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历史长河中,众多流传至今的文物宛如明珠般耀眼夺目。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记忆、情感与精神。
《何以华夏:文物上的中华民族》一书,从国内外近50家博物馆中甄选出200余件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文物。借文物之口,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探寻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帮助我们理清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
![]()
文物无声,爱国有心
《何以华夏:文物上的中华民族》中配有300余张文物高清大图、局部细节图、复原图、线条图,以及书画、拓片、壁画等,为读者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后母戊”鼎、红山文化玉龙、冯承素摹《兰亭集序》卷、各种釉彩大瓶、人面鱼纹彩陶、“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瑞鹤图》《宋太祖蹴鞠图》、成化斗彩鸡缸杯、唐摹本《女史箴图》……我们耳熟能详的文物一改玻璃展柜中的严肃模样,变得“能说会道”,生动还原中华民族历史大背景下的武王伐纣、春秋争霸、秦始皇统一中国、丝绸之路、少数民族大融合等一幕幕历史画面……
这些文物也带着我们穿越时空,深切感受着古人的情感与追求。
![]()
![]()
![]()
![]()
![]()
![]()
![]()
器物里的文明密码
《何以华夏:文物上的中华民族》中精选的文物,不只是“好看”,更是文明的切片: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6000多年前的“宣传画”,记录了部落战争与融合。
→后母戊鼎:重达832公斤的青铜巨作,是商代权力与礼制的象征。
→吴王夫差剑:见证了运河开凿与春秋争霸的雄心。
→丝路织锦:图案间交织着中外文明交流的密码。
![]()
![]()
![]()
![]()
这些穿越时空的文物,正在向我们诉说——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它历经数千年风雨,变得愈加生机勃勃!
![]()
编辑|王蕾雅
复审|李 鹏
终审|张弋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