薄的状况,从根本上巩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住了政治上的战略主动权。
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强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持续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增强为党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这种持之以恒的思想淬炼与滋养,体现了党在精神层面主动净化、固本培元的思想自觉。
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净化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保持清醒认识,坚持零容忍、无禁区,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同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四风”进行系统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反腐败斗争和作风整治,重塑了党的形象,赢得了民心,彰显了党推进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勇气和决心。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系统思维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
历史主动性,还体现在建章立制、系统谋划、着眼长远的战略能力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持续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从严治党既要靠思想教育,也要靠制度纪律约束。既要解决思想性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拧紧“总开关”,也要解决制度性问题,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硬约束。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同时发力。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策略,体现了系统思维和辩证方法,增强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韧性和效能。
二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逐步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构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实现了有制可循、有规可依,是管党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彰显了党的建设的战略主动。
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强化“四责联动”,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这些举措压实了责任链条,解决了党的建设中责任虚化、弱化、边缘化等的突出问题,增强了管党治党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全党动手一起抓的生动局面,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引领推动民族复兴伟业,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样本
历史主动性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在于带领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开创美好未来,同时打破西方政党制度迷思,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突出强调伟大工程对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决定性作用,使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历史使命。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通过革命性锻造,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明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得到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这使得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样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胸怀天下,深刻洞察世情,汲取世界政党兴衰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依靠彻底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管党治党崭新路径,集中体现了先进性政党、使命型政党建设的东方大党智慧,从而打破了西方政党制度迷思,为世界政党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样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代新长征路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主动,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不断开辟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磅礴力量。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原标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握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历史主动》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于颖
来源:作者:王永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