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包围南京,为取得寸进而不断增兵。身为兄长的曾国藩满心期望着能一举拿下这关键之地。可现实却极为残酷,各地财政紧张,粮饷供应根本跟不上。
士兵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每天只能捧着稀粥度日。雨花台大营的赵烈文在给朋友的信中无奈哭诉:“勇丁每月所领,不及一旬之粮,扣除米价等项,零用一无所出。兼之食米将尽,采办无资,勇夫食粥度日,困苦万状。”此时的湘军,仿佛陷入了一场双向饥饿游戏,本想围城饿死太平军,没想到自己先面临断粮危机。
![]()
就在湘军为粮饷焦头烂额之时,江西巡抚沈葆桢的举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局势雪上加霜。这位曾被曾国藩亲手提拔的“管培生”,在湘军总攻南京的关键时刻,竟然再次上演“断供”大戏。沈葆桢直接截胡了每月二十万两的厘金流水,还向朝廷递交了奏折,相当于一篇“关于独立运营江西市场的可行性报告”。他在奏折里阴阳怪气地表示:“曾总现在有上海这个现金奶牛,就别惦记我们江西这点小钱了吧?”
曾国藩看着军需账本,血压飙升。前线士兵们本就因欠饷而军心不稳,沈葆桢这一记背刺,直接让湘军的现金流断裂风险飙升到顶点。士兵们捧着稀粥碗,在战壕里骂声连连。而曾国藩这个一向沉稳的统帅,也在日记里写下了“任事之难”四个字,他深知平定天下,远非单纯的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权力与资源的激烈博弈。
![]()
面对曾国藩与沈葆桢的矛盾,朝廷的态度颇值得玩味。慈禧太后如同一位精明的棋手,在权力棋盘上不动声色地布局。表面上,朝廷复旨意将江西厘金对半切开,沈葆桢与曾国藩一人一半,看似是在调解双方矛盾,实则却是偏向沈葆桢。事有急缓,湘军围攻南京的战事容不得半点马虎。曾国藩心里明白,若争饷失败,十万大军极可能哗变,功亏一篑;若争饷成功,那“湘系军阀”的恶名便会坐实,引起朝廷更深的猜忌。
此时的曾国藩,就如同被架在火上烤。太平天国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黑子,而湘军早已成为朝廷需要制衡的白子。沈葆桢这个曾受曾国藩破格提拔的人,如今成了朝廷制衡曾国藩的锋利工具。可怜湘军士兵们,捧着见底的粥碗,浑然不知自己已沦为权力博弈的筹码,随时可能被弃之如敝履。
好在朝廷认识到翻脸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拨下五十万两轮船退款,还特意强调不是补发工资,而是特殊关怀。曾国藩看着这笔“救命钱”,心中五味杂陈。二十一万两能立即提现,可剩下的部分,却不知要等到何时。更微妙的是朝廷批文里的那句“若均系实存,即全数拨归”,这八个字将晚清官场的甩锅艺术发挥到极致。钱给你可以,但要是账目有问题,锅得你自己背,就像老板批预算时总爱加的那句“在合规前提下使用”,让曾国藩有苦难言。
![]()
慈禧太后这一招“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既稳住了即将哗变的湘军,又通过饷银分配给曾国藩套上了隐形枷锁。沈葆桢的接连背刺加上慈禧的偏袒,让曾国藩意识到湘军的汉族血统,始终受到朝廷的防范和猜忌,顿时心中疲惫,在日记里写下“告病引退”的念头,满心落寞。
南京城下的战壕里,曾国荃正经历着苦痛煎熬。他连续攻城三百天,一心想拿下南京,可总是无法寸进。朝廷天天催进度,士兵们因欠饷十一个月,早已军心涣散。曾国荃这个晚清著名的“肝帝”,此时症状连连,肝火旺盛、失眠盗汗,书信里满是“急急如律令”的暴躁。
曾国藩看着弟弟如此焦虑,多次写信劝解宽慰,为其减压。他说“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弟现急求克城,颇有代天主张之意”,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老弟你总想强行攻克南京,是想着代替老天爷做决定呢!”劝弟弟别意气用事,要懂得“尽人事听天命”。
同时,在南京城下,还上演了一场“抢功”与“甩锅”的大戏。朝廷可不管曾国筌的骄躁,下令派李鸿章带着“空降团队”来接手攻克南京的任务,曾国荃瞬间血压飙升,压力山大。
![]()
好在李鸿章也明白事理,碍于曾国藩的同袍情义,再三推诿出兵,还使出“三步避险法”:先让幕僚放出“淮军装备不足”的风声,再亲自上演“带病视察苏州”的苦情戏,最后在战报里埋下“丹阳克复则金陵在望”的伏笔。这一系列操作,既保全了曾国藩面子,又给朝廷留足台阶。
回顾这段历史,湘军的饷事风云,不仅是一场军事后勤的危机,更是晚清权力格局、职场生态的生动写照。曾国藩在其中的种种经历,无论是与沈葆桢的争饷,还是对曾国荃的劝解,以及自身认知的转变,都让我们看到在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个人的无奈与挣扎。而他最终萌生出的功成思退念头,也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让后人不禁感叹,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其中的智慧与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观看“前篇”曾国藩过往的经历!
参考文献:
张宏杰《曾国藩传》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姜忠喆 《曾国藩全书》辽海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