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2才明白一个事实:你混的再好若别人不需要你,便啥也不是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陈总,您看这个项目还需要什么调整吗?"孙经理恭敬地递过文件。

陈志远淡淡点头,轻松签下字。

那时候他觉得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所有人都需要他的认可,都要向他求助。

三个月后,同样是这个孙经理,在电话里冷冷地说:"老陈,这事你就别操心了。"

权力的光环褪去,陈志远才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当别人不再需要向你求助时,你在他们眼中便什么都不是了。



01

华泰集团的总部大楼三十二层,陈志远的办公室占据了东南角最好的位置。

透过落地窗,整个城市的繁华尽收眼底。

五十二岁的他坐在真皮老板椅上,看着桌上堆积的文件,心中满是成就感。

"陈总,您的咖啡。"秘书周晓琳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香醇的蓝山咖啡放在桌角。

"谢谢小周。对了,下午和孙经理的会议准备得怎么样?"陈志远头也不抬地问道。

"都安排好了,孙经理说无论如何要等您有时间。还有,财务那边的张经理也想约您谈谈新项目的预算。"

陈志远点点头,心里暗自得意。作为华泰集团的副总裁,他管理着营销和采购两个核心部门,手下一百多号人。

每天都有无数人排队要见他,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公司的运转。

下午的会议室里,孙经理坐得笔挺,不时地点头附和着陈志远的意见。

"陈总说得对,这个方案确实需要调整。您看,我们是不是把价格再压一压?"

"你们做销售的,眼光要放长远。价格固然重要,但质量和服务更关键。"陈志远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说着。

"是是是,还是陈总考虑得周全。我们马上按您的意思修改。"

散会后,陈志远心情大好。

这样的场面他早已习惯,所有人都需要他的意见,都要向他求助。

他觉得这就是个人魅力的体现,是多年积累的威望。

回到家里,妻子林雅静正在准备晚餐。

看到他回来,脸上立刻露出笑容。

"今天怎么样?公司的事情多不多?"

"还好,就是下午开了个会,定了几个方案。"陈志远随意地说着,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随意"的决定在别人眼中是多么重要。

"爸,同学们都说你好厉害,管着那么多人。"正在做作业的儿子陈浩然抬起头,眼中满是崇拜。

"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做个有用的人。"陈志远拍拍儿子的肩膀,内心充满骄傲。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

每个周末,陈志远都会和几个企业老板打高尔夫球。

在球场上,大家都叫他"陈总",每个人都对他的意见表示赞同。

"陈总,你们集团的采购量那么大,有什么好项目记得照顾照顾兄弟们啊。"做建材生意的赵老板笑呵呵地说。

"陈总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威望最高,大家都服您。"搞房地产的陈董事长举起酒杯。

这些话听在陈志远耳里,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价值。

他觉得这些老板之所以尊重他,是因为他的人品和能力,是因为多年来建立的友谊。

办公室里,下属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汇报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要得到他的认可。财务经理张慧敏汇报账目时,声音都是颤抖的。

"陈总,这个月的采购成本比预算高了百分之三,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涨价..."

"控制成本是你们的责任,不要总是找客观原因。"陈志远皱着眉头。

"是的,陈总。我们一定想办法压缩。"

采购部的韩明川每次汇报都带着厚厚一叠资料,生怕有什么遗漏。

"陈总,这几个供应商的报价我都比较过了,您看看哪家合适。"

"你们是专业的,我相信你们的判断。但是决定权在我这里。"陈志远翻着文件,随口说道。

那时候的陈志远,完全沉浸在权力带来的满足感中。

他以为这些恭敬和求助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自己真的就是那个不可替代的人。

春节的时候,家里来了很多客人。

孙经理、张经理、韩明川,还有几个供应商老板,都带着礼品登门拜访。

"陈总,新年快乐!这是一点心意。"

"陈总,感谢您一年来的关照!"

"陈总,新的一年还要靠您多多指导!"

客人走后,林雅静收拾着满屋子的礼品,脸上满是自豪。

"老公,你看大家多尊重你。这些礼品都快放不下了。"

"这说明咱们的人缘好。"陈志远心满意足地坐在沙发上。

那个春节,是陈志远人生中最后一个风光的春节。

02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总经理刘春华召集了高层会议。

会议室里坐着十几个部门负责人,气氛有些严肃。

"各位,公司决定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刘春华的话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

陈志远心里咯噔一下,但表面上还是保持着镇定。



"陈总,考虑到公司发展需要,营销部和采购部将合并为市场运营部,由韩明川担任部门总监。"

韩明川?陈志远看了看那个曾经在他手下工作的年轻人,对方低着头,没有和他对视。

"那我呢?"陈志远问道。

"公司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内退,保留副总裁头衔,享受相应待遇;二是去分公司担任顾问,指导年轻人工作。"

陈志远的脑子一片空白。

内退意味着什么,他心里清楚。

去分公司做顾问,听起来好听,实际上就是被边缘化。

"我需要考虑一下。"

"当然,你有一周的时间考虑。"

会议结束后,陈志远回到办公室,看着熟悉的一切,感觉就像在做梦。秘书周晓琳小心翼翼地敲门进来。

"陈总,下午孙经理的会议..."

"取消吧。"陈志远疲惫地摆摆手。

"那明天的会议呢?"

"都取消。"

周晓琳看了看他,欲言又止,最后什么也没说就退出去了。

这一周里,陈志远反复思考着两个选择。

去分公司意味着要离开这个城市,离开熟悉的环境。但是内退呢?五十二岁就开始养老生活,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最终,他选择了内退。

消息传开后,办公室里的氛围明显变了。

以前争相邀请他参加的会议,现在都不再通知他了。以前每天都要找他签字的文件,现在都直接送到韩明川那里。

孙经理还是会来拜访,但态度已经不同了。

"老陈,听说你要内退了?"

注意这个称呼的变化——从"陈总"变成了"老陈"。

"是的,公司的安排。"

"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我们之间的合作..."

"你直接和韩总监对接就行。"

"好的,好的。那我就不打扰了。"孙经理匆匆忙忙地走了,连坐都没坐。

更让陈志远心寒的是,那些平时称兄道弟的球友们态度也变了。

周末的时候,陈志远给赵老板打电话,想约打球。

"老陈啊,最近太忙了,改天吧,改天。"

给陈董事长打电话,对方的秘书说:"陈董在开会,回头让他回你电话。"一等就是三天,电话始终没有回。

陈志远这才意识到,原来那些友谊都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没有了权力,他在这些人眼中就什么都不是了。

家里的气氛也开始变得微妙。

林雅静还是像以前一样照顾他,但言语中开始有了抱怨。

"你整天在家也不是个事儿。要不找点别的事情做做?"

"我这不是在考虑吗?"

"考虑什么?你都五十二了,还能考虑出什么花样?"

儿子陈浩然也不像以前那样崇拜他了。有一次,孩子从学校回来,闷闷不乐的。

"怎么了?"陈志远问。

"同学们都说你被公司开除了。"

"谁说我被开除了?我是内退,保留副总裁头衔的。"

"那为什么你天天在家?"

陈志远无言以对。

在孩子眼中,不上班的爸爸确实很难解释。

最痛苦的是邻居们的态度变化。

小区里的人以前见到他都会主动打招呼:

"陈总好!"

"陈总回来了!"现在呢,大多数人都是匆匆走过,偶尔有人打招呼,也只是点点头。

陈志远开始明白一个道理:所谓的尊重,很多时候不是对人的尊重,而是对权力的敬畏。当权力消失的时候,尊重也就不存在了。

几个月下来,陈志远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开始的不甘心,到后来的失落,再到现在的迷茫。

他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不知道离开了那个位置,自己还是谁。

有时候他会想,也许应该去分公司试试。

至少那里还有事情可做,还能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觉。

但是理智告诉他,那样只是自欺欺人。

去了分公司,他依然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副总裁,依然不会有人像以前那样求助于他。

这种心理落差,比经济上的损失更让人难以承受。

03

就在陈志远以为生活已经够糟糕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打击降临了。

那是一个周二的上午,陈志远正在家里看报纸,门铃突然响了。

开门一看,是两个穿制服的人。



"请问您是陈志远先生吗?"

"是的。"

"我们是市检察院的,有人举报您在担任副总裁期间涉嫌职务侵占。请您配合我们的调查。"

陈志远的脑子嗡的一声,完全懵了。

职务侵占?他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肯定是搞错了,我..."

"具体情况到了那里再说。请您跟我们走一趟。"

林雅静听到动静从厨房跑出来,看到这个场面,脸色瞬间煞白。

"这是怎么回事?"

"没事,就是配合调查。"陈志远强作镇定地安慰妻子,但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到了检察院,陈志远才知道具体的指控内容。

有人提供证据说他在担任副总裁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假合同侵占公司资金三百多万元。

"这绝对不可能!"陈志远激动地站起来。

"您先看看这些材料。"检察官推过来一叠文件。

陈志远仔细看了看,这些合同他确实签过字,但当时采购部门说是正常的采购项目,他并没有深入了解具体细节。

"这些合同都是采购部门拟定的,我只是按照程序签字。"

"但是您作为分管领导,应该对采购项目有所了解吧?"

"我确实应该了解,但是我相信下面的人。"

调查持续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陈志远被拘留在看守所,每天都在接受询问。

更让他难受的是,曾经的下属一个个都来作证。

秘书周晓琳哭着说:"陈总确实对采购的事情很关心,经常单独找我了解情况。"

财务经理张慧敏说:"有些账目确实是陈总要求特殊处理的。"

最让陈志远震惊的是韩明川的证词。

这个曾经在他手下工作的人,如今坐在他的位置上,却说:"陈总在采购方面确实有些不规范的做法,我当时就有怀疑,但不敢说。"

陈志远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局。

韩明川想要彻底清除他在公司的影响力,所以设计了这个陷阱。而那些曾经对他恭敬有加的下属,现在都站在了新领导一边。

在看守所的日子里,陈志远想了很多。

他想起了那些曾经围绕在身边的人,想起了他们恭敬的话语和殷勤的态度。

原来,这些都只是因为他有权力,有能力帮助或者伤害他们。

一旦权力消失,这些人不仅不会再求助于他,甚至会反过来踩上一脚。

最痛苦的是家人的反应。

林雅静来探视的时候,眼睛红肿,显然哭过。

"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真的做过那些事吗?"

"我没有,真的没有。"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你..."

"他们是在撒谎,或者是被人指使的。"

林雅静看着他,眼中满是怀疑。

毕竟,外面的人都在说他贪污,连以前的下属都在指证他。

"孩子怎么样?"陈志远问。

"他在学校被同学指指点点的,说他爸爸是贪污犯。"林雅静的眼泪又流下来了。

陈志远的心彻底碎了。他宁愿承受所有的冤屈,也不愿意看到家人受到伤害。

一个月后,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检察院查明,真正的罪犯是采购部经理李建国,他伙同几个供应商,通过虚假合同侵占公司资金。

那些合同虽然有陈志远的签字,但都是正常的审批程序,陈志远对具体的作假行为并不知情。

陈志远被无罪释放了。

走出看守所的那一刻,阳光刺得他眼睛疼。

一个多月没见过太阳,他感觉自己像是从地狱回到了人间。

林雅静来接他,但态度有些冷淡。

"事情查清楚了吗?"

"查清楚了,我是清白的。"

"那就好。"

回到家里,陈志远发现很多东西都变了。

电视里正在播放新闻,关于他被释放的消息只有简短的几句话,远没有他被抓时候的关注度高。

邻居们看到他回来,反应各不相同。

有的人避开眼神,快步走过;有的人假装没看见;只有少数人点头打招呼,但也是匆匆而过。

陈志远明白,虽然法律上他是清白的,但在很多人心中,他依然是那个"逃脱制裁的贪污犯"。谣言传播起来比真相快得多,澄清比指控难得多。

更让他难受的是家庭关系的变化。

林雅静虽然表面上对他还算正常,但明显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

"你打算做什么?"她问。

"我想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找工作。"

"找工作?谁还会要你?"林雅静的话虽然残酷,但却是现实。

儿子陈浩然更是冷淡。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最在乎同学们的看法。父亲的事情让他在学校抬不起头,即使父亲被证明清白,但阴影依然存在。

"爸,你以后能不能不要来学校接我?"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刺进了陈志远的心。

陈志远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五十二岁了,从巅峰跌落到谷底,从众人敬仰到人人避之不及。

他想起了那些曾经每天都要向他求助的人,现在没有一个人关心他的死活。

他想起了孙经理,那个曾经每周都要请他吃饭的合作伙伴,现在连电话都不接了。

他想起了赵老板、陈董事长,那些球场上的兄弟,现在都把他当成了瘟神。

他想起了那些下属,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现在反而成了指控他的证人。

这就是人性的真相吗?陈志远坐在客厅里,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满是苦涩。

也许,他从来就没有真正了解过身边的人,也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价值。那些求助,那些恭维,都只是因为他手中的权力。

当权力消失的时候,他在别人眼中确实什么都不是了。

这个认识,比牢狱之灾更让人痛苦。

04

就在陈志远觉得人生已经跌到谷底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电话改变了一切。

"请问是陈志远先生吗?我是《都市报》的记者李雯,想和您聊聊您的经历。"

陈志远第一反应是拒绝:"不好意思,我不想接受采访。"

"陈先生,我知道您经历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让公众知道真相。"李雯的声音很诚恳,"我花了很长时间调查您的案子,我相信您是无辜的。"

经过几天的考虑,陈志远同意了这次采访。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为自己正名,也有责任告诉公众什么是真相。

采访进行了整整一个下午。

李雯问得很详细,从陈志远的工作经历,到被举报的过程,再到在看守所的感受。

"陈先生,您现在最想做什么?"李雯问道。

陈志远想了想:"重新开始吧。虽然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但总要往前走。"

"您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吗?"

"我在想,也许我应该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不再依赖别人的眼光活着。"

这次采访让陈志远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在回答记者问题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去,也在寻找未来的方向。

几天后,陈志远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他要开一家便民小店。

"开小店?你疯了吗?"妻子林雅静从娘家赶回来,不敢置信地看着他。

"我没疯,我想得很清楚。"陈志远的语气很平静,"我用剩下的积蓄,在小区门口租了个店面,准备卖日用品。"

"你一个副总裁,去开小店?别人会怎么看你?"

"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我只想做我自己。"陈志远的话让林雅静一时无话可说。

儿子陈浩然更加不理解:"爸,你为什么要开小店?这样我在同学面前更抬不起头了。"

陈志远走到儿子面前,认真地说:"浩然,爸爸问你,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什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