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0万美元的天价人才签证,断送美国科技梦?

0
分享至

在2025年,美国又重温了一把2020年的封控体验。

前几天,亚马逊、微软、谷歌等知名科技企业集体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持H-1B签证的外国雇员,千万不要离开美国国境,所有旅行计划立即取消,如果正在国外旅行,应该尽快返回美国



businessinsider

于是,整个美国科技界被搞的一片哀嚎,外籍雇员叫苦连天,有人才刚刚跑回老家探亲两三天,就急匆匆买了回去的机票,在旧金山机场,一群印度人原本都已经搭上航班准备回国了,看完手机上通知,骂骂咧咧拖着行李下了飞机,这场混乱直接导致航班延误了3小时……



骂归骂,不照办又不行,因为这事不是公司决定的,压力来自总统。

01 签证,美国科技的命根子

事情的起因是,特朗普突然签署行政令,宣布将H-1B签证费用增加10万美元,按现在的汇率,差不多就是71万人民币了,搞个签证的钱,足够买套房。



所谓的H-1B签证,就是美国颁发给从事专业技术类工作的外籍人士的签证, 实际操作中,一般只发STEM人才,也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获得H-1B签证之后,持有者最多可以在美国工作6年时间,满足需求的话,可以转为更加高级的人才签。



H-1B签证从90年代开始发放, 最开始每年有6.5万个名额, 21世纪初,名额一度上涨到了每年19.5万个。不过近些年又呈现缩紧趋势,目前美国每年发放8.5万份H-1B签证,有2万个配额专门留给拥有美国研究生学位的申请人。

二十多年来,美国的高科技公司,靠着H-1B雇佣了大量的外籍人才,以IT行业为例,持有H-1B签证的IT从业者比例已从2003年的32%上升到近年来的65%以上,硅谷每四名关键技术岗位中就有一人持 H-1B 签证

像最爱H-1B的亚马逊,有10044名员工持该签证;微软有 5189人;Meta有5123人;苹果和谷歌则分别雇佣了 4202名和4181名H-1B签证持有者。如GPT、Gemini乃至iPhone、Space X火箭等重要项目,背后都有大量的H-1B雇员参与,可以说,这群在美国科技公司上班的外国人,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



现在特朗普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科技界的这根支柱给爆破拆除掉。他把签证费用增加10万美元,不管是公司掏还是外籍员工自己掏,最终都会导致雇佣成本大幅度上涨,目前,全美H-1B人才的平均年薪是大约16.7万美元,办一次签证,等于大半年白干

特朗普的官方解释是 ————贵?贵就对了!他希望通过增加外籍劳工的雇佣成本,来确保企业引进的人才“真正具备高度技能,不可替代”,至少得重要到能让老板割肉,如果科技企业没有这个掏钱的觉悟,可以去试试培养本土员工,没准花的钱更少。



后一个选项正是特朗普的核心目的,他希望科技企业能雇佣更多本土美国人,从而变相完成为选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承诺。

最恐怖的是,特朗普方面一开始没有讲清楚细则,美国商务部长说这一费用“按年计算”,暗示H-1B整个使用期间就得交60万刀,网上还有流言称,H-1B要全部重新补缴,过海关就得出钱,所以引发了大面积恐慌,科技公司一时也搞不清楚情况,只能先把员工全部叫回来以防万一。

过了两天,白宫发言人才出面解释,大概意思就是,现有的H-1B签证持有者可以照常进出美国,新费用仅适用于下一轮H-1B申请,不适用于现有签证持有人或续签情况,这才稍稍冲淡了外籍员工的焦虑,至少能平安干完6年了。



但科技企业的老板们还是开心不起来啊,员工干完可以回老家,公司还得在美国继续开。

不管怎么算,现有的外籍员工打满6年之后,公司就得帮新人申请H-1B签证,这钱照样得交,而且你一个公司的发展总得扩大规模吧?只要涉及到招新,特朗普这笔人头税就逃不过去。而且,现在企业对于外籍人才的需求,早就超过了和H-1B 的配额,8.5万个名额年年被用光,申请者多到需要集体抽签中签率只有25%到40%,很多企业的招聘目标都被拒之门外,已经很痛苦了,如果以后再加个10万美元门槛,这还怎么招人???

所以,新规一出,硅谷哀嚎遍野,觉得自己命根子都没了。亚马逊、Meta等巨头估计是怕树大招风,没敢明着批评这个涨价规定,但一些初创企业和小公司,本来就没有多少家底,现在还徒增一笔人力成本,当场就绷不住了,直接实名制在媒体上开骂。



businessinsider

骂,也没有用,特朗普对于H-1B签证的限制,并不是突发奇想或者抽什么风,毫不夸张地说,这个行动涉及到他整个家族以及共和党的政治生命。

02 MAGA内战

其实特朗普对H-1B签证的限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个任期末尾,就想通过改变抽签规则,减少科技企业的外国员工数量。

改革方案中,H-1B签证按照劳动合同中的薪资分为四个级别,薪资收入较高的第三和第四级申请人,将获得更多名额,中签率大幅提升,收入较低的第一和第二级薪资申请人,名额则会被大幅缩减,中签率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会让科技公司必须高薪雇佣外籍员工,中低端技术岗位就让了出来。



只不过特朗普1.0时代已经到了末尾,因为败选,这个改革计划作罢。

2025年,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马上开始大规模打击移民群体,除了影响治安之外,另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移民挤压了本土美国人的生存空间,占据了很多就业岗位。而H-1B,代表的就是外国人挤占技术岗位,在红脖子MAGA中,限制乃至全面取消的H-1B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硅谷的右翼势力,以及特朗普掌权后被迫投靠的科技企业老板,就是H-1B的主要雇主,他们基于自己的利益表示反对,险些导致MAGA两大势力决裂

最大的一次冲突,发生在2025年1月,红脖子之领袖、极端民粹主义者斯蒂芬·班农,跟硅谷右翼的代表伊隆·马斯克,在网上围绕H-1B爆发了骂战。



马斯克的核心观点是,美国需要吸引外国人才来保持全球竞争力,所以他强烈支持H-1B签证,并称“这对建立SpaceX、特斯拉和其他数百家让美国强大的公司”至关重要,马斯克拿自己举例,1995年,他以交流访问学者的身份进入美国,后转为H-1B签证,要是没这玩意,他估计就在别的地方创业了,马斯克的支持者还提到,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当年也是靠H-1B来美国发展的。

现在全球竞争这么激烈,总统大人天天喊着,要拉大科技优势,干这个干那个,想完成任务,H-1B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美国可以扩大H-1B的规模,聚拢全球人才,那就是加强自己削弱对手



而班农为首的红脖子MAGA的逻辑非常简单,美国当不当世界第一,咱们另说,但本土(白)人要在这个国家内地位最高

而工作机会就代表着收入和话语权,他们希望特朗普不仅仅是通过驱逐非法移民来腾出洗碗工、擦车工之类的低端岗位,也要把程序员、工程师这样薪资相对高的技术岗,留给美国人自己,执行不彻底等于彻底不执行。我们前面提到过,全美H-1B人才的平均年薪是大约16.7万美元,这一数字,已经是美国人均收入的2倍有余,妥妥的高收入群体,非常吸引仇恨,自然成了红脖子的集火目标。

针对这个分歧,班农将硅谷右翼称为“最近才皈依的人”,并建议他们“坐到后排好好学习,重新理解我们的信仰”,在班农眼里,马斯克等科技企业老板眼里就只有钱,天天想着把跨国公司做大做强,并不会把美国优先放在第一位,投靠特朗普,只不过是想利用白宫的权力罢了。



马斯克的回应也非常简单粗暴,发誓要为H-1B的问题战斗到底,并让班农“FxxK yourself”。



在这一轮MAGA内战中,特朗普似乎有点左右为难,并没有表态支持哪一方。毕竟,红脖子是他的基本盘,民粹是他的主旋律,不可能无视这些意见,另一方面,马斯克等科技资本,也拥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并且是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在大选中也用雄厚的资金和社交媒体上的优势,帮特朗普拿到了不少选票,甚至有说法说特朗普之所以能站到最后没有被干掉,也离不开科技资本的保护。

所以,两边的利益特朗普都要考虑。



在特朗普心里,可能还有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那就是某个东方神秘大国

没错,我在说印度

过去五年中,每年都是印度人拿下了绝大部分的H-1B签证,占比达到了70%以上,其次才是中国人、加拿大人、韩国人。印度的理工科教育体系,其实还算不错,能够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IT领域的,而印度本土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实际上缺乏就业空间,走H-1B签去美国赚钱就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很多人都不知道,印度为全球接收侨民汇款最多的国家,大批印度人在外面打工赚钱然后寄回家里,每年产生125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就有1/4来自美国,堪称咖喱味的印钞机。



对于印度来说,更重要的可能是,如果自己人跑到美国大公司干得好,到时候进了管理层,就等于变相增强了印度的影响力。现在美国科技企业就有一堆印度裔老总,比如谷歌的CEO桑达尔·皮查伊、Adobe的董事长山塔努·纳拉延、微软的CEO 萨提亚·纳德拉、IBM 的CEO 阿尔温德·克里希纳……以上四位,还都是一代移民,出生于印度,到美国留学工作,然后一路闯到金字塔顶。



对于印度,特朗普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纠结,你说关系铁吧,也没铁到共轭父子的程度,要说当路人吧,也不至于,特朗普需要拿印度当亚太桥头堡,跟他一块遏制战略对手。

可能正是考虑到硅谷右翼和印度的感受,特朗普在第一轮的内外势力博弈中,并没有满足红脖子的要求,班农和马斯克的对骂,也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调停了,并未产生更严重的舆情。

这样的僵局,从1月份持续到了9月,双方的力量对比又变了。因为反对关税和新法案,马斯克与总统本人展开了隔空对喷,以极其戏剧化的方式退出了白宫,他那些原本要担任官职的伙伴,也一一遭到了清洗,导致硅谷右翼的势力严重受挫。



在世界另一头,印度和美国的关系也急转直下,因为印度经过多轮贸易谈判都不愿意向美国让步,再加上印度断然拒绝美方提出的“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要求,让特朗普非常恼火,一怒之下,将对印关税加到了50%……很显然,对特朗普来说,现在的印度已经失去了统战价值。



当实力的天平变动,局势就发生了逆转,限制H-1B的行政令再度落地,10万美元拿来吧你。

03 美国人不行?

不过我们还没有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科技公司一定要雇外国人呢?按红脖子MAGA的要求找美国人不行吗?

当初特朗普刚当选,提名了一位名叫拉马斯瓦米印度裔富豪,让他跟马斯克一起管理政府效率部,但最后拉马斯瓦米并没有就任,因为在H-1B大争论期间发了一条推文,他直接被红脖子冲烂了,只能辞掉提名保平安。



拉马斯瓦米写的内容很长很长,矛头直指美国文化。下面请欣赏,这篇差点断送他政治生涯的小作文:





这里面提到了大量的影视作品,所以需要中译中翻一下,拉马斯瓦米想表达的就是,美国过去几十年的流行文化,都把刻苦钻研某一项学问或者技术的孩子,当成是“书呆子”“怪胎”,其余所谓的正常人,太讲究自由和放松,要么只想着玩,要只想着秀肌肉或者打扮,还觉得自己很酷很牛X,瞧不起人家书呆子。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想刻苦读书了,差不多混毕业就得了,而科学技术类的知识,恰恰就是需要花巨大的精力去钻研才能打好基础。所以,能上技术岗的美国人越来越少,快乐教育培养出的平庸之辈越来越多



你想想,美国人看了这玩意是什么感受,意思是我爹妈教育失败?我乃平庸之辈?这种骑脸开大的行为,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保不住拉马斯瓦米。但美国人可能不得不承认,他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事实上,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高中毕业生接受过STEM教育,大家宁愿修点简单的课程,让自己的青春不要那么卷。

在高校里同样如此,2000到2017年,只有 34%的美国学生选择 STEM 领域攻读博士学位,而国际博士生中,这一比例高达70%。多数美国人还是倾向于搞点艺术、文史,或者学法律、金融,到华尔街一夜暴富。

本土美国人不爱STEM而美国科技企业又需要不断融入新血液,其中产生的缺口,只能依靠外来人才补足。2018年时,外国雇员已经占了美国整体STEM劳动力的30%,预计到2030年年底,美国将增加385万个技术领域的工作岗位,其中140万个工作岗位找不到人。

所以,硅谷右翼并非是不想跟红脖子走一条路,而是他们非常清楚,限制外来技术人才乃死路一条

不过,班农的指责也有一定道理,拉马斯瓦米和马斯克捍卫H-1B并不仅仅为了美国的优势,他们还为了自己的钱。H-1B表面上是工作签证,实际上等于现代奴隶卖身契



这种签证需要由雇主来配合申请、且持有者必须持续服务于该雇主,劳动合同是你能合法留在美国境内的唯一依靠,一旦跳槽,需要重签,期间不能有空档期。后续你想着转为更高级的人才签证,或者申请绿卡,也是需要雇主来协助的。所以,H-1B雇员只能把公司当亲爹伺候,对老板绝对忠诚

他们拿的薪资虽然比较高,在部分岗位甚至超过了同行的平均值,但个个都热爱加班有求必应,只为了在6年时间里尽可能多赚点,争取留在美国。他们也不会像本土员工一样,有事没事天天跟工会闹事,更不会莫名其妙来点什么DEI,或者带着项目跳槽、背刺老板,虽然不省钱,但是好用又省心,是科技企业提高效率的神器。



他们不仅能卖力工作,还可以给老板当筹码,用来震慑养尊处优的本土员工,你不干是吧?有的是印度人干

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每当美国科技企业过得不顺,他们就裁本土员工,然后招H-1B取而代之。像特斯拉,就在2024年初的裁员潮中,申请了超过2000个H-1B签证,替换了一部分被裁的美国员工,这个申请量占当年签证配额的近3%。

最搞笑的是,很多被科技公司裁掉的美国本土员工,最后一项任务就是对H-1B外籍员工进行培训,堪称地狱行为,当年迪士尼裁掉 250 名 IT 员工,他们走之前,培训了几十名H-1B 新员工来取代自己;时装企业 Fossil 解雇了 100 名科技工人,然后用 25 名持有 H-1B 员工取而代之。



在整个2022 年,排名前 30 的 H-1B 雇主,至少开掉了 85000 名本土员工,同时引进了 34000 名 H-1B员工,换句话说,H-1B的战斗力完全足够一个顶俩,实属降本增效神器。

如今美国手握的科技成就,建立在这些为“美国梦”远赴重洋的打工人身上,没有他们卖命,美国自己根本填不上人才的窟窿,研发效率也要大打折扣。



现如今,随着特朗普一纸行政令,美国科技行业的“核心优势”荡然无存了。

只能说,特朗普身边的支持者们,对“让美国再次伟大”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觉得,应该是不择手段让国家科技实力上再次领先,有人觉得,让本土白人重新夺回领导地位更重要。

这两个目标,恰好要走完全相反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日本一女子在家中遇害,丈夫为破案租住其遇害公寓26年;26年后凶手自首,竟是死者丈夫的同学

日本一女子在家中遇害,丈夫为破案租住其遇害公寓26年;26年后凶手自首,竟是死者丈夫的同学

极目新闻
2025-11-01 21:44:00
有人账户余额全没了!警方紧急提醒:卸载!卸载!内江人注意!

有人账户余额全没了!警方紧急提醒:卸载!卸载!内江人注意!

创作者_1479191106636
2025-11-02 20:13:51
王腾称将离开手机行业

王腾称将离开手机行业

澎湃新闻
2025-11-02 00:30:24
4-0,巴萨天塌了!皇马又赢了+6连胜,稳居榜首

4-0,巴萨天塌了!皇马又赢了+6连胜,稳居榜首

乌龙球OwnGoal
2025-11-02 06:39:42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电影烂番茄
2025-09-14 22:41:57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花哥扒娱乐
2025-11-01 20:51:32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鹤羽说个事
2025-10-25 11:44:53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乐聊球
2025-11-02 21:45:47
下架、缺货,全线涨价!网友:这也太刺激了

下架、缺货,全线涨价!网友:这也太刺激了

极目新闻
2025-11-02 16:22:44
最新气候预测!预计今年新疆提前进入……

最新气候预测!预计今年新疆提前进入……

新疆分享
2025-11-02 21:50:55
经常运动和不运动的人,有什么区别?真相让人吃惊

经常运动和不运动的人,有什么区别?真相让人吃惊

奇妙的本草
2025-11-02 12:00:24
证券市场传来1个重磅消息 明天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证券市场传来1个重磅消息 明天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夜深爱杂谈
2025-11-02 19:18:15
“良心坏透”的5个生活用品,很多人每天用,却不知其中危害

“良心坏透”的5个生活用品,很多人每天用,却不知其中危害

家居美少女
2025-10-23 15:34:22
中美贸易博弈加剧:特朗普政府反击,中国大豆交易陷入困境

中美贸易博弈加剧:特朗普政府反击,中国大豆交易陷入困境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02 07:40:45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足球狗说
2025-11-02 21:32:15
演技烂得像混子《沉默的荣耀》里混进关系户,于和伟都带不动

演技烂得像混子《沉默的荣耀》里混进关系户,于和伟都带不动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0-14 15:04:37
轰26+4+2!加盟火箭真好,杜兰特赛后动情了,乌度卡承认一个事实

轰26+4+2!加盟火箭真好,杜兰特赛后动情了,乌度卡承认一个事实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02 11:33:36
12星座今日运势详解(2025年11月3日)

12星座今日运势详解(2025年11月3日)

别人都叫我阿螫
2025-11-03 00:43:41
王家卫再次印证了张柏芝说的话:他作为出色的导演脑子有点不正常

王家卫再次印证了张柏芝说的话:他作为出色的导演脑子有点不正常

乐悠悠娱乐
2025-11-02 14:47:34
萨哈林岛热电厂爆炸:十万居民重返煤油灯时代。

萨哈林岛热电厂爆炸:十万居民重返煤油灯时代。

世界探索者探索
2025-11-01 21:08:09
2025-11-03 01:59:00
酷玩实验室 incentive-icons
酷玩实验室
关注中国产业升级
4674文章数 1160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保存!2026山东综合评价报考80问,政策解读!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游戏
房产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亲子要闻

Two Teen Geniuses Solve Rubik's Cube in Perfect Sy...

TES给Faker打困了!网友称第一次见到Faker打哈欠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