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鸡蛋食用安全的建议引发广泛关注:建议尽量不吃溏心蛋,因其蛋黄中心温度可能不足60℃,易携带沙门氏菌。这看似简单的提醒,却触及了我们日常饮食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风险点。
![]()
鸡蛋营养价值高,是餐桌上的常客,而溏心蛋因其细腻口感备受喜爱。但美味背后可能隐藏健康隐患。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偏爱禽类肠道和蛋壳表面。它可能通过两种主要途径污染鸡蛋:一是通过蛋壳上的微小孔隙侵入内部,二是直接由受感染的母鸡在蛋形成过程中将细菌带入蛋黄。
溏心蛋的烹调方式决定了其中心温度难以达到彻底杀菌的程度。当蛋黄仍处于半流动状态时,中心温度通常仅在50-60℃之间,这个温度范围不足以杀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而沙门氏菌需要71℃以上温度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被有效杀灭。
感染沙门氏菌的后果不容小觑。轻则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发热等食物中毒症状,重则可能引发脱水、败血症甚至死亡风险。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需要警惕。
![]()
那么如何安全享用鸡蛋呢?专家建议尽量选择全熟蛋,确保蛋黄完全凝固。购买时挑选清洁、蛋壳完整的鸡蛋,避免购买有裂缝或污渍的产品。储存鸡蛋应置于冰箱冷藏室,不要放在室温环境下。遵循“少买勤买”原则保证鸡蛋新鲜度,购买后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
处理鸡蛋时也要注意卫生细节:打蛋前后彻底洗手;避免蛋壳表面污染物接触到蛋液;使用鸡蛋后及时清洗接触过的厨具和台面。这些简单措施能有效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对于特别偏爱溏心口感的人群,如果确实想食用非全熟蛋,建议选择经过巴氏消毒的鸡蛋产品。这些产品经过特殊处理,能够有效杀灭蛋液中的潜在致病菌,安全性更高。
![]()
这则生活小提醒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从过去的“吃得饱”到现在的“吃得好”、“吃得安全”,公众的健康意识正在不断提升。日常生活中这些看似微小的知识积累,正是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石。
美食与安全从来不是对立的选择。了解食材特性,掌握科学处理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健康。一颗小小的鸡蛋,提醒着我们:关注细节,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