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6考研初试时间、报名时间、考研资讯周时间确定,“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于2025年9月25日至28日开展“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活动”,所以考研咨询周从今天开始!
那么,怎么去问?如何去问?该问什么?我们详细聊聊!
考研咨询周流程
1、登录研招网,在硕士板块找到在线咨询
![]()
2、搜索咨询的省市招办或者目标院校,点击咨询,找到目标院校后点击右边“进入”
![]()
在线咨询分为两个版块,一个是省市招办咨询区,另一个是招生单位咨询区。
省市招办:一般关于报考点的选择、档案问题、学历学籍、专项计划等等一些政策性的问题,可以向省市招办进行提问咨询。
招生单位:关于院校的招生政策、报考点、招生计划、报考资格等等一系列关于报考的问题可以向招生单位进行咨询。
3、选择目标院校,填入问题,选择提交,如果该校通道未开放,则等待开放时间再咨询
大家也可以看看别人问的问题!可以作为参考!
![]()
咨询周提问建议
大家一定要提前进入研招网的在线咨询里查看目标院校论坛的具体开放时间。
按优先级提问:先问“招生人数、参考书、分数线”等核心问题,时间充裕再问生活类问题。
结合自身情况定制:跨考生重点问“跨考要求”,在职考生重点问“上课时间安排”。
记录关键信息:用手机录音(征得同意)或表格整理,避免遗漏“口头承诺”(如“今年扩招10人”)。
对于问题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直接电话咨询招办老师,官网上都会有联系电话。
不建议问的问题也要牢记
×院校歧不歧视,复试会不会被刷
这类问题得到的答案永远都会是:不会歧视!公平公正!按成绩选拔!
×分数线、成绩公布时间、国家线。
查看往年的分数线即可,26考研的,肯定要等到考研成绩发布后才会公布。
·官网已经明确公布的信息。
无论是学校官网还是研招网已经明确的信息,再问就是耽误时间。
考研咨询周常见的问题
一、招生政策与报考条件类
1、 今年该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推免生占比多少?
✅ 重要性:直接明确统考名额,避免盲目报考(部分热门专业推免比例高达50%以上)。
追问:若推免生未招满,名额是否会分配给统考?
2、是否接受跨专业考生?对跨考生有额外要求吗?
✅ 重要性:跨考考生需确认是否需要补修课程、提交作品集或具备相关实习经历。
举例:“本科XX专业跨考贵校XX专业,是否需要提前学习《XXX课程》?”
3、2025年考研报名是否有新政策变化?(如报名流程、材料要求)
✅ 重要性:避免因政策变动错过关键节点(如2024年部分院校新增“科研成果提交”要求)。
二、专业与研究方向类
4、专业下设哪些研究方向?各方向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有何不同?
✅ 重要性:避免因“方向选错”导致学习内容与职业规划不符(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方向课程差异大)。
5、 各研究方向的导师团队和在研项目有哪些?
✅ 重要性: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和资源,避免选择“放养型”导师(可结合官网信息针对性提问)。
6、专业课参考书目是否有更新?是否提供历年真题或考试大纲?
✅ 重要性:2024年超30%院校更换参考书,未及时调整会导致备考方向错误。
追问:若不提供真题,是否有“考试重点范围”或“题型示例”。
三、录取分数与竞争类
7、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报录比及实际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 重要性:警惕“分数线低但报录比高”的“伪冷门”专业(如某专业分数线320分,但报录比15:1)。
8、复试成绩占比多少?初试与复试的权重如何分配?
✅ 重要性:若复试占比50%(如部分985院校),初试高分者也可能因复试表现差被淘汰。
9、同等学力考生(专科/自考)是否需要额外加试或提交论文?
✅ 重要性:避免因“条件不符”导致报名被拒(如某院校要求同等学力考生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
四、培养与毕业要求类
10、研究生学制是几年?是否有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的政策?
✅ 重要性:部分院校“弹性学制”允许2年毕业(如清华大学部分专业),适合计划早就业的考生。
11、毕业要求是什么?(如论文发表、项目成果、实习时长)
✅ 重要性:警惕“毕业难”专业(如某院校要求“核心期刊论文+专利”双重标准)。
12、是否有校企合作项目或出国交流机会?如何申请?
✅ 重要性:985/211院校此类资源更丰富(如“中科大-微软联合培养项目”),直接影响就业竞争力。
五、奖助与生活保障类
13、奖学金覆盖率如何?一等奖学金金额及评定标准是什么?
✅ 重要性:部分院校“全覆盖”奖学金(如浙江大学),可覆盖学费和生活费。
14、助教/助研岗位的津贴标准是多少?是否提供住宿?
✅ 重要性:一线城市院校住宿补贴差异大(如北大提供每月1500元住宿补贴)。
六、复试与调剂类
15、复试包含哪些环节?各环节的考核重点是什么?
✅ 重要性:部分院校复试包含“实验操作考核”(如医学、化学专业),需提前准备。
16、 面试时导师更看重科研经历还是应试能力?
✅ 重要性:无科研经历考生需突出“学习能力”,有论文者可主动展示成果。
17、若一志愿未录取,校内调剂的流程和可调剂专业有哪些?
✅ 重要性:提前了解“保底专业”,避免调剂时手忙脚乱(如“计算机科学”可调剂至“软件工程”)。
七、备考与资源类
18、是否有官方考研交流群或学长学姐联系方式?
✅ 重要性:内部群常发布“备考资料”“导师评价”等隐藏信息(需注意甄别信息真实性)。
19、专业课是否有考前辅导或模拟考试?
✅ 重要性:部分院校会组织“专业课冲刺班”(如中国传媒大学),直击考点。
20、对“二战考生”是否有额外政策支持?(如提供校内复习场所)
✅ 重要性:部分院校开放“考研自习室”(如武汉大学),适合二战考生备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