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了“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介绍了在引导高新区聚焦“高”“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四川近年取得的工作成效以及下一阶段发力重点。
![]()
▲曾吉明
曾吉明介绍,近年来全省高新区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目标,做深做实“高”和“新”两篇文章,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领头雁”作用。目前,全省高新区数量达到28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区20家。他表示,回顾“十四五”期间全省高新区发展取得的成效,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综合实力强。据介绍,2024年,全省28家高新区以不到3%的建设用地面积,贡献了全省17.8%的地区生产总值,较2021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3.04万亿元增加到超4万亿元,增长了1万亿元。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高新区有21家,占全省营收超500亿元开发区总数的40%以上。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韧性活力持续显现,成为稳住全省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是创新能级高。据介绍,高新区完成了全省35%以上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拥有全省40%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省的50%以上。集聚了全省40%以上的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以上的国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显示、绿色氢能等22条产业新赛道在高新区率先布局,新的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四川造”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一批战略性原创成果在高新区加速实现产业化。
三是集聚效应好。曾吉明介绍,优质企业加速向高新区汇集,累计培育全省超40%的高新技术企业、超5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60%的瞪羚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达90家,四川省拥有的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均在高新区。支撑建设了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9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曾吉明表示,接下来四川将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聚焦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动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推动高新区加快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