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伤认定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符合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三工”原则,不管自身有无过错,即可认定为工伤,据此工伤职工可无条件享有工伤保险待遇。不过,虽然工伤认定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但因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常常被工伤职工忽略,而用人单位也会出于人道主义放弃追究工伤职工的民事赔偿。作为工伤职工必须了解知晓用人单位是可能追究自己的过程责任的。
一、追究工伤职工的过错责任法理逻辑
从我国现行劳动法规来看,对劳动者因过失或故意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应否给予赔偿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但从民法的相关原理来讲,有过错的劳动者当然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由于在劳动法中没有劳动者因过程承担赔偿的特别明确规定,我们理解追究工伤职工的过错责任应有一定的限制或者说过程责任的门槛设定的比较高。
二、过错责任所达条件
根据实务总结,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承担责任时,通常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属故意或重大过失;
2、企业规章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并已告知劳动者,如员工手册有相应规定;
3、关于赔偿在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
三、追责方式
(一)直接追究
用人单位可以依据民法的相关规定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及《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来追究劳动者的过错责任,可采取的追责措施有两种:
1、经济赔偿。当劳动者故意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时,应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但这种赔偿应仅限于直接经济损失,用人单位为此向工伤职工支付的各项补偿和赔偿不应计算在内。
如损害是因劳动者过失行为所导致,则应根据过失的轻重、损害的程度和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减轻或免除赔偿责任,如果劳动者仅为一般过失的,一般可免除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2、解除劳动合同。因劳动法律法规对1至6级工伤职工解除合同有限制性的规定,用人单位对7到10级伤残和不构成伤残者采取解除劳动合同的追究措施。
(二)仲裁或诉讼
若涉及民事赔偿争议,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解决。例如,工伤职工因过错导致用人单位损失,用人单位可主张赔偿,但需提供充分证据。一般情况下,仲裁委或法院可能根据过错比例减少用人单位所请求的赔偿金额
四、特殊用工情形的处理
1、违法分包或劳务派遣。若职工在分包单位或派遣公司发生工伤,由实际用工单位或派遣公司承担工伤责任,故而可以请求对职工过错责任的民事赔偿。
2、多重劳动关系。职工在兼职或多重工作中受伤,由实际用工单位承担工伤责任,因而追究过错责任的权利归实际用工单位行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