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以往办理反向衔接案件,从审查到完成检察意见书需八九个小时,如今借助‘微衔通’协同共治云平台,仅几分钟即可完成。”近日,谈及“微衔通”协同共治云平台带来的变化,河北省威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杨聚国深有感触,不仅办案效率大幅提升,检察监督的精准度与质效也实现显著飞跃。
今年以来,该院以破解“不刑不罚”“以罚代刑”“行刑脱节”等实践难题为切入点,在原有“两法衔接”平台基础上增置“反向衔接”“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核心模块,创新打造“微衔通”协同共治云平台。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法律文书推送、案件线索移送、监督过程跟踪等业务全流程线上运行,全面增强检察机关的全局把控与精准监督能力。
为夯实平台的数据基础,该院在县委支持下将接入单位从19家扩展至50家,覆盖全县乡镇及所有具执法权的县直单位,并通过细化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将行政执法数据录入纳入县委督办事项等措施,持续深化数据“蓄水池”。同时,依托算法模型对平台关键数据要素进行智能比对,精准识别“以罚代刑”线索。
“‘微衔通’平台不仅打通从行政机关到司法机关的正向衔接通道,还全新搭建反向衔接流程,推动反向衔接中各项业务全流程线上运行。”威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光晗介绍,通过线上流转,行政机关的反馈周期从15天缩至3日,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同时,平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依托DeepSeek搭建反向衔接智能辅助系统,实现法律文书智能解析、信息自动脱敏、处罚必要性审查及意见书自动生成,将单案审查处理耗时从8小时锐减至3分钟,极大减轻办案人员的工作负担。
“‘微衔通’不仅实现精准监督,还可通过数据分析研判发现社会治理问题,助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张光晗表示,平台通过检察建议模块实现全流程线上跟踪,司法部门可督办逾期案件,行政部门可实时跟进建议进展,形成“建议—落实—反馈”监督闭环,确保检察建议“落地有声”。
据了解,平台运行以来,筛查行政处罚案件并监督立案线索3件,办理反向衔接案件26件,提出检察意见19件(终结7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4件,均获得采纳,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动能。(赵国华、刘新辉、刘永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