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冤枉我作弊,之后我次次考0分,高考结束后我直接被清北录取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真的打算这么干下去吗?”李明远抬起头,注视着我眼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轻轻叹了口气,“老是交白卷可不是个好办法啊。”
我整理好那张空白的试卷,语气平静地回答:“我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被班主任冤枉作弊之后,我下定决心执行一个大胆的计划:每次考试都拿0分。没人能猜到这条路会把我带到哪儿,更没人能想到高考结束后的那一幕……

01

我叫周浩然,是京城实验中学高二理科班的学生,从小到大,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在数学和物理这两门课上,几乎没人能跟我比。

同学们总爱开玩笑,说我的脑子就像一台专为解题设计的超级计算机,而不是普通人的大脑。我其实挺喜欢这种评价,因为破解复杂问题的过程确实让我着迷。

高一的时候,我就已经自学完了高中所有数学课程,开始钻研大学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物理竞赛更是我的拿手好戏,省里的比赛我好几次都拿了一等奖。

按理说,像我这样的学生应该挺受老师喜欢的,可自从王志强当上我们的班主任后,一切都变了样。

王志强是学校出了名的严师,他还是我们的物理老师。

可奇怪的是,他对班上学生态度差别特别大,尤其偏心一个叫赵晴的女生。赵晴是校长赵振华的女儿,成绩还行,但跟我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周浩然,你上次的作业怎么又抄别人的?”有一次物理课后,王志强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我的作业本质问。



“老师,我绝对没抄,这些解法都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连忙解释。

“那为什么跟赵晴的答案那么像?”他追问。

我愣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标准答案就是这么解的吧,我们都按课本上的方法做的。”

王志强冷笑一声,“别跟我狡辩,再有下次,我就在全班点名批评你。”

这只是我受不公平待遇的冰山一角。真正的噩梦发生在高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

那天是物理考试,我提前半小时就写完了卷子,正在仔细检查答案。突然,王志强走到我旁边,低声说:“周浩然,把卷子交上来。”

我疑惑地抬头看他,“老师,时间还没到,我想再检查一遍。”

“不用检查了,我看见你作弊了,马上把卷子交上来。”他的语气冷得像冰。

这句话像一道晴天霹雳,震得我脑子一片空白。“我没作弊!老师,我真的没有!”我急忙辩解。

“别嘴硬了,我亲眼看到你偷看小抄。交卷后去办公室等着。”王志强的态度完全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考试结束后,我立刻去了办公室,想把事情说清楚。我从没作弊的习惯,尤其是物理考试,我自信得不得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小抄。

在办公室里,王志强坐在椅子上,眼神冷得像刀子。“周浩然,我本来以为你是个好学生,没想到你干出这种事。”

“王老师,我真的没作弊,您可以搜我的口袋、书包,我身上绝对没有小抄。”我急切地说。

“我亲眼看见你在考试时低头看课桌抽屉,监控录像也拍得清清楚楚。”他信誓旦旦地说。

“可能是我在思考问题时低了头,但我绝对没看任何小抄!”我试图解释。

“够了!”王志强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我会把这事上报教务处,让学校来处理。你先回去吧。”

接下来的几天,我过得像在炼狱里。终于,学校公布了处理结果:因为作弊,我被记过处分,还要在全校大会上被公开批评。

那天的大会上,我站在主席台上,听着校长宣读处分决定,心里又羞又怒。台下同学窃窃私语,赵晴站在人群里,眼神里带着一丝得意。

“周浩然同学一直以来成绩优异,但这次考试作弊的行为实在让人失望。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诚信考试,别抱侥幸心理……”校长的话让我觉得屈辱无比。

会后,我提出想看看所谓的监控录像证据,可学校以保密为由直接拒绝了。这让我更加确定,这一切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陷害。

回到家,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妈。爸爸周建国是大学教授,妈妈李梅是医院的医生,他们一直教我要做人诚实守信。

“爸,我真的没作弊。”我眼睛红红地说。

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相信你,儿子。但学校既然定了处分,我们也不能冲动去闹。先忍一忍,爸爸会想办法。”

妈妈心疼地抱住我,“儿子,委屈你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全家都站在你这边。”

虽然有家人的支持,但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实在太大。

学校里,我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作弊者”,以前的朋友也渐渐疏远,只有李明远还愿意跟我聊天。

同学们在背后指指点点,有些甚至当面嘲笑我。

最让我寒心的是,王志强好像还得意洋洋,上课时总爱阴阳怪气地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还时不时用怀疑的眼神盯着我,好像我是什么大罪人。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年级排名也公布了。

赵晴因为物理考得特别好,第一次超过我,成了年级第一。

王志强在班会上特意表扬她,还说希望大家向她学习。

看着王志强和赵晴那得意的样子,我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的根源。

王志强想给校长的女儿铺路,而我就是那个被牺牲的棋子。

这个真相让我心如刀割,我甚至动了转学的念头。

可转念一想,逃跑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法证明我的清白。

经过几天深思熟虑,我决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

期中考试后的第一次周测,我早早做完了试卷,但一个答案也没写,只在答题卡上填了名字,交了白卷。

“周浩然,你这是什么意思?”发卷时,王志强瞪着我,语气里满是怒火。

“没什么,就是不想答题。”我平静地回道。

“你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他追问。

“知道,0分呗。”我耸耸肩,“反正我已经被定成作弊的了,成绩好坏有什么区别?”

王志强的脸涨得通红,但当着全班的面,他不好发作,只能摔下试卷走了。

当天晚上,爸妈接到学校的电话,说了我的“异常行为”。

“浩然,你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要交白卷?”妈妈在电话里满是担忧。

“妈,我受够了。既然他们认定我作弊,我再怎么努力也没用,那我干脆不努力了。”我回答。

“儿子,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爸爸接过电话,语气严肃,“你这样会毁了自己的未来。”

“爸,我有自己的计划。请你们相信我一次,好吗?”我恳求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爸爸叹了口气,“我和你妈会一直支持你,但你不能放弃自己。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但别毁了前途。”

“我保证,爸。”我坚定地说。

02

挂了电话,我打开电脑,开始查全国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信息和国际科学竞赛的报名要求。

我的计划是:在学校里继续交白卷,保持0分记录;但私下里,我要比以前更努力学习,参加各种线上比赛和研究项目,用实际成绩证明我的能力。

从那以后,每次考试我都认真做题,但最后只交写了自己名字的白卷。每科成绩都是0分,我在年级排名里稳稳垫底。

这事在全校炸开了锅,很多不认识我的学生专门跑来看这个“0分怪人”。

李明远是我少数几个知道计划的朋友。

“你真打算一直这么干?代价太大了吧。”午休时,我们坐在操场边的长椅上,李明远担心地问。

“我没别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真相浮出水面。”我望着远处正在聊天的王志强和赵晴,眼神坚定。

“那我支持你,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李明远拍了拍我的肩膀。

王志强显然被我的行为气得不轻。他好几次在班会上暗示我这是“幼稚的报复”,还威胁说如果我再这样,可能会被学校劝退。

但我知道,凭我的出勤率和守纪律的表现,学校没理由开除我。

爸妈了解我的计划后,虽然还是担心,但开始暗中支持我。爸爸利用自己大学教授的关系,帮我联系了一些顶尖学者和竞赛资源。妈妈则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营养餐,让我有精力熬夜学习。

在学校,我装作完全放弃学习的样子,但回到家,我比任何时候都刻苦。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我最专注的学习时间,没人打扰,我能专心钻研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为了不引人注意,我用化名“星河”参加各种竞赛和项目。这个名字取自“星河璀璨,终将闪耀”的寓意,象征着我被打压后一定会崛起。

我加入了一个国际数学论坛,跟世界各地的数学爱好者交流。很快,我因为提出几个新颖的解题方法而受到关注。尤其是我对一个复杂拓扑问题的解法,引起了不少专业数学家的兴趣。

“这个‘星河’到底是谁?他的思路太独特了!”论坛上有人这样评价我。

与此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个线上物理研究项目,研究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我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得到了项目负责人的高度认可。

“如果你不是高中生,我真想拉你进我们的研究团队。”项目负责人在邮件里写道。

白天,我是那个被嘲笑的“0分学生”;晚上,我是学术圈里崭露头角的“星河”。这种双重身份让我感到一种奇妙的满足。

春去秋来,我的“0分计划”持续了快半年。随着高考越来越近,学校对我的态度从嘲笑变成了担忧。

“周浩然,你这样下去真的会毁了自己的未来!”王志强把我叫到办公室,语气一改往日的严厉,显得语重心长,“高考只有一次机会,你真要这么浪费掉?”

“王老师,谢谢您的关心。但我已经决定了,高考我也会交白卷。”我平静地回答。

“你!”王志强气得脸色发青,“随你便吧!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也变得微妙。一开始他们嘲笑我、议论我,现在更多是困惑和不解。

“周浩然,你到底在想啥?大家都知道你很聪明,为什么要这样毁自己?”以前跟我关系不错的同学张磊在放学路上追上我,问道。

“我没毁自己,我只是用我的方式在抗争。”我回答。

“抗争啥?值得你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他不解地问。

我没回答,只是笑了笑,继续走自己的路。在我心里,这场抗争不只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所有可能被不公平对待的人。

赵晴还是年级第一,她越来越自信,各种场合都光芒四射。王志强因为培养出这么个“尖子生”,在学校里也更受重视。

相比之下,我成了失败的典型,被老师们拿来当反面教材警告其他学生。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还是交了白卷。这次,连校长都亲自找我谈话了。

“周浩然,我知道你可能对学校之前的决定有意见,但高考关系到你一辈子啊!”校长赵振华一脸严肃地说,“如果你愿意好好考,学校可以考虑撤销之前的处分。”

这个提议让我有点意外,但我知道这只是他们担心我影响学校升学率的缓兵之计。

“谢谢校长的好意,但我已经选好了自己的路。”我坚定地回答。

赵振华脸上闪过一丝恼怒,但很快恢复平静,“那就祝你好运吧。”

高考前夕,我以“星河”的身份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预选赛中拿了全国第一,这让我信心大增。爸妈知道后,激动得抱住我哭了。

“儿子,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为你骄傲。”爸爸红着眼说。

高考那天,我准时到考场,像往常一样认真看题,然后只在答题卡上写了自己的名字,静静等到考试结束。三天的高考,我都是这么过来的。

交卷时,监考老师看着我的空白答题卡,惋惜地摇摇头,“孩子,何必呢?”

我只是笑了笑,离开了考场。高考结束后,我的“0分计划”第一阶段终于完成。接下来,就是等待真相揭晓的时刻。

在我交白卷的这半年,“星河”这个身份已经在学术圈里小有名气。

一开始,我只是个小型数学论坛上分享解题思路。凭着独特的思维,我很快吸引了一群粉丝。其中一个叫“云光”的用户特别关注我,经常跟我讨论数学问题。

“星河,你对这个几何问题的解法太有新意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角度的?”云光有一次在讨论中问我。

“我喜欢换个视角看问题,有时候换条路,答案就变得很简单。”我回复道。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云光”其实是北大数学系的著名教授徐云峰,也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队的教练。

徐教授通过私信联系我,邀请我加入他组织的一个线上数学研究小组。

“星河,我很欣赏你的数学天赋。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相信你能成为顶尖的数学家。”他在邮件里写道。

我欣然加入了这个由全国优秀学生组成的小组。讨论的内容远超高中数学,涉及大学甚至研究生级别的理论。

“星河总能提出最有创意的解法,我们都好奇他到底是谁。”小组成员常常这样评价我。

我从不暴露真实身份,只说自己是个普通高中生。视频会议时,我总是找理由不开摄像头,只用语音参与。

除了数学,我在物理领域的进展也很快。

我参加了一个国际青少年物理研究项目,研究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

我的观点引起了项目导师张明辉博士的注意。

“星河同学,你对量子态叠加的理解很深刻。有没有考虑专攻理论物理?”张博士在一次视频会议后问我。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真诚地回答。

“那我建议你参加今年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以你的水平,肯定能拿好成绩。”他鼓励道。

在张博士的推荐下,我以“星河”的身份报名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中国区选拔赛。这是个关键决定,因为好成绩可能让我拿到顶尖大学的特招资格。

03

选拔赛前,我准备得特别充分。

白天在学校装作无所谓,晚上在家埋头苦练,刷历年竞赛题。



“浩然,你最近睡太少了,身体会扛不住的。”妈妈心疼地看着我熬夜,递给我一杯牛奶。

“妈,我没事。我得抓紧时间,不能浪费。”我接过牛奶,笑着安慰她。

“爸爸说,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会一直支持你。”她温柔地说。

“我知道,谢谢你们。”我感激地回应。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选拔赛竞争激烈,全国各地的高手云集。因为我用“星河”的身份参赛,没人知道我就是那个“0分学生”周浩然。

考试那天,我发挥得特别好,顺利完成了所有题目。两周后,成绩公布,我拿了全国第一,成功入选中国国家队,将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

这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家复习,爸妈激动得抱在一起。

“儿子,你太棒了!”爸爸眼里闪着泪光。

“这只是开始,爸。”我坚定地说。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瑞士举行。因为我还在上高中,没法亲自去,组委会特许我通过视频参赛。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在家装了摄像头,在远程监考下完成了比赛。

比赛结果超乎预期,我拿了金牌,还是中国队最高分。这成绩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大家都想知道这个神秘的“星河”是谁。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星河’身份成谜,据传是中国某高中生”,各大科技媒体争相报道。

学校里,这新闻也炸开了锅。同学们都在猜这个“星河”来自哪所名校。

“我赌一块钱,‘星河’肯定是清华附中的!”一个同学在课间大声说。

“才不是,我听说是人大附中的天才!”另一个同学反驳。

听着这些议论,我只是悄悄笑着,继续扮演我的“0分学生”角色。

赵晴凭着优异的考试成绩,成了学校的明星学生,经常被请去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而我这个“0分学生”在老师眼里已经是个失败案例,几乎没人再关注我。

只有李明远知道我的秘密,每次看到我被忽视或嘲笑,他都会给我一个鼓励的眼神。

“你啥时候打算公开身份?”一次放学后,李明远小声问我。

“等高考结束吧,那时候一切都会水落石出。”我回答。

高考临近,学校组织了各种模拟考试和冲刺班。我依然按计划交白卷,老师们越来越着急。

“周浩然,你真要一直这样下去?就算之前有啥不满,也不值得拿前途开玩笑!”王志强在一次班会后把我叫到办公室,劝道。

“王老师,我已经决定了,不会改。”我平静地回答。

“你知不知道,你这样会拖累学校的升学率?校长已经很生气了!”他有些恼火地说。

“那挺遗憾的。不过一个学生的成绩应该不至于影响整个学校的评价吧?”我反问。

“你!”王志强气得脸色发青,但最终忍住了,“随你吧!到时候后悔也晚了!”

我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这段时间,我还跟李明远组队参加了国际数学建模竞赛,队名叫“银河之光”。我们选了个城市交通规划的题目,分析怎么通过数学模型优化道路设计,减少拥堵。

“浩然,你的思路太牛了!这种算法我从没见过!”李明远看着我设计的交通流量模型,惊叹道。

“这是基于图论的优化算法,我稍微改进了点。”我一边敲键盘,一边解释。

我们的论文最终拿了国际一等奖,又一个能加分的重磅成绩。可因为队名是“银河之光”,学校不知道获奖者里有我。

高考前一个月,校长赵振华又找我谈话,想说服我正常参加高考。

“周浩然,我知道你对学校的处理有意见,但高考关系到你的未来!”赵振华严肃地说。

“谢谢校长关心,但我已经选好了自己的路。”我平静地回答。

“你这样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对大家都不好。”他有些不高兴地说。

“校长,您更担心的是升学率,还是学生的公平待遇?”我直视他的眼睛,问道。

赵振华愣了一下,随即恼怒道:“你这是什么态度?学校对你已经够宽容了,换成别人早就被劝退了!”

“那请问,我违反了哪条校规需要劝退?我没旷课,没违纪,只是交了白卷。”我反问。

赵振华被我问得哑口无言,半晌没说出话。最后他摆摆手,让我离开。

高考前一周,我收到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的邮件,确认我将获今年的特别贡献奖,表彰我在量子力学研究中的创新见解。

这可是个超级大的荣誉,通常只给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我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祝贺你,星河。你的成就将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物理研究。”邮件里写道。

看到这封邮件,我知道我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现在,只等高考结束,真相就会大白。

高考来了,我像往常一样认真审题,然后只在答题卡上写了自己的名字,等着交卷。三天高考,我都这么干。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长舒一口气,像是跑完了一场超长的马拉松。高中三年的奋斗,终于到了尾声。

“咋样?”李明远在考场外等我,关心地问。

“按计划,白卷交了。”我轻松地回答。

“真服了你,硬是坚持到底。”李明远佩服地看着我,“接下来咋办?”

“等着瞧。”我神秘地笑了笑,“很快就有结果了。”

高考结束后,学校气氛轻松了不少。大家聊着假期计划和大学志愿。赵晴成了焦点,据说她已经拿到了北大的预录取通知。

王志强在最后一次班会上大夸赵晴:“赵晴同学不仅成绩顶尖,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是我们学校的骄傲。相信她在北大也会很出色。”

说完,他瞥了我一眼,带着点嘲讽说:“当然,有些同学选了别的路,希望他们别后悔。”

班上同学都笑了,只有李明远皱着眉,不满地瞪了王志强一眼。

放学后,王志强把我叫到办公室。

“周浩然,高考都完了,你的‘抗议’也该收场了吧?”他靠在桌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我,“说真的,你这年的行为太幼稚了。就算对学校有意见,也不该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我平静地看他:“王老师,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决定。”

“哼,嘴硬!”王志强冷笑,“等你看着别人都上了好大学,你只能去打工时,就知道后悔了!”

我没争辩,礼貌地告别后离开了办公室。

高考结束一周后的一天早上,我正在家看书,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是周浩然同学吗?”电话那头是个温和的男声。

“是的,您是?”我问。

“我是清华大学特殊人才招生办公室的主任陈峰,想跟你聊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