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一个女人被迫把伤口当武器,才能让人听见她的声音。崔丽丽,名字你可能没记住,但她的那件衣服,你一定不会忘。9月23日,#崔丽丽穿被性侵时衣服出庭#冲上热搜第一,话题3.6亿阅读量。这一天,她不是普通的上班族,不是普通的受害者,而是全国首例“性侵工伤认定”案当事人。她披着“战袍”走进法庭,掷地有声地说:“两年前它见证了我的耻辱,现在它是我的战袍。”短短一句,压过了所有的争议,狠狠扇在那些质疑声的脸上。
![]()
回溯两年,那是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刻。老板的权力压在身上,性侵留下的不是单纯的创伤,而是羞辱、惶恐、质疑、撕裂。她没有立刻爆发,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因为害怕,因为不确定,因为知道社会的冷漠和苛刻。你要知道,在这个环境里,很多受害者不是被施害者击倒,而是被周围的冷眼、流言和“算了吧”的声音击溃。但她最终选择开口,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在“工伤认定”的法律框架里留下历史第一道刻痕。
从那天到今天,她打了无数场仗:与公司的拉扯,与法律的缝隙,与公众的舆论。你可以说她是一个普通职场女性,但她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斗士。每一次开庭,她都像是在刀山火海里走一遭。你以为这只是劳动争议案?错,这是所有女性在职场最黑暗时刻的投影。她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
为什么一个受害者要用“战袍”来证明自己?为什么她要把耻辱的衣服穿回法庭,才能让世人感受到她的决心?因为她知道,太多人对受害者的第一反应不是同情,而是质疑:“是不是你穿得太暴露?”“是不是你暗示过?”“是不是你有别的目的?”那些带着道德优越感的审视,比施暴本身更像是第二次侵犯。崔丽丽用这种极端方式,把所有质疑都堵死了。她在说:我没什么可隐藏的,该羞耻的不是我,而是施暴者。
![]()
影响已经溢出了案件本身。她是第一个在法庭上推动“性侵工伤认定”的人。如果能成功,这个案例将成为无数受害者的保护伞。你能想象这有多重要吗?这不仅仅是赔偿、工伤认定、劳动权益,这是法律承认:性侵不是你一个人的私事,而是职场安全问题,是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如果崔丽丽赢了,她就把所有沉默的痛苦变成了一道屏障,让后来者可以少受一点苦。这不是个人胜利,而是制度裂缝被撕开的第一道口子。
但也别忘了阻力。她面对的不只是公司和律师,而是整个社会惯性的拖拽。有人会说她是在“博眼球”,有人会质疑她的动机,有人甚至会反过来指责她“不体面”。这种指责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现实:这个社会宁可同情弱者的眼泪,也不愿接受她们的反抗。眼泪让人觉得安全,但愤怒和斗争让人不舒服。可偏偏,改变只会诞生在不舒服里。崔丽丽不是不体面,她只是把社会虚伪的体面撕了个稀巴烂。
案件的走向,法律的裁决,都会影响后续无数受害者的维权路径。这是一场硬仗,一场没有退路的仗。她已经把自己钉在了历史的标靶上,不管愿不愿意,她都成了符号。符号意味着你要承受更多冷箭,也意味着你拥有更多力量。
![]()
所以,当你看到她穿着那件衣服出庭,不要只感动,不要只佩服,要去想:为什么她必须这样?为什么受害者要用这种方式才能夺回尊严?这是社会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下一个崔丽丽、下一个“战袍”,还会出现。
真正该羞耻的不是她,而是那些施暴者,是那些冷眼旁观的沉默者,是那些在评论区打着“合理怀疑”旗号的人。她披上的战袍不是衣服,而是所有女性的愤怒与尊严。它见证过耻辱,如今要见证改变。社会的进步,往往不是温和妥协换来的,而是有人敢于把伤口暴露在阳光下,逼迫所有人直视。崔丽丽做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