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周汉民:世博会15年后,弘扬世博精神可以做好三件事

0
分享至

“世博滨江区域的规划和建设就是上海城市转型的重要篇章。它的发展清晰反映了从一个伟大事件的驱动到功能深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最终迈向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区。” 在9月24日由澎湃新闻主办,华润置地上海公司协办的“江流之心 全球启新”世界水岸城市滨江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如此说道。


周汉民

今年,是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第15年。15年后,探讨世博滨江水岸的发展是对上海世博会致敬,是对国家以此为重要的契机,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勇气、努力和成就致敬。

他表示,多年来,世博滨江区域发展蓝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定位跃升与能级强化。《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明确将世博前滩提升为上海的城市主中心之一,这意味着他不仅仅是浦东的滨江区域,更是服务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核心功能承载区。二是空间格局优化与区域协同。世博水环通过22.3公里的河道串联了七个街镇,与黄浦江滨江步道形成滨水的空间闭环。“一环四带四心八景”的结构,42个口袋公园、生态效益深入城市,构建生态、文化、民生于一体的城市滨江生活圈。三是低碳可持续发展与精细化管理。世博滨江区域已经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样板。四是文化软实力与产业赋能。这一区域的规划高度重视文化内涵的注入,着力打造文化宝地,通过建设上海大歌剧院、世博文化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服务于民生,也赋能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组织和总部企业集聚。

面对未来世博滨江区域的发展,周汉民则提出了四个展望。一是成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进一步提升能级,继续吸引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地区总部等,形成高密度的中央活动区,实现商务与生活的完美融合。二是成为世界级滨水文化的活力区。进一步激发滨水空间的活力。三是打造人民城市的宜居样板区,更加注重社区营造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体现城市温度,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四是低碳智慧技术的先行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更深入的实践,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周汉民提议,弘扬世博精神应该做好三件事。第一,可以在每年10月31日的 “世界城市日”,邀请各国特别是联合国人居署相关国际组织、民间组织和所有其他利益有关方举办世界城市日活动,并考虑在世博滨江地区设立永久主场。第二,城市最佳实践区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伟大创新,首次允许城市直接参与世博会展示,成为全球城市发展案例的交流平台。他建议可以考虑在世博区域创立世界城市最佳实践区联盟,联合当年参与其中的世界各城市共襄盛举,每五年在此地举行一次世界城市建设最佳范例展示,以此推动上海国际核心城市建设。最后建议在世博区域,为上海大约90个友好城市设立友城公园,成为城市公共外交的崭新实践。

“在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15周年的此时,我们一定要了然世博精神远远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没有离开过这一国家,也没有离开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他会千秋万代地影响我们的发展。因为,没有比脚步更长的道路,没有比使命更高的山峰。”周汉民满怀深情地总结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澎湃新闻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857637文章数 50840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