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说你是赵文轩?"
"正是在下。"
"可笑!我才是真正的赵文轩!"
州府大堂内,两个男子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知州大人坐在上首,眉头紧锁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既然你们都说自己是赵家三郎,那就找人验证吧。"知州沉声道
左边那个面容清秀的年轻人暗自握紧了拳头,右边那个气质不凡的男子则是冷笑一声。
"敢问知州大人,若是验证不过,当如何处置?"
"冒充他人身份,欺瞒官府,轻则杖责流放,重则..."知州的话没说完,但那森然的语气已经让两人都打了个寒颤。
![]()
01
绍兴二十三年秋,浙东一带连降暴雨,山洪爆发。
张文轩背着书箱在古道上艰难跋涉,浑身湿透。作为一个四处游学的落魄书生,他已经习惯了这种风餐露宿的日子。
突然,前方传来微弱的呼救声。
"救...救命..."
张文轩循声望去,只见路边的沟渠里躺着一个年轻男子,浑身是血,气息奄奄。
"兄台,你怎么了?"张文轩连忙上前查看。
那男子艰难地睁开眼睛,声音虚弱:"我...我是临安赵家三郎...赵文轩...遇到山贼...护卫都死了..."
张文轩心中一惊,临安赵家他听说过,虽然家道中落,但也算是世家大族。
"别说话,我这就救你上来。"张文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人拖到了路边。
可惜为时已晚,那男子已经伤重不治。临死前,他紧紧抓住张文轩的手:
"我...我本要回临安...继承家业...朝廷...朝廷要在临安设市舶司...通商文书...价值千金..."
说完这句话,他就咽了气。
张文轩愣在那里,半晌没有回过神来。市舶司?那可是掌管海外贸易的重要部门,获得通商文书的商户,一年就能赚取数万贯的利润!
他仔细搜查了死者的随身物品,发现了一块普通的青玉佩、一份路引、一枚私印,还有一些散碎银两。路引上写得清楚:赵文轩,临安府人,年二十五岁,身高七尺,面白无须。
张文轩看着手中的路引,心中涌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和这个死者年纪相仿,身形也相似。既然天意如此,为何不借这个身份去临安闯一闯?
做了这个决定后,张文轩小心翼翼地掩埋了尸体,换上了死者较为完好的衣衫,收好了所有证明文件。
从此刻起,他就是赵家三郎赵文轩了。
02
三日后,张文轩抵达临安城外。
远远望去,临安城高墙巍峨,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作为南宋的都城,这里聚集了天下的商贾和官员。
城门口,守城兵丁正在严格检查过往行人。每个人都要出示路引,详细询问来历和目的。
轮到张文轩时,他故作镇定地递出路引:"在下赵文轩,临安本地人,外出经商归来。"
兵丁接过路引,仔细端详。这张路引保存完好,官印清晰,看起来并无问题。
"赵家?可是城南那个赵家?"兵丁问道。
张文轩心中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正是。家父让我外出历练,如今学成归来。"
兵丁又看了看他的相貌,确实符合路引上的描述,便放行了。
进了城,张文轩长出一口气。第一关算是过了,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他先在客栈住下,开始四处打探消息。果然,市舶司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整个临安城的商户都在议论此事。
"听说朝廷明年就要正式开设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是啊,谁要能拿到通商文书,就等于拿到了聚宝盆啊!"
"可是要求很严格,不仅要有资金实力,更重要的是身份要清白,家世要可靠。"
张文轩越听越心惊。看来单凭一张路引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更完整的身份证明。
于是,他开始暗中调查赵家的情况。
通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赵家确实是临安的老牌世家,祖上曾出过进士,在朝中也有人脉。只是近年来家道中落,主要靠一些田产和小生意维持。
更重要的是,赵家三子赵文轩十岁就被送到杭州求学,后来又出海经商,很少回家。家族中的人对他印象都比较模糊。
这个发现让张文轩大为振奋。既然连家人都对真正的赵文轩不太熟悉,那他冒充起来就容易多了。
但他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03
那天夜里,张文轩悄悄潜入了城南的赵府。
赵府确实已经败落,偌大的宅院显得空空荡荡,只有一个老管家和几个下人在打理。
张文轩趁着月黑风高,翻墙而入。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巡夜的下人,摸到了正堂。
在正堂的书房里,他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赵家的族谱。
![]()
族谱记载得很详细,从赵家的祖先一直到现在,每个人的生辰、字号、功名都有记录。张文轩仔细查看关于赵文轩的记录:
"三子文轩,字子明,生于绍兴二年三月初八,幼时聪慧,十岁入杭州国子学读书,二十岁出海经商,至今未归。"
记录很简单,这反而对张文轩有利。记录越简单,就越难被人察觉破绽。
除了族谱,他还找到了一些赵家的印章和文书。这些东西对于证明身份都很重要。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
"管家,明日族长要来查看账目,你把这几年的账册都准备好。"
"是的,小姐。对了,小姐,最近城里有传言说三少爷要回来了,是真的吗?"
"哪里有这事?三弟出海这么多年,音信全无,生死未卜呢。"
张文轩听了心中暗喜。看来赵家的人确实不知道赵文轩的下落,这为他的冒充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他小心地收好需要的东西,悄悄离开了赵府。
接下来的几天,张文轩开始在城中活动。他先是去了几个书肆和茶馆,与文人雅士交流,展示自己的学识。
凭借着多年的求学经历,张文轩的文采确实不错,很快就在小圈子里有了名气。有人开始议论:
"这个赵三郎确实有才华,看来在外求学这些年没有白费。"
"是啊,而且谈吐不俗,确实是世家子弟的气质。"
有了这些议论,张文轩在临安城中的立足就更稳固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另一个"赵文轩"也在暗中筹划着同样的计划。
04
半个月后的一个傍晚,张文轩来到城中最大的酒楼"醉仙居"用餐。
这家酒楼是临安城中商贾聚集的地方,消息最为灵通。张文轩经常来此打探关于市舶司的最新动向。
他刚在二楼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酒楼掌柜就热情地迎了上来。
"赵公子,您今日来得早啊!"掌柜笑容满面地说道。
"是啊,今日事情不多,就早些过来了。"张文轩点点头。
正在这时,楼下传来一阵喧哗声。只听有人大声说道:
"在下赵文轩,初来乍到,还请诸位多多照应!"
张文轩听了如遭雷击,手中的酒杯差点掉在地上。什么?又有一个赵文轩?
酒楼掌柜也愣住了,他看看张文轩,又听听楼下的声音,表情变得十分古怪。
"赵...赵公子,楼下那位也说他叫赵文轩..."掌柜小心翼翼地说道。
张文轩强作镇定:"哦?可能是同名同姓吧,这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但酒楼掌柜却来了兴致。临安城中最大的酒楼,什么稀奇事都见过,但同名同姓的两个客人同时出现,这还是头一回。
"赵公子,不如我把楼下那位请上来,你们见见面?说不定还是本家呢!"掌柜眼中闪烁着八卦的光芒。
张文轩想要拒绝,但掌柜已经兴冲冲地跑下楼去了。
不一会儿,楼梯上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华贵的年轻男子在掌柜的引领下走了上来。
"赵公子,这位就是楼下那位也姓赵的客人。"掌柜兴奋地介绍道,"两位都叫赵文轩呢!"
张文轩抬头看去,顿时倒吸一口冷气。眼前这个人年纪和自己相仿,相貌竟然也有几分相似!
那人同样吃了一惊,但很快恢复了镇定,拱手道:"在下赵文轩,敢问这位兄台?"
张文轩硬着头皮站起身来:"在下也叫赵文轩。"
空气瞬间凝固了。
酒楼掌柜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讪笑道:"哈哈,真是巧了,两位不仅同名,连相貌都有些相似呢。莫非真是本家?"
两个"赵文轩"对视着,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警惕和敌意。
后来的那个"赵文轩"首先开口:"兄台也姓赵,敢问是哪里的赵氏?"
"临安赵氏。"张文轩回答。
"巧了,在下也是临安赵氏。"那人眼中闪过一丝危险的光芒,"更巧的是,在下也叫文轩。"
"哦?那更有意思了。"张文轩同样毫不示弱,"不知兄台是赵氏哪一房的?"
"城南赵家,三房。"
"真是太巧了。"张文轩冷笑一声,"在下正是城南赵家三房的三子赵文轩。"
这下连酒楼掌柜都觉得不对劲了。两个人不仅同名同姓,连出身都一模一样?
"你说你是赵家三子赵文轩?"后来者脸色一变。
"正是。"张文轩针锋相对,"倒是你,冒充我的身份,意欲何为?"
"可笑!我才是真正的赵文轩!"那人怒道,"你这冒牌货,竟敢在此招摇撞骗!"
酒楼里的客人们都被这场争执吸引了,纷纷围观。这种事情在临安城还真是头一次见到。
两个"赵文轩"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峙着,谁也不肯让步。
"既然你说你是真的,那就拿出证据来!"张文轩说道。
"证据?"那人冷笑,从怀中取出一卷精美的族谱,"这是我家的族谱,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张文轩一看,心中暗惊。这份族谱制作精美,比他在赵府看到的那份还要完整详细。
但他也不甘示弱,拿出了自己从死者身上得来的私印:"这是我的私印,上面刻着'文轩'二字!"
那人也拿出一枚印章:"我也有私印!而且我的印章是和田玉雕刻,你的不过是普通青石!"
两人越争越激烈,最后惊动了官府。很快,衙役就赶到了酒楼。
![]()
"你们两个都跟我们走一趟!"衙役队长大声喝道,"冒充他人身份,这可是大罪!"
就这样,两个"赵文轩"都被带到了州府大牢里关押,等待明日的审理。
当夜,张文轩在牢房里辗转难眠。他万万没想到,会有另一个人和自己有同样的计划,而且对方的准备似乎比自己更充分。
在隔壁的牢房里,李承志也在暗中盘算。作为一个职业骗子,他已经冒充过不少身份,但遇到这样的对手还是第一次。
两人都知道,明天的较量将决定谁能继续这个身份,谁将面临牢狱之灾。
05
第二天一早,州府大堂里聚集了许多人。除了知州和衙役,还有闻讯赶来的赵家族长赵德高、几位族中长辈,以及不少前来观看的百姓。
两个"赵文轩"被带上大堂,分别站在左右两侧。
知州姓周,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官员,办案经验丰富。他仔细端详着两个年轻人,眉头紧锁。
"你们都说自己是赵文轩?"
"正是。"两人异口同声。
"可是赵文轩只有一个,你们必然有一个是冒充的。"知州严肃地说,"冒充他人身份,欺瞒官府,这可是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