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4分钟被扣25万年终奖,我开始踩点上班,老板急了,我:那咋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四分钟,扣光25万年终奖?”陈昊盯着李总,确认没听错。

地铁故障迟到四分钟,六年老员工、技术总监的全年奖金,说没就没。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李总的话像冰锥。

可谁也没料到,从那天起,陈昊变了,9点整坐下,17点30分一到,准时关电脑。

“星耀项目紧急,加个班?”

“走加班流程,按劳动法付1.5倍工资。”

李总看着曾经主动揽活的骨干突然摆烂,起初冷笑,很快就慌了,客户投诉激增,项目漏洞频出,四千万合同摇摇欲坠。

01

那是个普普通通的周一早上,地铁一号线因为信号故障晚点,我赶到公司时,考勤机冷冰冰地显示9点04分。

四分钟的迟到,在我六年的职业生涯里,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

我大错特错了。

“陈昊,来我办公室一趟。”

李总的内线电话打过来,语气平静得让人心里发毛。

推开总裁办公室那扇沉重的实木门,李总坐在宽大的真皮转椅上,面前摊着一份盖着红章的文件。

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洒进来,在他脸上勾勒出一道道明暗交错的光影。

“坐吧。”

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听不出喜怒。

我坐下,鼻子里钻进办公室熟悉的檀香味。

六年来,我在这间办公室里汇报过无数次项目,讨论过无数个技术方案,但从没像今天这样,感到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你知道今天迟到了吧?”

李总的声音低沉,眼睛盯着我。

“四分钟,地铁故障,没办法。”

我实话实说,觉得自己没必要遮掩。

“四分钟。”

李总重复了一遍,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按照公司新规,迟到一分钟扣当月基本工资的千分之六。”

我点点头。

这个新规上个月刚公布,说是为了加强时间管理,提高团队效率,我没太当回事。

“四分钟,按你月薪三万算,应该扣720块。”

李总停顿了一下,语气突然变得冰冷,“但陈昊,你是技术总监,是公司的核心骨干,六年来的第一次迟到,影响太恶劣了。”



空调的嗡嗡声在这一刻显得格外刺耳。

我心里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所以,按照公司规定,影响恶劣的迟到行为,要扣除当年的全部年终奖。”

李总的声音像一把刀子,直直刺过来,“你今年的年终奖预算是25万。”

25万,相当于我五个月的工资。

我盯着李总那张毫无波澜的脸,确认他不是在开玩笑。

“李总,您的意思是,因为迟到四分钟,就要扣我25万的年终奖?”

我强压住心里的震惊,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

“没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李总推了推眼镜,语气坚定,“这也是给其他员工一个警示。”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胸口翻涌的愤怒。

“可以申诉吗?”

我问,声音里已经带上了一丝冷意。

“当然可以,向人事部提交书面申诉,董事会会最终裁决。”

李总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欧米伽手表,“不过我得提醒你,制度就是制度,没有例外。”

我站起身,准备离开。

“陈昊。”

李总突然叫住我,语气里多了一丝意味深长,“希望你能理解公司的苦心,严格管理,才能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我回头看了他一眼。

六年来,我主导了公司四套核心系统的研发,带队完成了十几个大项目,周末加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可现在,他用“制度”两个字,轻而易举地抹掉了我的付出。

“我明白。”

我点点头,推门离开。

一出办公室,我就感受到同事们投来的目光,有的惊讶,有的同情。

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半小时,整个公司都知道了技术总监陈昊因为迟到四分钟被扣了25万年终奖。

人事部的小赵悄悄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昊哥,这事太离谱了,要不我帮你想想办法?”

我摆摆手:“不用,按制度办,没啥好说的。”

小赵愣住了:“你真不申诉?”

“不申诉。”

我的回答让小赵目瞪口呆,也让办公室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

当天中午,我在公司食堂吃饭时,几个新来的实习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这件事。

“昊哥,你是不是得罪了李总啊?不然这处罚也太狠了吧!”

实习生小周瞪大眼睛,满脸好奇。

我笑了笑,没正面回答,只是低头继续吃面。

但心里,我开始回忆六年来和李总的几次关键交锋,尤其是两年前我反对他力推的一个高成本AI项目,理由是技术不成熟,可能导致亏损。

那次会议上,李总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会后还私下找我谈了半个小时。

下午的技术例会上,李总特意提到了考勤制度。

“制度就是制度,不管是谁,都得严格遵守。”

他环视会议室,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一秒,“今天对陈昊的处理,就是最好的例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02

散会后,几个同事围过来,有人安慰,有人愤愤不平。

“昊哥,这事太不公平了,咱们得找李总理论理论!”

项目组的小杨攥着拳头,义愤填膺。

我笑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谢谢大家关心,但没必要,制度嘛,咱们得遵守。”

当天晚上,我坐在家里的书房,打开笔记本,仔仔细细地翻看了公司员工手册和劳动合同。

每一条规定,每一个条款,我都用荧光笔标注出来,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

凌晨一点,我合上电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第二天早上,我提前50分钟到公司楼下,在一楼的星巴克点了一杯拿铁,坐在窗边观察时间。

从咖啡店到电梯,2分半。

等电梯平均1分钟,升到20楼需要2分钟。

从电梯到工位,步行30秒。

8点59分整,我起身。

8点59分35秒,走进电梯。

8点59分50秒,走到工位。

8点59分58秒,拉开椅子。

9点整,准时坐下,开始工作。

这一幕被不少同事看到,有人觉得新鲜,有人以为我在赌气。

李总从办公室出来巡视,瞥了我一眼,没吭声。

第三天,我继续卡点到岗。

第四天、第五天、整整一个月,我都像个精密的机器,严格卡着时间点上下班。

同事们从一开始的好奇,慢慢变得习惯,甚至有些不安。

我的“精准”不仅体现在考勤上,还体现在工作方式上。

以前,我总是主动揽活儿,项目紧急时加班到凌晨,客户有问题随叫随到,新项目总是第一个报名。

现在,我变了。

下班铃一响,下午5点30分,我准时关电脑走人。

“陈昊,能不能帮个忙,处理一下星耀项目的代码问题?”

项目经理老刘急匆匆找到我,脸上满是焦急。

我看了眼手表:“现在是下班时间,星耀项目不在我的核心职责里。”

我顿了顿,语气平静,“如果需要,请提交正式加班申请,按劳动法支付加班费,工作日是1.5倍工资,周末2倍。”

老刘愣在原地:“你这是啥意思?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

“严格按公司制度办事。”

我笑了笑,“李总不是说了吗,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反复上演。

市场部找我参加客户技术交流,我翻了翻岗位职责,发现不是必须工作,直接拒绝。

销售总监希望我陪同拜访大客户,我指出合同里没这条要求,建议他走正式流程。

最让李总头疼的是星耀集团的项目。

这是公司今年的重头戏,4000万的系统开发合同,核心架构是我一手设计的,关键代码也出自我的手。

星耀的技术总监周工是个超级较真的人,每个细节都要抠到极致。

以前,不管他什么时候打电话,我都耐心解答,哪怕凌晨一点还在讨论优化方案。

现在,我的回答变成了:“抱歉,现在是下班时间,请在工作时间联系。”

我补充道,“如果有紧急情况,请通过公司正式渠道申请技术支持。”

周工明显不适应这种变化。

他给李总打了个电话,语气里满是不满:“你们家技术总监最近是怎么回事?态度怎么这么硬邦邦的?”

李总只能赔着笑解释,保证会尽快处理。

为了应对周工的不满,李总特意安排了一次星耀项目的线上会议,亲自参会。

可因为他对技术细节不熟,频频答错问题,弄得客户更加不满意。

会后,我收到了会议纪要,默默把李总的错误陈述备份下来,心想这或许以后能派上用场。

星耀项目的验收日期一天天逼近,系统还有几个关键模块没调好。

正常情况下,得加班三周才能按时交付。

“陈昊,星耀项目时间紧,你能不能……”

李总找到我,话说到一半,眼神里带着点恳求。

“能不能啥?”

我抬头看着他,语气平静。

“能不能稍微加点班,确保项目按时交?”

李总的声音低了下去。

“没问题。”

我的回答让李总松了一口气,可我紧接着说,“请人事部发个正式的加班通知,写清楚时间、内容和加班费标准,劳动法规定工作日加班是1.5倍工资,周末2倍。”

李总的脸色瞬间变得复杂:“陈昊,你……”

“我啥?”

我盯着他,语气依旧平静,“公司不是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吗?我觉得这要求挺合理的。”

李总沉默了,转身走开。

加班通知最终没发下来。

李总选择了从外包公司调来三个程序员帮忙,费用是我加班费的四倍。

公司里的气氛开始变味儿。

其他技术部的同事看到我的做法,也开始严格按工作时间干活。

以前那种“弹性工作制”带来的高效率,慢慢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按部就班。

销售部抱怨技术支持跟不上,市场部埋怨产品更新太慢,客服部说技术问题处理得太拖拉。

“陈昊这是咋了?以前多好说话,现在怎么这么轴?”

财务部的老张在茶水间小声嘀咕。

“还不是25万年终奖的事儿给伤了心。”

人事部的小赵接话,“换谁谁也受不了啊。”

“可也不能这么搞吧,整个公司都乱套了。”

老张摇摇头,端着咖啡走了。

我正好路过,听到这些议论。

我没解释,也没辩解,只是默默接了杯水,回到工位继续干活。

03

一个月后,公司组织了一次“团队建设活动”,说是为了提振士气。

李总在活动上发表讲话,强调“团结一心,共创未来”。

可轮到小组讨论时,我当着所有人的面提出:“制度执行的公平性是不是也该讨论讨论?”

这话一出,全场安静了好几秒,员工们开始窃窃私语,李总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与此同时,我私下开始整理公司的预算分配记录。

市场部经理老王偷偷告诉我,李总曾在高管会上批评技术部“效率低下”,还暗示可能削减技术部预算。

我不动声色,但下班后花了整整一周,把公司近三年的预算流水翻了个底朝天,发现了不少猫腻。

李总开始频繁“关心”我的状态。

他会在我快下班时假装路过技术部,装模作样地问几句项目进展。

重要会议上,他总点名让我汇报,试图从我的语气里找出点情绪波动。

一个月后,他主动找我谈话。

“陈昊,关于年终奖的事儿,我觉得可以再商量。”

他的语气比以前软了不少,“考虑到你的贡献,董事会同意恢复部分年终奖,25万怎么样?”

我摇摇头:“李总,我不是在跟你讨价还价。”

我顿了顿,“公司既然认定我迟到影响恶劣,那就按制度来,我没意见。”

“那你现在这样……”

李总指了指我的工位,欲言又止,“是在闹情绪?”

“我只是严格按照劳动合同和公司制度工作。”

我看着他,语气平静,“应该没啥问题吧?”

李总被我堵得说不出话。

他想批评我,可我的工作质量没掉,效率也依然高,只是少了那些无偿的加班和额外付出。

按合同条款,我挑不出一点毛病。

两个月后,问题开始集中爆发。

星耀项目的系统虽然勉强交付,但运行中接连冒出几个小bug。

以前,我会第一时间赶到客户现场,连夜修好。

现在,我的回复是:“请通过公司正式流程提交技术支持申请,我会在工作时间处理。”

周工气得在电话里吼:“这是什么服务态度?4000万的项目,出问题都不能立刻解决?”

李总亲自给我打电话:“陈昊,星耀的事儿紧急,你能不能……”

“我在陪儿子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

我打断他,“明天上午我会优先处理星耀的技术问题。”

“可他们今晚就要用系统!”

李总的声音已经带上了几分焦急。

“那得在项目规划时就考虑到。”

我语气平静,“紧急处理的流程,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

挂了电话,我能想象李总那张憋屈的脸。

第二天上午,我花了两个半小时修好了星耀的bug,技术上一点难度都没有。

但这几个小时的延误,让周工对公司的专业性产生了严重质疑。

他直接在电话里对李总说:“你们技术团队怎么回事?以前陈工多负责,现在怎么这么死板?”

类似的问题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倒下。

恒通科技的CTO抱怨我们的技术响应太慢,华创集团的项目经理质疑我们的服务态度,连老客户都开始不满意。

公司的业绩开始下滑。

两个潜在客户因为服务问题选择了竞争对手,一个正在谈的大项目也因为技术支持问题卡住了。

董事会对李总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质疑。

投资人在月度会议上抛出尖锐问题:“技术团队到底怎么了?客户满意度为啥掉得这么快?”

李总急得焦头烂额。

他开始频繁加班,亲自处理一些原本员工干的活儿。

他给大客户打电话解释,承诺改进服务,甚至亲自跑到技术部,试图了解我们的工作状态。

“陈昊,公司现在有困难,我希望你能理解……”

李总找到我,语气里透着疲惫。

“我一直理解公司的难处。”

我看着他,“所以我严格按制度工作,避免给公司带来任何法律风险。”

“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李总皱着眉头,声音低了下去。

“那您到底啥意思?”

我反问,语气不急不缓。

李总沉默了半天:“陈昊,咱们能不能开诚布公地谈一次?”

“当然可以。”

我点点头,“不过我想先问个问题,三个月前您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例外,这个原则现在还算数吗?”

李总的脸色变得复杂。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摇了摇头,离开了技术部。

当天下午,我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您好,是陈昊先生吗?我是星耀集团的周工。”

“周工您好,有什么事?”

“我们公司正在筹建新技术部门,想邀请您来做技术总监,薪资福利都可以再谈。”

周工的语气很诚恳。

我有点意外:“为啥找我?”

“实话实说,最近合作虽然有些不愉快,但我很认可你的技术能力。”

周工顿了顿,“而且,我觉得你是个有原则的人。”

“谢谢您的认可。”

我笑了笑,“不过我暂时没跳槽的打算。”

“没关系,可以先考虑考虑,我们的条件绝对有诚意。”

周工笑着挂了电话。

我陷入沉思。

这是三个月来第一个主动抛来的橄榄枝,而且还是星耀集团这样的大公司。

当晚,李总又发来微信:“陈昊,有空见个面吗?我想咱们得好好聊聊。”

我没立刻回。

第二天早上,我照旧卡着最后一秒到工位。

透过办公室的玻璃门,我看到李总站在里面,脸色憔悴得像老了十岁。

三个月的博弈,到了最关键的节点。

我开始注意到李总的一些细微变化。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意气风发,经常在走廊里来回踱步,手里攥着手机,像在等什么重要的消息。

他的助理小林悄悄告诉我,李总最近老是接到“重要电话”,每次打完脸色都特别难看。

公司里的气氛也变得微妙。

同事们对我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同情,变成了理解,再到现在的若有所思。

有人开始私下讨论公司的管理制度,有人开始算自己的加班时间有没有合理补偿。

“昊哥这招太绝了。”

技术部的小孙悄悄跟同事说,“啥也不用吵,就按制度办事,硬是把李总逼得没招了。”

“关键是他干得一点毛病没有,谁也挑不出错。”

04

另一个同事小声附和。

我听到这些议论,心里五味杂陈。

我知道,这场博弈已经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对整个公司管理方式的一次大拷问。

星耀项目之后,公司又接了几个新项目,但进展都不顺利。

客户开始质疑我们的执行力,合作伙伴对我们的专业性也开始怀疑。

更严重的是,公司内部开始分裂。

董事会对李总的管理能力提出质疑,高管之间也开始互相甩锅。

就在这时候,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公司进行例行检查,内容包括财务合规、技术标准和员工权益保障。

这消息让李总坐立不安。

他开始频繁开高管会,要求各部门严格自查,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陈昊,你是技术总监,技术合规这块你得特别上心。”

李总在技术部例会上特意强调,“任何可能的问题,都得提前解决掉。”

我点点头:“没问题,我会严格按照标准自查。”

李总听到“严格按照标准”这几个字,脸色微微一变。

他大概猜到,如果我真按标准查,可能会挖出一些平时被忽略的“大问题”。

散会后,李总把我单独留下来。

“陈昊,这次检查,咱们得齐心协力。”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恳求,“公司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支持。”

“当然,我会全力配合。”

我看着他,“按照检查要求,我得提供过去四年的所有技术文档和项目资料。”

李总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四年的资料?全都要?”

“检查要求就是这样。”



我平静地说,“包括项目立项书、技术方案、验收报告、客户反馈,缺一不可。”

李总沉默了一会儿:“陈昊,有些老资料可能不太完整,你看能不能……”

“不能。”

我直接打断他,“这是合规检查,任何遗漏都不行。”

李总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知道,四年前的一些项目资料确实有问题,如果真按标准提交,可能会暴露不少不规范的操作。

检查组还提前通知,这次重点查公司近年的政府补贴项目。

我翻看了相关资料,发现一个补贴项目的报告由李总亲自签字,但实际交付内容跟报告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把这些问题整理成册,存在一个加密文件夹里。

“陈昊,你这是在故意找茬吧?”

李总在一次高管会上终于忍不住,情绪失控地指责我。

技术部的资深员工老钱当场反驳:“李总,陈总监只是按您说的制度办事,有啥问题?”

这话一出,会场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李总的权威又被削了一分。

“陈昊,资料整理的事儿,咱们能不能内部先商量商量?”

第二天,李总主动找到我,语气小心翼翼,“有些老项目,可能需要解释一下背景。”

“啥老项目?”

我明知故问。

李总犹豫了一下:“比如四年前那个智慧园区项目,当时的技术方案确实调整过,但都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

“您是说XJ-2020-002项目吧?”

我打断他,“那个项目我记得很清楚,最终交付的系统跟原始方案差了70%以上,但验收报告写得天衣无缝。”

李总的脸色刷地白了:“你……你记得这么清楚?”

“我是技术总监,这些事当然记得。”

我平静地说,“而且,我还留着所有的技术文档和变更记录。”

李总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

他知道,如果这些资料被检查组看到,不只是技术问题,可能还牵扯更严重的合规风险。

“陈昊,咱们能私下聊聊吗?”

他的声音有点发颤。

“当然可以。”

我点点头,“不过作为技术总监,我得先提醒您,我有义务保证公司的技术合规。”

李总深深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他约我在公司旁边的咖啡厅见面。

这是我们三个月来第一次正式的私下交流。

咖啡厅里人不多,角落里放着轻快的爵士乐。

李总选了个靠窗的位子,点了两杯美式咖啡。

“陈昊,咱们认识六年了。”

他开口,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和,“你觉得我是个啥样的人?”

我想了想:“一个有能力的领导,但最近压力特别大。”

李总苦笑了一下:“压力确实大,公司的实际情况比表面复杂多了。”

“我知道。”

我端起咖啡抿了一口,“所以我一直在等。”

“等啥?”

李总愣了一下。

“等您主动提四年前的事儿。”

我盯着他,语气平静但直击要害。

李总的手抖了一下,咖啡杯撞在碟子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想说什么,但最终没开口。

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里面是一份李总早年跟某供应商的协议,隐约涉及回扣嫌疑。

我没声张,只是把邮件存进加密文件夹,留作后用。

周五下午5点整,我准时关掉电脑,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你不能走!”

李总急匆匆冲过来,额头满是汗,“今晚必须加班把星耀项目的文件搞定,明天客户要验收!”

“为啥?”

我慢条斯理地整理着桌面。

“因为……因为客户明天就要用!”

李总的声音都在抖,“你得把文件给我!”

我停下动作,慢慢转过身,嘴角微微上扬:“咋了?”

李总死死盯着我抽屉的方向,瞳孔猛地缩紧。

“我没有你要的东西,不过可以给你个别的惊喜。”

我慢悠悠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文件夹,轻轻拍了拍,递到他面前。

李总接过文件夹,翻开一看,脸色瞬间煞白。

他踉跄着后退一步,瘫坐在地上,神情恍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